两弹一星元勋赋|彭桓武赋(两弹清华元勋物理中国科学院)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国庆之际,中国科讯特邀辞赋家,推出《两弹一星元勋赋》系列,通过“赋”这一中华古典文学体裁彰显科学精神、弘扬爱国之情。
以铭记这些为国无私奉献的国家脊梁,追忆那段令人热血沸腾的峥嵘岁月。

1999年9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对当年研制“两弹一星”贡献突出的23位科学家予以表彰,并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他们是:

两弹一星元勋赋|彭桓武赋(两弹清华元勋物理中国科学院) 汽修知识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于敏、王大珩、王希季、

朱光亚、孙家栋、任新民、

吴自良、陈芳允、陈能宽、

杨嘉墀、周光召、钱学森、

屠守锷、黄纬禄、程开甲、

彭桓武、王淦昌、邓稼先、

赵九章、姚桐斌、钱骥、

钱三强、郭永怀。

这23位科学家,是共和国的功臣,是老一辈科技工作者的杰出代表,是新一代科技工作者的光辉榜样,更是大众心中的英雄,全国人民永远崇敬的楷模。

彭桓武赋

作者:周胜辉

公籍湖广麻城,余桑梓之鸿儒,上国之大器也。
余神追久矣,惜无缘识荆,唯慨而赋之曰:被光黄⑴之甲仗,执扶余⑵之长缨。
簪篯铿⑶之冕带,御梁王⑷之骑乘。
华夏存丰碑,功标于史;望族余大德,光耀于彭。
两代赤子⑸,师夷技以许国;四校名傅⑹,牧雏翼以扬鹰。
诚乃社稷之骐骥,华夏之鲲鹏也!
而复润清华⑺之水木,滋爱大⑻之渟泓。
双科博士,纳厚积而薄发;两弹元勋,荷重负以潜行。
自可驱四海之长鲸⑼,挟九天之雷霆也!

夫乃天赐异秉,才气之荡荡;胸存浩然,筋骨之桓桓。
博通今古,修仁而养德;学贯中西,纬地而经天。
名满异域,弃荣华而无悔;情系中华,趋忧苦以犹欢。
列清华之四杰⑽,跻英伦之三贤⑾。
两封院士⑿,步天骄之圣殿;数膺巨奖⒀,跃科技之峰巅。
更复以小博大,执中子之爆轰⒁;见微知著,握量子之跃迁⒂。
探辐射流⒃于玄境,察凝聚态⒄于毫巅。
著述等身,灵光之若昱;诗文傲世,大笔之如椽。

嗟乎,感公高义,捐巨奖⒅以济危难,具侠士之厚仁;慕公大勇,冒万死而修重器,奋豪杰之神武。
耄耋之龄,犹躬耕于教坛;孱弱之躯,复勤勉于苗圃。
身正尊泰岳,星名耀广宇⒆。
所谓人有腹华,日月难蔽其光;物具灵根,天地皆得其所是也。
窃以为公乃任事之典范,为人之翘楚也。
必将绩传万载,名垂千古。

注释:

⑴、光黄:春秋时期古光国和黄国的合称,麻城属于古黄国之地,彭氏即遍布光黄之交。

⑵、扶余:即古扶余国,即现代长春市,彭桓武先生的出生地。

⑶、篯铿:即彭祖,彭氏祖先,先秦道家先驱之一,名籛字铿。

⑷、梁王:指彭越,彭氏名将,西汉封梁王,亦为彭氏先人之一。

⑸、两代赤子:彭桓武父亲曾留学日本,他本人留学英国,但都为了报效祖国而毅然回国。

⑹、四校名傅:先生曾先后执教于云南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四大名校。

⑺、清华之水木:先生于1931年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1935年获得理学学士学位,同年考入该校研究生院。

⑻、爱大:即英国爱丁堡大学的简称,位于苏格兰首府爱丁堡的一所世界著名综合研究型大学。
先生1938年在该校理论物理系求学,师从著名物理学家马克思•玻恩。

⑼、驱四海之长鲸:先生是我国核潜艇动力方案的领导者。

⑽、清华四杰:先生在清华上学时,与王竹溪、林家翘、杨振宁合称“清华四杰”。

⑾、英伦三贤:1941年到1943年,彭桓武和海特勒、哈密顿合作发表了一系列论文,综合介子场的研究成果对宇宙线现象进行较系统的解释,这些成果中最著名的一部分就是以三人姓名首字母命名的HHP理论。

⑿、两封院士:1948年。
先生被选为爱尔兰皇家科学院院士,1955年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⒀、数膺巨奖:1982年,先生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1985年,又两度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95年,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

⒁、执中子之爆轰:20世纪50年代,先生就参与了我国原子能物理和“两弹”的理论研究与设计,他在中子物理、爆轰物理等多个学科领域都取代了重要成果。

⒂、握量子之跃迁:即HHP理论,该理论发展了量子跃迁几率的理论,用能谱强度首次解释了宇宙线的能量分布和空间分布等。

⒃、辐射流:先生是我国辐射流体力学研究领域的佼佼者。

⒄、凝聚态:先生大力倡导凝聚态物理的研究,参与组织了中国科学院数理学部的凝聚态理论和统计物理学术小组,被选为该小组的第一任组长,致力于推动这门学科在中国的普及和发展。

⒅、捐巨奖:1996年,先生拿出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的奖金100万港币,设立了“彭桓武纪念赠款”,用这笔钱奖励那些为祖国的尖端科学事业做过贡献的人。

⒆、星名耀广宇:为了表彰先生在理论物理领域取得的诸多成就,2006年6月13日,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将中国科学家发现的、国际永久编号为第48798号小行星,正式命名为“彭桓武星”。

作品导读:

彭桓武,湖北麻城人,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理论研究主要主持人之一,参与和领导了中国原子能物理和原子弹、氢弹以及战略核武器的理论研究与设计,被誉为“氢弹之父”。

作者与彭老是同乡,出于乡情、亲情,起笔就以充满真情的笔墨,对彭老这位麻城骄子的才气、胸襟、修为、成就,进行了深情讴歌。
这种情感一直贯穿始终,成为文章的主线。

赋这种文体因辞藻华丽,自古以来就多被用于歌颂抒情。
语言优美、讲求韵律是其所长,同时也是其所短。
即,很容易被作者用过了,过度地赞誉,违背真实原则。
本赋在写作中,对于彭桓武这样的科技巨匠,按说怎么褒扬都不过分。
但作者还是采用了简洁的笔墨,直描的手法,对桓武先生的求学历程、奉献人生,进行了客观记述。
“复润清华之水木,滋爱大之渟泓。
双科博士,纳厚积而薄发;两弹元勋,荷重负而前行。
”虽气势恢宏,却皆为写实,客观恰当。

在用韵方面,作者也别出心裁,三个段落分别以彭、桓、武为韵,犹如三朵莲花共拥一枝,又如一线穿三珠,给人们以美的享受。
文字也很优美洗练,如“两代赤子,师夷技以许国;四校名傅,牧雏翼以扬鹰。
”讲了彭家父子国外求学又回归报国的故事,讲了彭桓武在四所大学教书育人,为祖国培养科技精英的故事。
短短20个字就把这两件事表述得清楚明白,让人读后倍感亲切!

作者简介:

周胜辉,男,研究员。
现任黄冈市作家协会副主席,麻城市作家协会主席。
历任《新作家》杂志编辑部主任、《都市小说》执行副主编、《长江丛刊》副主编等职务。
曾获湖北省第八届“群星奖”、湖北省群众文化事业特别贡献奖等数十次。
亦曾多次获得全国各类诗词、辞赋文学大赛奖项。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