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新能源车宣传文案——一场“自嗨”(电池续航新能源循环测试)

现在网络上充斥着形形色色的新能源车宣传广告,有些文案很有“文字游戏”的味道,特选出几个常见的,帮助大家避坑。

第一个坑”续航里程“

某车型的宣传图中,既有综合续航,也有等速续航

聊聊新能源车宣传文案——一场“自嗨”(电池续航新能源循环测试) 汽修知识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最常见的手法,就是等速续航、综合续航,“傻傻”分不清楚,上图算比较有良心的了,综合续航与等速续航都表示出来了,只不过等速续航用了阳文突出,抓眼球的肯定是图中的“630km",但这个”630km“其实是60km/h等速续航跑出来的,你实际开车肯定很难一直保持60km/h,自然使用过程中,里程大大缩水。

那左边的”综合续航“是不是就是真的续航里程呢?也不是,综合续航其实就是NEDC续航,全名叫做“New European Drivig Cycle”意思就是新欧洲驾驶周期,也被称之为“新标欧洲循环测试”,也是目前我国工信部在对新能源汽车进行准入测试的时采用的标准(GB/T18386-2017),当然了也是新能源车拿补贴也是按照这个续航划定的。

NEDC试验循环的组成

NEDC循环由四个市区循环和一个市郊循环组成,时间占比大概是7:4,市区循环的最高车速只有50km/h,市郊循环的最高车速是120km/h,平常开开市区,也许还和这工况比较匹配,要是节假日上高速,那显然与NEDC工况不匹配了,续航里程自然大幅降低。
那开车出门,可千万不能以综合续航来估计里程,当然以等速工况,就更不能了。

第二个坑”被过分夸大的电池安全测试“

某车型宣传文案

燃油车换电车,对于新产品,大家习惯于拿着放大镜对准它。
对于消费者而言,坐在屁股底下的电池是否安全,成为大家尤为关心的话题。
假设你一辆车装有40度电的电池,40kWh=144000kJ,每克TNT炸药含有4.2kJ的能量,那一块40度电的电池含有的能量相当于34.2kgTNT炸药的能量,所以电池安全显得格外重要。
那如该文案所写,被火烧,被水泡,被挤压等等,能通过这么多残酷测试的电池,一定绝对安全吗?

也对,也不对。

首先,车用动力电池在量产前必须要通过电池安全的强检测试(GB/T31485,GB/T31467.3),挤压,泡水,火烧,跌落,振动,碰撞等测试,都是必须通过的。
也就是说,能上市的电池,都通过了这一系列的测试,所以说吗,你强调你通过了这些测试,本身没毛病,而且很多企业出厂标准是要比国标严苛的,但是似乎每家车企都可以这么宣称,我的电池经过了这么一系列的测试。
最为关键的是,是否经历了这么一系列严苛的测试,就绝对安全吗?为什么还会有电池起火事件呢?

下面仅仅是我个人的看法:我个人觉得,电池安全测试,不应该仅仅针对新电池。

锂电池作为二次电池,在充电过程中正极会产生锂枝晶,反复充电后,锂枝晶会越长越大,刺穿隔膜,造成内部短接(内短路)引起电池失效,因此新电池和使用一段时间过后的电池安全性能肯定是有差异的。
目前电池强检都是型式检验,就是针对新产品新电池。
那么电池标准有没有是针对使用过一定循环次数后的电池的要求呢?答案是:有的。

联合国针对危险品运输专门制定的《联合国危险物品运输试验和标准手册》的第3部分38. 3款,即要求锂电池运输前,必须要通过高度模拟、高低温循环、振动试验、冲击试验、 55℃外短路、撞击试验、过充电试验、强制放电试验,才能保证锂电池运输安全,也就是俗称的UN38.3。

UN38.3中针对这些安全性测试,就明确对样品有要求,既要有完成第一个循环的电池(新电池),也要求有完成25个循环的电池(旧电池),当然这个”旧“是相对而言。

UN38.3过充对样品的要求(例子)

新能源汽车目前正在蓬勃发展,技术并没有稳定,现在要求企业在新产品准入时要求进行循环后的产品测试,显然是不现实的,会大大拉长产品周期。
但随着将来电池技术的日趋稳定,也许可以考虑,增加电池安全测试的样品范围,有新电池,也有经历若干循环后的电池等等。

期待吧,一个全新的行业总会不断的规范,不断的成熟!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