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的戴凌峰。
戴凌峰和同学吴震杰。
台海网6月8日讯 据厦门发布 “95后”戴凌峰和同学吴震杰在集美学村开了一家洗鞋店,但家人一直都不看好,甚至还经常问他:你的店什么时候倒闭?在家人看来,留学归来就应该有一份安稳的工作,充分发挥自己的价值,不应该去洗鞋,而戴凌峰却非常看好洗鞋的市场前景,一直在坚持。

挫败
三个月啥都没学到,没拉到一个客户
2019年底,戴凌峰从美国贝尔维学院毕业回国,先在父亲的公司里上班,但父亲并没有手把手教他,而是交给他一本公司手册,让他跟着手册学,可手册上的很多内容跟实际并不符。他尝试着发了很多国际邮件去拓展业务,可绝大多数都没有得到回复,有一次收到一条,居然是想套取公司信息的诈骗邮件。
“父亲给我一本手册,也没有时间教我,让我自己看,什么也没学到,跑业务也没有客户。”戴凌峰说,“那三个月让我很有挫败感,价值也没有体现出来。”
沮丧
雨中来回奔波20公里,只为赚19.9元
就在戴凌峰最沮丧的时候,吴震杰却干得风生水起。吴震杰和朋友在漳州开了一间洗鞋工作室,生意很不错。很快,又在厦泉开了三家工作室。戴凌峰加入其中,后来他发现,两人居然是幼儿园同学。
戴凌峰加入后,发现大家对洗鞋越来越没有兴趣了,干活的越来越少,有时甚至只有他一个人在干活。有一次,他骑着电动车去厦门北站附近取一位客人的鞋子。天下着雨,来回20公里。“骑到北站附近时,屁股都颠痛了。可客人却外出了,我只好在雨中等待,回来时,我在雨中接到一位朋友的电话,朋友说我来回20公里就为了取一双鞋子,而一双鞋子洗完才收费19.9元,付出和回报不成正比。”戴凌峰说,听了这番话,他有种莫名的失落,他想点支烟,却怎么都点不着。耳机里放的一首歌是他在美国开玛莎拉蒂时经常听的,“如今为了19.9元在雨中奔波,骑的又是电动车。想起往事,心里落差特别大,差点就崩溃了。”
戴凌峰说,当时洗一双鞋子只收19.9元,他还经常坐公交车去岛内蔡塘、厦门大学等处取鞋子,洗好、保养好后再给客户送回去。
奋起
怀揣万元去学艺
学成归来再创业
后来,这间工作室倒闭了。戴凌峰跟父亲要了1万多元,去广东学习鞋子的修复和保养技术。但到广东之后发现,那边的技术并不理想,后来他打听到这种技术国内最好的是东北。于是他又去东北,到一家店里当学徒。因为有基础,学起来很快,两个月时间他就学会了鞋子的洗护、换底、换皮、补胶、喷漆等技术。
学成归来,他在集美开了一家洗鞋店。跟以往工作室的经营模式不同,这次他采用纯手工洗护。纯手工当然费工夫,一双鞋子至少要花一二十分钟,有的要两三个小时,一天最多只能洗十多双。但生意却越来越好,上海、广东等地都有客户邮寄鞋子过来。
不过,也有人对洗鞋这一行不理解。戴凌峰说,店面附近的一位老人,有一天带着一双普通的鞋子来店里修补,听到费用需要49元,老人觉得不值得,直接把鞋子扔掉了。还有客户认为,既然是洗鞋子,那就应该把鞋子洗得和新的一样,洗了三次都不满意。“其实,我们的消费群体以年轻人为主,年轻人的鞋子一双几千元,上万元的都有,清洗一双收费49元,他们能接受。我认为纯手工洗护的市场很大,前景也很乐观。”
快乐
洗鞋其实很有讲究
所学专业也用得上
后来,吴震杰也加入进来了。目前在店里,两人分工协作:吴震杰主要负责鞋子的洗护,戴凌峰主要负责鞋子的修复。
长毛刷子、短毛刷子,硬毛刷子、软毛刷子,羊毛刷、鬃毛刷、橡胶刷、塑料刷……在店里的洗护区,可以看到工作台上挂着各种型号、材质的毛刷。“针对不同材质不同型号的鞋子,采用不同的工具。鞋帮、鞋面、鞋舌、鞋垫以及鞋底,都有专业的刷子。”吴震杰说,清洗剂与刷子的搭配也有讲究,店里单单清洗剂就有十多种。
“如果说洗护是给鞋子洗澡、搓澡,那么修复就是按摩+spa,一次保养下来,鞋子就会旧貌换新颜。”戴凌峰介绍,鞋子基础的修复有补漆、补划痕、补裂缝等,而换底和修气垫则需要更多技巧,耗费更多工夫。“我上大学时读的是美术设计专业,这些知识也可以用到洗护鞋子上。”
【心声】
洗鞋很有市场
所以一直坚持
店面经营半年多了,小戴把这当成了事业;但家人到现在都认为这个不是正当行业。父亲还经常问他店面什么时候倒闭。当时他决定去洗鞋时,家人一致反对,没有一个亲戚朋友帮他说话。他和父母沟通了三个月,但他们还是一直反对。他们认为,花钱送他到美国留学,应该去干体现价值的事情,没想到居然去洗鞋。姨妈对他也很失望,认为他的想法单纯,不切实际。但他一直认为,这个行业未来很有市场,所以一直坚持着。
(文/图 陈满意 通讯员 林志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