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马振扶的鲁爷庙(闯王村妇的人都是广角)

原是唐河县城南一个较为偏远的乡村,

因文革时期出了一个叫张玉琴的女学生,

答不上考卷上的英语题,

南阳:马振扶的鲁爷庙(闯王村妇的人都是广角) 汽修知识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却在卷子背后写了一句顺口溜:

"我是中国人,

何必学外文,

不学ABC,

还是接班人,

接好革命班,

埋葬帝修反"。

遭到老师的严厉批评后,

不堪当着全班学生的面做检讨,

而将自己16岁的青春丢进了这山村里的虎山水库,

一尸激起千层浪,

弄出一个轰动全国的"马振扶事件",

马振扶因此岀了大名,

时间过去40余年,

这晦涩的记忆一直不能被人们轻易抹去。

如今的虎山水库早改名为"九龙湖",

也许是某位向往腾龙的高人给更的名,

亦或是方便旅游开发意欲声震寰宇之故,

反正到处都是"九龙湖"的广告,

不过,

从水库平面图上来看,

的确能想象出龙的形状,

但"九龙"二字用的还是过于王气,

毕竟"龙"字为灵物之首,

“九”为数字之极。

"虎山",

多是熟稔此地的人习惯的称谓,

且为着一个张玉琴同学的无知而响亮。

朋友相邀于九龙湖畔之卧虎山中度假村小聚,

临湖赏景。

朦朦秋雨中,

山岗上的松树林逾加苍茫,

不远处,

雨水形成的雾气给这片林增添了不少的纵深感。

远远望去,

一座庙宇掩映期间,

隐现黄色的琉璃翘角,

古韵悠悠,

走近,

竖立的路引指向左首:"鲁爷庙"。

路边香裱店前,

一中年村妇正移动着电视信号接收器

大声与屋里调试的男人配合着定位,

门前摆着农家惯常用的小方桌,

两张条凳几把靠椅随意的配合着幽深的暮色。

一只胀奶的母狗警惕的注视着过往的游人,

三只幼仔一边欢快的窜来跳去,

自得其乐。

见有人来,

热情的村妇张罗着走屋里拿了钥匙,

逐一开了满院的殿堂,

边介绍:"

这屋敬哩财神爷,

那屋敬哩十三奶奶,

楼顶上有玉皇大帝哩神胎,

都看看,

要烧香我去给您拿"。

庙还在修,

建筑砖石一片狼迹,

雨地里一张塑料薄膜草草遮掩一堆未用完的泥料,

作业工具留在现场,

想是工人未曾远离。

玄阳观是这座庙的大号,

鲁爷享祀于庙的主殿,

鲁爷殿里四个泥胎,

一尊红脸盔甲的"鲁爷",

一尊白面绣裳的"鲁奶",

两旁各站一尊童男童女,

极民俗的塑造水平,

与巍峨的建筑形成反差,

已经用不上"殊胜"二字。

村妇回答不了鲁爷的来历,

只知道去马振扶乡的马路边有一个土丘,

就是鲁爷的坟,

文革前那里曾经有一个青砖青瓦的小庙,

在破四旧时被拆掉了。

眼前的庙是当地一家兄妹几人有感鲁爷的灵验,

出资新修的这前后十几间殿堂栋宇,

初一、十五烧香的人很多,

都是为求平安保健康而来。

考其究竟,

鲁爷原名鲁镇忠,

16岁跟了李自成造反,

随闯王屡建奇功,

且精通医术,

被封做镇威将军,

驻守当地期间,

体恤百姓疾苦,

常施药救人,

阵亡后群众感念鲁将军功德,

于坟侧建祠修庙,

四时奉祀,

后人尊称为鲁爷,

夫人鲁奶。

中国的百姓本性质朴善良,

凡有一丝的善行于已于世,

即功莫大焉,

而累世敬仰传继后人。

似今天南阳天妃庙东配殿供奉的李自成李爷,

只一句:

"均田免粮。

即收拢了人心,

于是,

在一片

"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

的呼声中推翻了大明王朝,

迎来了满清政府276年的统治。

李爷鲁爷们对国家的兴衰成败

到底起了多少作用姑且不提,

但在明朝末年,

万般无奈的穷苦百姓有奶便是娘,

毕竟因李爷和鲁爷们的造反受过益的。

管他明庭江山破碎,

民间再多几个散仙又有何妨。

2013年秋于王府山 (南阳唐王府博物馆)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