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莲是石蒜科葱莲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分布于美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以及太平洋岛屿。
资料显示,韭莲早在19世纪初就被引种到欧洲和亚洲,在长期的栽培过程中逐渐受到人们的喜爱。
20世纪60年代,我国引入韭莲并将其列为重要的花卉之一,进行了广泛的栽培和繁殖,其分布区域主要在云南、广东、福建等省份。
没开花时就像韭菜,韭莲的样子看起来不太起眼。
其鳞茎呈球形,外包鳞被,叶片呈条形或条状披针形,长度可达30-45厘米,所以也有人会将它作为韭菜而误食。
然而只要等到开花的那一天,人们瞬间就会被它的优美而灵动而吸引。
每年夏季6至八月,韭莲都会在一场场风雨中,开出一朵朵小小的花来。
它的花单生于花茎顶端,下有佛焰苞状总苞,总苞片常带淡紫红色,花冠漏斗状,花瓣呈玫瑰红色或粉红色。
由于生长在葱葱郁郁的草地上,淹没在绿意之中,韭莲的花朵因花色娇俏更显灵动。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在长期的自然选择中,韭莲逐渐形成了适应环境的生态学特征,之所以被唤作“风雨花”,是因为它常常在天气即将发生变化时开放。
在韭莲贮藏养料的鳞茎中,有一种控制开花的激素。
每当暴风雨快要来临,气温越高,气压越低,这种来自外界气候的刺激,会使韭莲开花激素猛增,进而开放出许多的花朵。
正因为能够感应到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韭莲便具备了预报风雨的能力。
有科研人员表示,作为一种观赏植物,韭莲具备很高的研究价值。
其独特的生态学特征和观赏价值,有助于植物学家深入了解植物适应环境的机制;其化学成分和药用价值,也引起了药理学家的兴趣,对其开展深入研究将有助于发现新的药物资源。
普通却独特,韭莲花朵的盛开,在炎炎夏日为我们带来一抹抹清新和靓丽。
文、图/广州日报新花城:黄岚
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黄岚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李慧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