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 17 号,郑州那边出通报啦,说这涉事司机张某连网约车从业资格证都没有。对他这种违规搞巡游出租汽车客运经营的行为,执法人员按规定罚了他 3200 元,还让新郑机场网约车管理站不许这涉事车在机场跑,也责令张某把那违规收的 337 元车费退给小李。
这处罚倒是都有了,事情看着好像有了个不错的结局。可咱仔细琢磨琢磨这事儿的前前后后,好多人心里就犯嘀咕啦——
要是小李没把这经历发到网上引起大家关注,郑州这边能处理得这么快吗?

瞅瞅郑州那边的通报,开头就整些“迅速介入”“连夜开展调查”“多方努力查询”这类词儿,好像要表明有关部门处理这事的坚决和速度。可一开始的发布可不是这么回事儿。
据大风采访小李说,他付完钱拿手机一查,发现两地直线距离也就六七公里,就算行车路线绕一点估计也就十多公里(实际上开车跑了 20 公里左右)。感觉被坑了,他就打电话报警,结果民警跟他说没车牌号不好办。后来,他给 12345 反映情况,又把自己这倒霉遭遇发到网上,这才有了多个部门的“迅速介入”。
民警说没车牌号不好处理,这说法让后续交通运输局执法人员的行动给打脸了。里讲,“根据乘车人提供的上车时间等具体信息,执法人员通过监控平台一步步查,最后锁定了涉事车辆”。
虽说调查过程是麻烦些,可也不是没头苍蝇乱撞,关键还是看部门之间能不能协调好,执法人员有没有那个认真劲儿。
再者说,这事儿明显能看出机场管理有毛病,可相关部门好像就只是提醒乘客自己留神,压根没提咋整治机场管理的漏洞。
听小李讲,他出机场后问保安咋走,这时候有个正跟保安唠嗑的女的凑过来搭话,他以为是出租车司机就跟着走了,结果被带到地下车库坐上另一个男的车。
明摆着,这就是常见的黑车套路嘛:中介在机场出站口附近拉客,把乘客带给黑车司机,最后两边按照车费分钱。
新郑机场那么大一片地儿,要说就张某这一个黑车司机,就倒霉的小李被坑了,俺可不信!
要说这种大摇大摆的揽客行为,保安和机场的工作人员啥都不知道,俺也不信!
就在去年,就有网友吐槽新郑机场“黑车”揽客乱得很,得整治。郑州那边回应说“多部门联合执法 16 次,扣了违法违规车 105 台次,得保护旅客合法权益,维护新郑国际机场的形象”。
可这次小李的遭遇说明,新郑机场的“黑车”现象没因为上一轮整治就断根,黑车司机的贪心也没收敛。
虽说旅客自己维权能挽回点损失,可这被坑的滋味儿那是相当难受,刚到地儿就碰上这糟心事,能不影响对这城市的第一印象嘛。
机场可是城市的脸面,当地得费点心思好好管管。要是风风火火的专项整治都镇不住黑车司机,没法让他们一直害怕,那就得找找机场管理的漏洞,整出个长期有效的治理办法。
像好多地方的机场,会按照非法拉客人员的活动规律和违法特点,搞“人员实地巡逻+视频监控”的法子,精准打击。
比起等人投诉了再处理,狠狠罚涉事司机,让黑车司机一开始就不敢对旅客伸手,这才更能显出地方的治理本事和欢迎客人的真心,也更能给城市长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