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展馆门口放眼望去,镇政府不设围墙,开放而立,群众在文化公园内休闲、谈笑。空间的共享模糊了镇村的边界,背后,是城乡要素加速流通、产业支撑日益增强和公共服务的一体化。
翁城镇被誉为“中国至淡雅小镇”。陈德道 摄
2020年11月,翁城镇入选为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试点镇。两年时间,在翁源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翁城镇在“翁西产城融合核心区”的蓝图上大放异彩,为城乡融合发展蹚出一条非县城中心镇服务和带动乡村融合发展的新路子。

深化关键环节改革
元大德五年(1301)到至大元年(1308),翁城曾为翁源县城。从公元1368至1939年,翁城一直是翁源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千年古镇”如何焕发新活力?
翁源县从顶层设计的高度统筹规划布局、要素配置、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基层治理等方面建设,出台了《翁源县翁城镇城乡融合发展省级试点实施方案》和《翁源县翁城镇城乡融合发展试点行动计划(2021—2025年)》等文件,为翁城擘画了城乡融合发展蓝图——努力将翁城打造成为“非县城中心镇服务和带动乡村为主题”的粤北片区城乡融合发展试点。
“我们按照‘古邑新韵·绽放翁城’定位,将17个村按照各自优势划分为商贸、产业、生态三大板块,着重挖掘特色、因地制宜、分类发展。”翁城镇委书记陈德道介绍。
翁城镇政府拆除围墙实施开放式办公。王志珍 摄
在这个思路框架中,当地首先从制约镇域经济发展的短板入手,致力于打破阻碍生产要素在城乡间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
“翁城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三变’改革、金融改革、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推动城乡资源资产资金等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陈德道说。
开展试点建设以来,翁城镇累计清查确认集体经济组织成员1.65万人、集体资产156亿元,成立农村合作社180家,“整村授信”发放各类信用贷款逾2.3亿元。共流转土地面积达14337亩,新引进农业企业12家、社会资本2000余万元,吸引新型职业农民、高素质人才49人。建设3000亩供港蔬菜基地、年产值100万元富硒大米种植基地、年产量3000吨的市级非遗项目翁城地窖酒标准化酿酒车间等,带动附近村民注册种养、商超、食宿等个体工商户569户,从业人数逾1300人。
坚持资源配置市场化,为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了动力保障。
强化产业支撑能力
“围绕三大板块做文章,让一、二、三产业相辅相成,形成合力。”基于这样的共识,翁城镇依托区位、资源等优势,加快巩固农业基础、推动工业集群发展、优化商贸服务、发展特色产业等,切实优化镇域发展体系。
一大批领军企业在韶关融湾产业平台翁源园成长。王志珍 摄
距镇政府两公里处,是翁源县最具活力的经济板块——广东翁源(经济)开发区。挖掘机长臂挥舞,工程车来回穿梭,这里承担着韶关融湾产业平台(翁源园)的建设重任,旨在承接湾区优质资源和先进产业外溢,打造成湾区产业拓展首选地和先进生产力延伸区。
“推进商务中心区建设,建成污水处理总能力30万吨/日的污水处理厂;促进环卫和水、路、电、网等市政公用设施互联互通,升级改造省道S252线2.07公里;开通以翁城镇园区为中心的“三镇九线50村”公交线路;升级改造农村电网,新增线路63.9公里;建成5G基站35个,实现自然村光纤网络全覆盖……”两年来,当地推进产业培育设施提质增效,推动翁城镇和产业园区互联互通基础设施提档升级。
试点建设开展以来,翁源经济开发区(翁城片区)新签约项目20个,合同总投资额96.05亿元,其中超亿元项目15个,为附近村民提供就业岗位逾5000个,为镇域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一方面我们依托粤北地区规模最大的蔬菜批发专业市场—粤北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在丰富甘蔗、柠檬等优势农业的同时,积极探索‘电商+’、科技兴农、农产品精深加工等新业态,另一方面不断丰富镇区旅游业态,积极谋划推进农业公园、吟诵小镇等文旅项目。”陈德道认为,只有立足资源禀赋,坚持规划引领,才能保持产业兴旺态势。
公共服务普惠共享
罗德胤是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在乡建与保护的理论和实践方面颇有建树。他惊喜于翁城镇打造的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综合体,认为在全国都具有开创性意义。
“镇政府非常敏锐地发现由空间变化带来的共享开发意义,将镇政府旁边的四个平房改造呈四个不同功能的文化空间,产生了很好的‘化学反应’。”罗德胤说。
“大画家小画家 同绘翁城八景”系列活动在淡雅翁城开展。周广能 供图
据了解,近年来,翁城镇利用党群服务中心、特级文化站、翁城文化公园、四个共享空间、壹号粮仓展馆等场所,建立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综合体活动场所,着眼阵地共建、活动共联、品牌共育,成功打造独具翁城特色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品牌,实现便民服务“零距离”和服务效能“最大化”,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
这种“共享”的理念也贯穿于该镇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的始终。
“我们坚持城乡一体、普惠共享,推动医疗、卫生、教育、养老、文化等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覆盖,加快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均等化。”陈德道说。
在医疗卫生方面,翁城将镇中心卫生院升级建设为二级综合医院县第二人民医院,编制床位由原来的25张增至300张,建成标准化村卫生室14个,同时建立起医院对口帮扶、巡回医疗和远程医疗机制,实现周边20万居民优质医疗资源城乡共享。
翁城镇“阅读共享”公益书屋成市民休闲学习好去处。徐颖 摄
在教育领域,扩建翁城镇中心小学,新建翁城镇城北幼儿园,新增公办学位1215个,推进“县管校聘”,补充乡村教师30余人,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城乡共享。
此外,该镇统筹城乡文化设施布局、服务供给和队伍建设,成功打造1个国家特级文化站、3个省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所(站),建成17个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9个村级文化广场。文化空间硬件不断升级,公共文化服务深入城乡肌理,点亮了群众的闲暇生活。
在探索城乡融合发展模式的道路上,“翁城经验”令人眼前一亮。当下,翁城镇正稳步推进各项工作,参评韶关市2022年度深化改革和规范治理创新案例,全力构建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生命共同体。
【】范永敬
【通讯员】徐颖
【作者】 范永敬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