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次伏击五
在1939年11月7号的黄土岭战斗中,我军晋察冀军区北岳区的部队在杨成武将军的指挥下,一举击毙了日军现役中将阿部规秀。与此同时,在冀中军区这边,为了打破敌人的冬季大扫荡,我军主力部队也深入敌后,开始了多次伏击战和破袭战。
在11月8号的晚上,在精准的前期侦察的基础上,我冀中军区二十三团派出了一个营,趁着夜色接近到了鸭合营村附近,悄悄隐蔽了起来。

一、战前的准备
在全营出发以前,又临时进行了政治动员工作,指出了这次战斗是有胜利把握的,并总结了我们的有利条件和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第一,我们是突袭战。
从旧城到深县的公路,这是敌人的必经之路,而且因为我军一直没有在该地区活动,所以这个地区的敌人一向是疏忽的。只要我们隐蔽的好,敌人不会发觉,我们打他一个措手不及,一定可以得到胜利。
第二,我们要打的是汽车。
当时我们要阻断的是敌人的大动脉沧石公路,敌人一定是乘坐汽车来的。当汽车从远处来的时候,我们听见声音或者看见灯光必须沉着,要不慌不忙,并且一开始就要用最大火力猛攻,然后发起猛烈的冲锋。
第三是解决战斗要迅速。
因为敌人附近敌人据点很多,而且当地是汽车公路,交通非常便利,敌人的增援会非常快。一旦不能迅速地解决战斗,很可能就会陷入纠缠,那便不能保证胜利。因此这次战斗的要诀,就是猛打快撤。
第四是战利品的问题。
在战利品方面不能贪多求全。小号的战利品能带的就马上带走,不能带的便立刻焚烧破坏,或者分配给当地群众带回家去。打扫战场要快速彻底,万万不能因为收拾战利品耽误时间。
在营里的层层贯彻之下,当时参战各部队都进行了动员,各连排都提出了打胜仗、听指挥的竞赛,明确了自己的任务。
二、我军的兵力部署
因为我们是一个四连制的整建制营,战斗兵力非常充足,因此在兵力布置上余地很大。
首先是派出了一个连的前置部队,以提前发现敌人,并阻挡敌人的援兵。
其次是以两个连进行埋伏,并组建了突击队,专门承担突击和冲锋任务。为了不被敌人发现,他们以随身携带的挖掘工具,在公路两侧挖掘了掩体和藏兵洞,用踏实的土工作业,把自己隐蔽了起来。
④土工作业着重学习[对]铁丝网、鹿砦、外壕的破坏法、通过法。铁路、公路破坏法,各种兵壕构筑法,敌火下作业。
然后是指定了埋设手榴弹的专门小组,在敌人的汽车路上,埋设了压发的集束手榴弹作为地雷使用。另外在埋手榴弹的汽车路两边约40公尺处,专门构筑了手榴弹巢。这种手榴弹巢就是在公路的侧面,向里挖出一个深深的洞,然后再把洞口隐蔽好。这样从公路上看过去,根本就看不出来藏了人。然后我们挑选了最勇敢最有力最准确的投弹手,每人带着几十个手榴弹隐蔽了进去。当时八路军的投弹标准是:
②投弹:要求一个四两重的木柄手榴弹,连队指战员投掷到三十五米以上,并命中五米达目标。投到四十五米以上,命中五米达目标者,定为特等投弹手。练习投弹,要注意向大车、汽车、碉堡(假设模型)和各种地形、各种姿势的演习,并实行每天投弹制。机关干部、杂务人员一律要求练习投弹。
可以说这些40米距离的神投手,打起来绝对是鬼子的噩梦。
此外为了保证第一时间打倒敌人,我军还仔细布设了火网的构成,进行了火力分配,确保敌人的每辆汽车,第一时间都有至少一个班的步机枪和手榴弹巢的照顾。
最后是我们还留出了预备队,一方面防止敌人逃窜,另一方面也可以随时伏击来救援的敌人。
在火力分配完成后,营领导还按照实际情况,对隐蔽的火力点进行了详细的检查,确定了指挥人员的位置,然后我军全部进入伏击阵地。
万事俱备,就等着小鬼子上钩了。
三、酣畅淋漓的战斗经过
在1939年11月9号的凌晨,天还没有亮,敌人的汽车队就开了过来。当时日军的汽车共有14辆,装载着满满的物资,每辆车上还有四五个全副武装的日军押运,从旧城方向开了过来。在经过我们前置部队的阵地的时候,我们并没有打枪,很安静的把敌人放了过去。因此敌人丝毫没有发现我们,一直向着我们埋伏的阵地前进。
这个时候,我军已经隐蔽了好几个小时了。11月冀中的凌晨是非常寒冷的,有些新战士因为等待的时间过长,已经冻得身子僵硬,他们有些不耐烦,情绪便开始松懈下来。而这时候突然看见汽车来了,又有些慌张,阵地上有些躁动。指导员便马上提出不要动,所有人隐蔽好,只许排长露头看着汽车,其余所有人全部低着头等命令。听到这样清晰明确的命令,大家即刻就安静了下来,握紧了手里的钢枪和手榴弹,趴在掩体里一动不动。
说时迟那时快,敌人的汽车已经开到我们埋设手榴弹的地方。车轮子一过,三个手榴弹便一起轰然爆炸,马上炸塌了敌人的先导车。敌人后面的汽车一时停不住,顿时互相撞在了一起。这刚刚开战,敌人就乱了!
好机会!
这时候指挥员马上喊出了:“打!
手榴弹集中在汽车上打,不叫鬼子下车,都消灭在汽车上!
”于是我们的手榴弹、步枪和机枪都一起射击,一切火力都集中在了汽车上。当时的我军主力部队,每个排都有一挺轻机枪,这样每两辆汽车,就有大约一挺轻机枪、30支步枪、一个手榴弹巢的火力在倾泻。而八路军近距离的枪法是很准的,当时我军120师的步兵训练标准是:
熟练四大技术:①射击瞄准、击发检查和简单射击学理,注意多实施野外预习,实行每天瞄准制。下半年,班长、战士实弹射一次,临[卧]姿一百五十米达距离,每人发二弹,要求全连命中数达百分之九十。注意培养特等射手,两弹命中十六环以上者,定为特等射手。实弹射击时要使自已原有枪支。
由此可见,当时八路军战士由于条件所限,主要练习的是150米的近距离射击。除此之外,我们隐蔽在40米的手榴弹巢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神投手们把一颗颗手榴弹,精准的扔到了敌人的汽车之上,炸得鬼子鬼哭狼嚎。
在我军如此密集而准确的火力下,敌人根本无法下车,也无法组织起有效的抵抗。炽热的火力,一直持续了将近10分钟的时间,看到敌人已经完全被压制,为避免弹药消耗过大,这个时候指挥员一声令下,司号员吹起了冲锋号,我们紧接着就发起了全军冲锋!
随着嘹亮的冲锋号,战士们一面齐声呐喊杀:“捉活的!
”一面挺着雪亮的刺刀蜂拥着往上跑。连长和指导员都亲自率队冲锋,并且提出连续冲锋,一定要冲上汽车去的口号。而敌人这边,虽然有少数几个幸运儿仓皇下了车,但是迅速的被我军轻步兵的刺刀丛林,从四面八方淹没。
四、八路军的刺刀阵全歼敌人
当时的八路军由于极度缺乏弹药,因此在实战过程中非常重视近战。150米远处的排子枪、40米近距离的手榴弹雨,还有面对面的刺刀阵冲锋,是我们克敌制胜的三板斧。所以在训练中,我军非常重视刺杀训练:
③对刺杀要进度到教学对刺动作,要迅速确实,熟练有力。教育方式要采用一伍和单个教练,并尽量设置木枪对刺,克服过去只求动作整齐好看不确实的毛病。并要发动战士随时自动练习。
当时刺刀战的要诀,是要组成多人的刺刀阵,大家肩并肩的冲锋。这样对面的敌人面对的就不是一两把刺刀,而是十几把的刺刀丛林,他们除了同样结成刺刀阵对冲以外,根本就没有腾挪躲闪的空间。这个时候的什么武林高手的格挡反撩、刀来剑往的格斗,其实都毫无作用。
这也是无数抗日神剧让人喷饭的根本原因——什么手撕鬼子的武林高手、手拿大刀的江湖侠士,在鬼子的刺刀丛林面前根本毫无还手之力,你挡开躲开一两把刺刀,其他刺刀捅过来,照旧是几个透明窟窿。
而刺刀战的时候,士兵拿枪的左手是压在枪身上部的,只要刺中了就是反腕一搅,同时左手向下压腕、右手往上挑向外拔刀,这一下就能挑开一个一尺长的大口子,这种开膛破肚的重伤,就是铁人也会立刻失去战斗力。那种被鬼子好几把刺刀刺中,还能奋起反击的神剧,真的是缺乏基本的战斗常识。
而今天的这一切,都踏踏实实百分百还给了小鬼子。我军冲锋的时候,是结成了刺刀阵的,而小鬼子下车的只有寥寥几个人,压根就不成阵势,哪怕这时候他们仍然困兽犹斗,挺着刺刀哇哇大叫着冲过来,但是在我军密集的刺刀阵面前,那也只是螳臂当车!
只见我们的战士们七八个伺候一个,两三把刺刀拨开鬼子的刺刀,同时就有四五把雪亮的刺刀,从不同方向刺进了鬼子的身体!
然后,我们的战士们猛力一搅,然后左手压腕、右手上挑,这刺刀一拔,就在鬼子身上挑开了四五道各有一尺来长的伤口!
这恶贯满盈的鬼子兵,马上是瘫软在地上,他们那肮脏的污血和肝肠,也是呼啦啦流了一地,立刻是死得不能再死。
这就是报应,坏事做绝的你们,也有今天!
闲话不提,此战我军打得干净利索,前后只用了总共不到40分钟时间,战斗就全部结束了。这次战斗我军二十三团仅轻伤两人,而50多个鬼子则全部被我们打死,取得了一个彻底的完胜!
在战利品方面,则是缴获了汽车十四辆,迫击炮一门,轻机枪三挺,步枪30多支,文件子弹很多,另外还有一部分珍贵的药品。而最让我们欣喜的,是在缴获品当中,我们还找到了一些修理枪支的机器!
这下子,我们可真是发达了!
参考资料:
《在平原上一个营的伏击歼灭战》孙志远
《冀中军区第八军分区第二十三团简史》王寿仁
《冀中军区第八军分区三十七区队(饶武献地区队)简况》龚有源
《冀中区第八分区人民抗日斗争大事记》
《冀中平原的交通战》
《二十三团团史》
《晋察冀日报》
《军政杂志》二卷下册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