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青年行书名家作品邀请展亮相廊坊(行书中青年名家邀请亮相)

6月28日,全国中青年行书名家作品邀请展在廊坊永清书院举行。
美术史论家、中国画学会常务副会长孙克,中国书协原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陈洪武,中国书协顾问、河北省书协主席刘金凯,永清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磊,永清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田光明等出席开幕式。
开幕式上,王磊、刘金凯、陈洪武分别致辞,孙克宣布展览开幕。

开幕式现场

王磊致辞

全国中青年行书名家作品邀请展亮相廊坊(行书中青年名家邀请亮相) 汽修知识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刘金凯致辞

该展由孙克题写展标,展出陈洪武、范硕、谢少承、任桂子、颜奕端、姜寿田、田绍登、李双阳、何勇9位当代书坛实力派书家的行书作品90件,该展展至7月27日结束。

陈洪武致辞

孙克宣布展览开幕

开幕式后,孙克作专题书画讲座

嘉宾展厅观展

前 言

在书史上,行书构成书法史的半壁江山,是帖学的主体。
在汉晋书体产生重要嬗变之际,行书虽不是独立的书体,但却对“二王”草书产生巨大推动作用。
张怀瓘《书断》曰:“不真不草,是曰行书。
”在《书议》中又称:“子敬之法,非草非行。
流便于草,开张于行。
”所以,行书在楷草之间,兼具两方面的特征。
王献之正是敏锐地洞悉到这一点,而劝父改体:“献之尝曰父云:古之章草,未能宏逸,今穷伪略之理,极草纵之致,不若藁行之间,于往法固珠,大人宜改体。
”王羲之草书正是借助藁行书而脱尽章草古质,使草书纯粹化。
行书在与草书的整合中,催生出行草书。
而魏晋之后,行书也开始独立发展,并且于唐宋及元明清成为文人书法的主要载体,影响到唐代之后1000余年帖学的发展。

近代以来,清代碑学的产生以及对帖学的冲击颠覆,制约了帖学的发展,帖学出现严重地停滞与衰退。
不过在帖学处于危机时期也发生转机,这即是碑学在一味独大中无法回避的笔法问题。
碑学家们无法从北碑以刀法为主的刻凿中还原笔法。
包世臣、何绍基、赵之谦,包括晚清康有为,都无不借助对帖学笔法的汲取借鉴而挽救碑学颓局,从而催生出碑帖融合的碑行书,这在行书发展史上无疑是破天荒的大事件。

无论如何,当代帖学的独立和经典化转向已是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
一个突出的标志是,当代青年书家和学院专业化教学都趋于经典帖学而并不是一味强调趣味和风格向度了——当然这里并不否认风格与主体创作的密切关系。
这表明当代书法已发生重大变化,并且重要的是,这个变化并不仅指向书法创作本身,而是广泛关涉含纳到书法观念与审美层面,从而促使我们对当代帖学的认识和厘析,必需涉及对书史的检讨和反思。
也正是在这个前提下,当代帖学的独立便构成勾连古今的重要书史问题。

首先,当代帖学的独立与重振,需面对清代碑学问题:碑学对帖学的颠覆、桎梏与污名化;碑学的非文人化与反笔法、反经典所导致的书法粗鄙化与非精英化。
其次,自唐代以来围绕《兰亭序》的误读、异化,所导致的帖学趋于末流问题。
此外,帖学在20世纪30年代复兴过程中,对帖学笔法的探寻反驳及海派帖学问题等。

从书法精神与风格美学层面,清代碑学以民间书法取代文人书法,一味强调夸张变形的民间野逸趣味和无“法”状态,则割断了上古秦汉碑学与帖学的共生关系,将碑学与帖学完全对立起来,从而以一种工匠式的审美取代了以古雅、韵、神、逸为核心的文人书法旨趣,从文化——审美高度跌落,而使书法走向一味霸悍拙肆,这也是导致近现代碑学失于荒率拙陋的重要原因。
由此,现当代帖学所面临的种种困窘与危机,使得帖学陷入一种阐释学困境之中,并且由于当代书法的去理论批评化、去思潮化,从而使当代书法包括帖学创作进入一个无根与失思的危机状态。
阮元曰:“学术当于百年论升降焉。
”人文学术一般以100年为时间单位发生新的世纪转向和根本变革。
每从学科、框架与概念、视野乃至语言都会有质的改变,而半个世纪间,人文学术也会发生整体面貌的改变。
相对而言,在一段历史时期内,“每一个特定的思想传统,都有一套问题需要不断解决。
这些问题有的暂时解决了,有的没有解决。
有的当时重要,后来不重要,而且旧问题又衍生新问题,如此流传不已。
这中间是有线索条理可寻的”(葛兆光语)。
而所谓学术转向,便是在代际学术嬗变中问题视角立场的转换,并由此产生新问题,从而以此推动人文学术的深化发展。
当代书法在经历了40余年的发展之后,既有的观念、理论已明显落伍于时代,而需要在书法进入新的历史境遇中,倡导新的创作审美思潮,对当代书法作宏观的历史梳理和阐释。
这是从创作到理论批评的一个整合性启蒙转换。
由此,要敢于怀疑,也需敢于理论创新。
就当代书法而言,在理论批评观念下,首先要敢于怀疑清代碑学,清代碑学是流而不是源,是用而不是本,是断裂的书史,而不是全史,因而,从理论批评上要呼唤走出清代碑学,重建以帖学为中心的本土书法美学理论体系。
这意味着当代书法创作与理论观念的重建,其中也包含着对近现代书法的价值重估与重构。

因而,当代帖学的重振,面临着历史的重负与现实的困窘,需从新历史主义与晋唐一体化的书法视野、框架,来追寻帖学的超越价值,而不是简单的轮回与复古。
需追问:百年帖学处在一个什么样的历史境遇及当代帖学的转捩点何在?

进入现代书法史,一个重大转折,便是帖学的重新复兴和碑帖的双峰并峙,碑学的垄断地位被打破。
帖学经典谱系得到重新恢复。
以沈尹默、白蕉为代表的海派帖学便显示出这方面的历史努力。
进入当代,随着20世纪末书法的经典化转向,帖学开始面临一个新的书法发展阶段并面临重大抉择,是继续走碑帖融合之路,还是推动帖学的独立发展与深化,同时,当代书法文人化传统的中断,对当代行书创作更从纯粹创作之外,提示出书法文人化层面的书法精神体系要求。
行书作为帖学创作的核心,无疑荷载着传统书法文人化精神的谱系。

这次全国中青年行书名家学术邀请展,即旨在帖学复兴与进一步深化的主潮下,深入帖学谱系,并结合新时代帖学审美嬗变,对帖学的当代转换加以探索、推动,并做出积极回应。

姜寿田2024年5月

展览高清作品选刊

01

陈洪武 笔名萧风,号风翁,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现为中国书协顾问。

书法作品多次入选中国书法兰亭奖作品展等国家级展览。
发表《杨凝式在清泰年间的人生境遇》《杨凝式佚诗洛阳风景四绝句考辨》《颜真卿书法篆籀气考略》等书学论文。
出版《心象·萧风书法艺术》《中国美术馆当代名家系列作品集书法卷·萧风》《中国美术馆典藏书法作品集·萧风卷》《天地符号·书法心解手稿》《冷风景》诗集等。

李白《谢公亭》 180cm×96 cm

右军庾信联 180cm×32cm×2

陆游《跋李庄简公家书》 30cm×38cm×3

李白《酬崔十五见招》 180cm×96cm

陶渊明《劝农》 24cm×14cm ×3

陶渊明《饮酒》 24cm×125cm×3

(局部)

李白《题江夏修静寺》 180cm×71 cm

韩愈《出门》 30cm×38cm

李白《愁阳春赋》 24cm×42cm

李白《对酒醉题屈突明府厅》 180cm×96cm

02

范硕 字伯峰,号常山人,1962 年生于河北正定。
先后毕业于河北省工艺美术学校、河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行书委员会委员、书法培训中心教授,一级美术师,河北省文联副主席,河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河北省中国画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河北画院国画院研究员,河北省文史馆馆员,河北省企业(行业)文联主席。

自书诗二首 80cm×40cm

王维《春日与裴迪过新昌里访吕逸人不遇》

180cm×48 cm

浮生到处联 136cm×28cm×2

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 180cm×48cm

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 136cm×34cm

李白《送别》 180cm×48cm

绕屋满帘联 136cm×28cm×2

晏殊《浣溪沙》 180cm×48cm

张九龄《望月怀远》 136cm×34cm

绿杨红藕联 136cm×28cm×2

03

谢少承 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行书委员会委员,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南京市文联副主席,南京市书法家协会主席。

白居易《望亭驿酬别周判官》 137cm×68cm

石涛《题画》34cm×46cm

《世说新语》三则 50cm×48cm

丘为《题农夫庐舍》 137cm×68 cm

李贺《南园》十三首 137cm×34 cm

谢惠连《捣衣诗》《七月七夜咏牛女诗》 36cm×26cm

杜甫《忆昔行》 28cm×136cm

李白《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180cm×96 cm

王羲之《兰亭集序》 34cm×136cm

刘禹锡《昼居池上亭独吟》 180cm×61cm

04

任桂子 中国书协第七届理事、女书家委员会委员,河北省书协副主席、河北省女书协主席、河北省政协委员、河北省文史馆研究员,河北省文联委员、河北工程大学客座教授、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
一级美术师、河北省广播电视台高级编辑、河北省政府优秀专家。

自作诗 136cm×63 cm

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136cm×68cm

受爵颐性联 180cm×31 cm×2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180cm×47 cm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118 cm×34 cm

千秋万里联 136cm×34 cm×2

水环兰护联 136cm×34cm×2

王维《使至塞上》 136cm×63cm

李白《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 144cm×42cm

05

姜寿田 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河北美术学院教授、《书法导报》副总编辑,第二、五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理论奖评委,第八、九、十一届全国书学研讨会评委。

出版专著《中国书法理论史》《中国书法史绎·本体卷》《当代国画流派地域风格史》《现代书法家批评》《现代画家批评》《学术与思想·书学论稿》。
主编《中国书法批评史》《中国书法发展史》。

黄庭坚七律两首 68cm×45cm

张雨诗三首 228cm×60cm

金农诗四首 184cm×74cm

张元干词二阙 177cm×47cm

辛弃疾陆游词二阙 177cm×47cm

黄山谷题跋 68cm×45cm

陶渊明《闲居》 51cm×45cm

金农诗五首 228cm×71cm

黄庭坚书论抄 45cm×29×8

苏轼题《王维吴道子画》68cm×45cm

06

颜奕端 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专职副主席兼秘书长。

节录颜之推《颜氏家训·教子篇》 69cm×69cm

金检书城联 110cm×17cm×2

陈陶《番禺道中作》 136cm×29cm

元稹《惊蛰诗二首》 69cm×69cm

白云丛菊联 136cm×23cm×2

名酒异书联 80cm×15cm×2

秦观词二阙 《鹊桥仙》《行香子》 68cm×106cm

陆龟蒙《自遣诗》 136cm×23cm

王阳明《答顾东桥书》 136cm×25cm

07

田绍登 1968 年出生,湖南汉寿人。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湖南美术馆馆长、湖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心触目游联 136cm×30cm×2

苏东坡《湖上夜归》 136cm×68cm

清如座是联 136cm×30cm×2

陶渊明《拟古》 136cm×43cm

苏轼《除夜大雪》 136cm×47cm

兰香竹影联 136cm×30cm×2

谢眺《宣城郡内登望诗》 136cm×68cm

苏东坡诗二首 136cm×68cm

苏东坡《宿望湖楼再和》 136cm×35cm

云海水流联 136cm×30cm×2

08

李双阳 一级美术师,江苏省书法院创作部主任,江苏省青年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当代新帖学、全国“七十年代”书家代表人物。

赵子昂诗 180cm×96cm

大乘起信论 89cm×23cm

章太炎《说单钩一则》 32cm×80cm

李白《劳劳亭歌》 94cm×22cm

苏东坡《定风波》三阙 86cm×34cm

姚婉雏《寄沈思齐丈秣陵》 138cm×34cm

雪浪法师《芳草斋与管建初话旧》 137cm×22cm

竹柏智仁联 180cm×31cm×2

赵孟頫《卢彦威用韵见赠亦复次韵》 180cm×47cm

丹桂碧梧联 138cm×25cm×2

09

何勇 1974 年 8 月生,江苏宜兴人。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无锡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青年书法家协会理事、宜兴市文联副主席、宜兴市政协陶艺书画室副主任、宜兴市书法院院长、国学修养与书法·首届全国青年创作骨干高研班成员、中国艺术研究院访问学者。

毛泽东《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80cm×96cm

苏轼《永遇乐·彭城夜宿燕子楼》 180cm×48cm

古人诗词抄 31cm×23cm×8

周立《行经华阴》 180cm×96cm

董其昌《容台集》选录 176cm×68cm

苏东坡《八声甘州》 180cm×48cm

袁宏道小品三则 34cm×34cm×10

陆俨少诗二首 180cm×96cm

《五灯会元》二则 34cm×34cm×8

冷朝阳《登灵善寺塔》 180cm×96cm

实习编辑:管兴智

欢迎订阅

2024年度《书法报·书画天地》

2024

点击图片 开始订阅

《书法报·书画天地》

国内统一刊号CN42-0062

编辑部热线:027-86780331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中国重阳书画展合作单位

汉兰笔庄

回春鸟酒业

无边茶院

中国重阳书画展合作单位持续招募中

联系电话微信同号

18971480268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