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土徐闻:投资兴业正当时(徐闻项目投资热土教育)

徐闻白茅海风车阵。
李嘉斌 摄

这是一片古老而美丽、毓秀而富饶的红土地;作为汉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之一,徐闻自古以来为兵家驻防和商旅之要地,故苏东坡曰:“四州之人以徐闻为咽喉”;蜿蜒绵长的海岸线、天然的深水大港、广阔的浅海滩涂、种类繁多的海洋生物……赋予了这片土地丰腴而又迷人的天然禀赋。

这也是一片充满机遇与活力的投资热土,海南岛自贸港为徐闻县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徐闻正充分发挥独特的资源优势,主动与海南相向而行,努力“建设广东对接服务海南自贸港的南门户城市、奋力当好湛江与海南相向而行的排头兵”。

热土徐闻:投资兴业正当时(徐闻项目投资热土教育) 汽修知识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日出东方,潮起徐闻。
当前,这片红土地到处洋溢着一派大建设、大开放、大发展的新景象,美好的发展前景吸引了一批又一批企业先后到徐闻洽谈、投资。

湛江徐闻明阳新能源服务中心新建项目。
(效果图) 张锋锋 翻拍

热情澎湃:我们看好徐闻

这是来自企业家的声音,更是徐闻奋进的鼓声、冲锋的号角声。

“徐闻是一块投资置业的宝地,我们对徐闻的前景非常看好,希望当地能配合解决和协调项目的各项相关事宜,争取项目早日建成投产”。
——去年3月23日,国联水产开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忠在国联水产集团深水网箱项目洽谈会上说。

“徐闻是一个历史文化厚重、交通区位独特的生态宜居城市。
苏商集团将进一步发挥‘资源、智慧、资本’的优势,将先进技术及管理经验带到徐闻,推动徐闻经济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希望双方以此次签约为契机,在‘产城融合、景城融合、人城融合’等方面不断深化交流与合作。
苏商集团进入徐闻后,将怀揣品牌初心与情怀,健全合作机制,实现优势互补、利益互惠、双赢发展,积极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推动徐闻城市化建设进程”。
——太平洋建设集团创始人、庄严智库理事长、五味书院院长严介和于去年3月30日在苏商集团与徐闻县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会上说。

“徐闻区位优势明显、生态资源很好,特产丰富,有着长寿之乡、菠萝之乡等许多美誉,有很好的风土人情,是投资置业的好地方,希望能加入徐闻的大建设、大发展中来”。
——中建四局党委书记、董事长易文权在去年4月22日在徐闻县与中建四局举行的城市基建合作洽谈会上说。

“感谢徐闻对广业集团的厚爱、理解和包容。
广业集团作为拥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广东省绿色环保产业龙头企业,将以此次签约仪式为契机,进一步深化双方在环境综合整治方面的交流合作,做好系统规划,列出项目清单,积极推动项目建设,让广大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环保综合整治取得的成效”。
——广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黄敦新于去年4月22日在该公司与徐闻县战略合作签约仪式会上说。

徐闻北莉岛虾塘产业。
李嘉斌 摄

“南极村旅游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明显,非常看好南极村开发项目,并对这个项目的开发情有独钟。
希望能够寻找合作契机,与徐闻合作共赢”。
——广东茂德公集团董事长陈宇于去年5月14日出席徐闻县召开南极村开发项目建设座谈会上说。

“感谢徐闻县委、县政府及各有关部门对生猪产业链项目的大力支持,下一步将依托徐闻的优势特色农业,区别于传统养殖,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养殖,把项目打造成一个种养结合的全循环美丽生态农业示范基地,促进徐闻县畜牧业转型升级,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生态农业,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助力徐闻实现现代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高社会发展竞争力”。
——京基集团董事长陈华于去年5月20日在京基智农徐闻生猪产业链项目引种投产暨二期动工仪式上表示。

“将进一步发挥离岛购物平台优势,以海南为起点,以徐闻为主基地,辐射全国,为进出岛旅客提供物美价廉的进口商品,希望双方以此次签约为契机,不断健全合作机制,实现优势互补、利益互惠、双赢发展,为徐闻的后发崛起创造新的动力”。
——广东省贸易促进委员会(广东国际商会副会长)周作明于去年10月29日在徐闻县与寰球智免(海南)国际跨境电商有限公司(离岛补购湛江免税品管理有限公司)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上表示。

“对徐闻合作项目非常看好,希望双方配合做好方案,多管齐下把项目落实好,使项目达到示范引领的作用”。
——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孙耀国于去年11月13日在粤海合作特别示范区综合开发项目投资方案交流会上表示。

京基智农徐闻县生猪产业链项目一期。
张锋锋 摄

热火朝天:挂帅招商“挑硬担”

招商引资马不停蹄,争分夺秒抢抓机遇。

2020年3月30日,徐闻与苏商集团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合作框架协议内容涵盖苏商集团东南亚区域总部基地落户徐闻、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投资建设一批重点项目等。

2020年3月31日,徐闻县与湛江国联水产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在国联水产集团总部(吴川)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投资20亿元的深水网箱项目正式落户徐闻。

2020年4月22日,徐闻县举行与广东省广业集团有限公司战略合作签约仪式会。

2020年4月23日,徐闻与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举行洽谈会,就如何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展开合作进行深入交流。

2020年5月14日,徐闻召开国联水产网箱养殖项目工作推进会,全力推进项目落成投产。

2020年6月9日,徐闻县召开全县重大工程建设项目总指挥部第三次全体会议(重大能源项目建设推进专题)。

2020年7月20日,徐闻与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广东分公司举行建设项目洽谈会。

2020年8月25日,徐闻县召开粤海合作临港产业园项目推进会

2020年9月21日,徐闻召开专题会,研讨中国大陆最南端海洋湿地公园项目有关事项。

2020年10月12日,徐闻县与中冶城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举行项目洽谈会

2020年10月29日上午,徐闻与寰球智免(海南)国际跨境电商有限公司(离岛补购湛江免税品管理有限公司)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举行。

2020年11月16日上午,徐闻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海装风电股份有限公司举行海上浮式风电装备研制项目洽谈会。

2020年12月25日,徐闻与东方日升新能源股份公司就风光储能项目进行洽谈。

细数徐闻县去年的工作日程,该县几乎以一月签约一个项目的速度推进招商。
而这正是主要领导聚焦重大项目,带头开展招商带来的新变化。

徐闻县角尾乡放坡村的海边民宿。
刘冀城 摄

近年来,徐闻县牢牢抓住招商这个“牛鼻子”,提高站位,强化领导带头抓招商。
特别是去年以来,徐闻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牵头招商和洽谈项目,多次率队先后赴海口、广州、深圳、中山等地走访考察产业园区、跨境电商新业态、现代物流、种苗育苗基地、滨海旅游、新型海洋装备智能制造等项目,洽谈内容涉及工业制造、农海产品精深加工、优质高效农业、旅游业、物流仓储、基础设施建设等多行业领域,以高质量的项目撬动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批重大项目集中签约、开工。

同时,徐闻还以情招商、以商引商。
去年1月5日,海南徐闻商会举行年会活动,徐闻县向与会近300位海南徐闻籍的乡贤、商界精英等推介徐闻投资优势,充分发挥商会“纽带”作用,以“乡情”吸引在外经商的“乡贤”积极回乡投资置业。

热忱待客:让企业享受“VIP”服务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一个地方招商引资的金字招牌。

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招商软实力,确保完成2020年招商引资工作目标和任务,结合工作实际,徐闻制定《2020年徐闻县招商引资工作实施方案》;同时,做好跟踪服务保障,制定了《徐闻县招商引资项目跟踪服务制度》,从跟踪服务范围、服务内容、工作措施和要求等方面,建立健全项目服务保障机制,进一步提升服务理念,最大限度地方便投资者,着力解决企业在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为企业创造优良的发展环境,以促进该县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徐闻海上霞光万道,非常绚丽。
李波 摄

去年5月4日,3位来自广州汽车摩托运动协会的客人来到徐闻县发展与改革局,了解项目的投资情况,并表明了在徐投资建设“环中国大陆四极(沿边沿海)汽车集结赛南极点永久会址基地”项目的意愿。
该县发改局马上与县市场监管局对接,按照客人的要求在当天便办理好公司在徐闻注册的相关手续。
第二天,县发改局工作人员带着客人到南极村与“菠萝的海”考察项目的用地情况,并将该项目的备案与立项工作全部落实。
广州汽车摩托运动协会会长毕亚林非常感动,大赞“徐闻办事效率之高令人惊讶”,并决定将原先投资5000万元的计划增至1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该县建立健全项目跟踪督办机制,制定了《县领导“一周一会商”重点项目建设推进会议(县重大工程建设项目总指挥部专题会议)工作方案,继续落实县四套班子领导和相关部门联系重点项目建设制度,确保“一个项目、一位领导、一套人马、一抓到底”。
去年徐闻县安排了一批重点项目,全县各级各部门都要坚持挂图作战,倒排工期,层层压实责任,帮助企业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保证项目建设顺畅。
此外,徐闻县还建立招商引资项目档案,做好投资项目的统计工作,全面掌握招商引资各项工作进展情况,分析问题,查找不足,为之后对接的投资企业,提供投资对策和建议,帮助企业抓准投资方向。

百舸争流千帆竞,乘风破浪正当时。
1月3日,徐闻县委副书记、县长罗红霞对湛江日报表示,“我们将努力创造优质高效的营商环境,做服务企业的贴心‘店小二’,让投资商和企业家在徐闻这片热土上,收获成功,赢得未来。

责任编辑:张雅婷 审核:詹亚旺

“互联网环境下教育城乡一体化”课堂观摩培训活动现场。

“五育”并举 素质教育全面发展

以德育人是教育的根本。
我市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抓好落实。
全市各学校按规定开设思政课,充分发挥了课程育人的主渠道作用。
“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在各类学校广泛开展。
毒品预防教育持续进校园,54万多名学生在全国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数字化平台注册学习,300余所学校禁毒工作负责人和专兼职教师接受禁毒教育师资培训。
抓实文明校园创建,全市中小学校参与文明校园创建率达到了100%,获评全国文明校园1所,省文明校园2所。
市八小德育工作入选教育部首批“一校一案”典型案例,徐闻城北乡中心小学入选教育部首批100所乡村温馨校园建设典型案例。

学校体卫艺工作得到全面提升。
加快学生健康监测与评价系统建设,推进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
成功承办“省长杯”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高中、中职组)全省总决赛,新增1个全国足球试点县、8所全国青少年足球特色学校、12所全国足球特色幼儿园。
推选湛江市第七小学等12所学校评选省级“艺术教育特色学校”,组织开展湛江市“翰墨薪传”教师书法作品评选,有序推进“美育浸润行动计划”和“戏曲进校园活动”。

教育教学质量监管得到加强。
2020年,我市以良好的成绩通过了2018年度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同时统筹做好2018年度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存在问题整改和2019年度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工作。
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积极实施“十百千”中小学“互联网+城乡一体化办学”行动和“互联网环境下城乡教育一体化”课堂方案,研究“5G同步课堂”的有效教学模式。
2020年,我市高考成绩延续近年来的良好势头,高分层考生人数和比例均创历史新高。

我市利用互联网技术改进农村学校教育教学,推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促进区域与校际之间交流合作。

公共教育服务水平持续提升

2020年,我市着力提升公共教育服务水平,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教育投入持续加大,优质教育资源不断扩大,老百姓在孩子成长教育中的获得感进一步增强。

学前教育向普惠安全优质发展。
通过新建、改扩建一批幼儿园的方式新增学前教育公办学位超过7000个,实现每个乡镇(街道)建成1所以上公办幼儿园。
积极引导民办幼儿园普惠健康发展,加快推进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
目前,我市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50.90%,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在园幼儿占比86.48%,顺利完成国家、省、市统一部署的“5080”攻坚行动任务。

义务教育向优质均衡发展。
落实《湛江市城区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学位建设第二期五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19—2023年)》,新增市区公办义务教育学位超过1万个,顺利完成今年民生实事建设任务。
全面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全市累计投入6.22亿元改善提升义务教育学校薄弱环节,585所乡村小规模学校、263所乡镇寄宿制学校均达到省定标准,夯实了农村义务教育办学基础。

高中教育向优质特色发展。
推动高中阶段学校集中城区办学,湛江一中新校区项目主体工程于2020年12月30日动工建设。
深化高中阶段教育招生制度改革,实行普通高中优质学位“指标到校”、市区“大学区”招生。
规范职业学校招生办学行为,不断拓宽中职升学通道,2020年中职招生创历史新高。
全面启动创建广东省高水平中职学校,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高等教育向做大做强发展。
加快推进广东医科大学湛江校区、岭南师范学院湖光校区、海大寸金学院新湖校区二期和湛江幼专二期等项目建设,海大寸金学院成功转设为独立设置的湛江科技学院,湛江教育基地初显规模。

责任编辑:陈广灏 审核:詹亚旺

我市做强做优中职教育。
图为湛江机电学校学生进行制冷专业操作学习。
(湛江市教育局 供图)

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加强

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
2020年,全市中小学校党组织关系归口教育部门管理、党组织覆盖率均已达到100%,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进一步加强。
党的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纪律和制度建设进一步加强,全市教育战线广大干部和教职员工精神焕发,凝聚力、战斗力明显提升。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我市紧跟党中央、国家和省的改革步伐,落实《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湛江市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深入推进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引导教师专业化发展。
推进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已有6个县(市、区)开展竞聘上岗,1.31万名教师参加竞聘上岗,1.28万名教师获聘任,2925名教师跨校交流轮岗。
加快市县级教师发展中心建设,10个县(市、区)机构设置已获批准,7个挂牌成立。
严格执行教师工资“两个不低于或高于”政策,严格按时按标准落实全市约4万多名农村教师生活补助发放。

聚焦教师立德树人的主责主业,我市着力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素质,培养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2名教师获评“广东省最美教师”。

幼儿园教师开展游戏教学。

教改走向深入 发展基础逐步夯实

过去的一年,我市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走向深入。
扎实开展“百项疏堵行动”,涉及教育领域的5项痛点堵点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
依托“粤省事”平台完成中考成绩和录取信息查询工作,成为省内第3个在“粤省事”开通中考服务的地级市。

过去的一年,我市教育事业基础进一步夯实。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实现全覆盖,发放2019-2020学年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生活费补助5.2万人,落实发放金额约1.77亿元,发放率100%,助力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

校园建设方面,落实291所中小学校(幼儿园)的厕所提升改造任务,切实做好校园食品安全管理,完成“互联网+明厨亮灶”建设。
进一步做好校外培训机构的监管服务,完善校园安保体系建设,学校及周边综合治理水平得到提升,建立健全防学生溺水和“平安校园”建设等一系列长效机制。
成功创建省级依法治校示范校77所、市级依法治校示范校167所、依法治校达标学校1150所。

不断拓展政务公开渠道和内容,依法主动接受群众监督。
发布教育信息2664篇,承办12345工单总数242件。
接办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50件,全部按要求办结。
对市委巡察组对巡察反馈38个问题已全部整改完毕。

翻开2021年的日历,我们相信,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导下,我市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将迈出坚实步伐,为“十四五”时期我市教育事业发展开好局、起好步。

责任编辑:陈广灏 审核:詹亚旺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