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到这里,就听到了歌声。湖水浩渺,日光下波影晃动,闪烁着碎银一样的光泽。湖岸边绿树红花,码头、游船,还有曲廊回环,构成了景致怡人的休闲带。
漫步其上,清风习习,炎夏的灼热可退却大半矣。
游走其中,恍如在江南水乡。

而原来,这里是一片平坦的土地,哪里有水的影子呢。
长垣虽滨临黄河,饱受水患,湖渠却并不多。偶尔的几处坑塘,也如污泥浊水,罕有清丽者也。
而如今,经过城市水系建设,长垣俨然成了一方水城。一渠清水绕城流动,绿水活活,像是一条玉带,拦腰系住城市。特别是城南,三善园、㳟敬园、明察园,一片片水域连在一起,就像一汪大湖。
湖水清澈,倒映了天光云影。天上飞鸟振翅,也像一个墨点,随水波缓缓移动。
晚上的三善园,更是充满了魅惑的色彩。
这里处处回荡着歌声,歌声在湖畔飘扬,歌声在水面上打闪,就像小孩子掷的瓦片,扑鲁鲁就漂远了。
水边广场上、草坪上、马路口,到处都是歌摊。
讲究的在路边放个电视,然后置几张桌椅,前面立一个话筒架子,谁都可手持话筒唱歌。随意的就只是一个话筒,一个音箱,对了手机就唱了。
有漫步老者,走到这里,拿起话筒就来上一曲。是草原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悠扬婉转,荡人情思。
还有清甜的女声,“九九那个艳阳天,十八岁的哥哥把那军来参——”又高又脆,直入云宵。
忙碌了一天,大伙都在这里,释放一下自己,舒展一下歌喉。
忽然想起几年前在洛阳来了,洛阳的晚上是充满歌声的。牡丹广场,傍时时分,大大小小的歌摊都摆起来了。那些人放了投影仪,有的还摆一些椅子,谁都可以坐前面听。一群人自娱自乐。一个三十余岁的女子歌喉甜美,唱一曲又一曲。最后她说,咱们白天忙碌,晚上到这里,就图一个放松,乐和乐和。树林里,也有人,电动车旁边放一个小音箱,就那样自顾自地唱。
是呀,这女子说出了心声。白日是忙碌的,生活是枯躁的,只有晚上,放下了工作,放下了名利,就在这里唱唱跳跳,快乐快乐。
而今,小城也飞起了歌声了。
是不是经济富足到一定程度,市民文化素质提升,就会有歌声呢?
以前的小城,曾经连跳舞的广场和绿地花园都没有,街里面尘土飞扬呀。
夜色幽幽,灰白的湖面北边,就是一排排高楼,灯光点点,白白黄黄,恍若繁星。歌声和着清风,在耳边回响,柔柔婉婉,拂人心田。南边还有银沙滩小吃街,阔大的停车场,一排排白杨墨色淋漓,晃动着,呼啦作响。
“东门之杨,其叶牂牂。昏以为期,明星煌煌。”这白杨,摇动着情思,摇动着迷离。
和母亲边走边谈,沐着这清爽的晚风,耳畔又响起了那粼粼的车辙声。
那是公元二千多年前的车声了。
子路治蒲,带领人民修沟渠,整政风,兴水利,扶农业,重教育。将在老师那里学到的治国兴邦的理论付诸实践。他亲率民众根治水患,现在长垣县的文明渠就是在当时的基础上逐年开挖而成的。兴修水利,不但可防洪排涝,也使旱地得到灌溉,大片荒芜的农田得到开垦。同时,子路还号召人们植树,改善生态环境。他经过三年的治理,全县沟渠纵横,树木茂盛,政通人和,百姓安居乐业。
公元前484年,孔子周游列国路过长垣,看到长垣的巨大变化,他很高兴的三称其善。孔子说:“入其境,田畴尽易,草莱甚辟,沟洫深治,此其恭正以信,故民尽力;入其邑,墉屋完固,树木甚茂。此其忠信以宽。故民不偷;至其庭,庭甚清闲,诸下用命,此其明察以断,故其政不扰。”
从此以后,子路治蒲的故事被广为传颂,长垣县“三善之地”的美称也被流传至今。而今,为了纪念孔子,倡导长垣文化,这片阔大的公园命名为三善园,又分为㳟正、忠信、明察三小园。
当下,不正是㳟正、忠信、明察之世么?“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劳苦出山林。”
歌声扬扬,那善哉的悠叹,也声声悠悠扣人心弦。
三善飞歌,歌动蒲城。
作者:王自亮
编辑:申彬彬
本文来自【新乡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