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线建设时期诞生的:江淮汽车制造厂(巢湖汽车配件厂)(汽车汽车制造厂建设配件厂底盘)

新中国最初的汽车工业始于1953年的一汽,它是一五期间苏联援华的重要项目之一,1956年7月15日第一辆国产解放牌汽车诞生,后来北京汽车厂、南京汽车制造厂陆续形成规模,由于我国的汽车工业起步比较晚,很多技术还不够成熟,形成不了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很多零件以及重型卡车需从苏联进口,两国关系破裂后,我国急需强化自己的汽车工业。
三线建设期间,我国建成了四川汽车制造厂(始建于1965年),其代表品牌为“红岩”;江西汽车制造厂(始建于1967年),其代表品牌“井冈山”;第二汽车制造厂(始建于1969年),代表品牌“东风”。
三线建设时期,我国刮起一股造车热潮,很多省都发展自己的汽车工业,安徽自然不甘落后。

1964年,南京汽车制造厂为了响应三线建设的号召,将一吨级别越野车和G492汽车发动机生产线转移到安徽(注:安徽当时是上海和江苏的战略后方),巢湖汽车配件厂抓住了这个机会,巢湖汽车配件厂之前主要为一汽、南京汽车制造厂生产配件,得到南京汽车制造厂一吨级别越野车和G492汽车发动机生产线后正式开启了整车制造之路,这也是安徽汽车工业的开始。

1964年8月,巢湖汽车配件厂整体搬迁到合肥,南京汽车制造厂对巢湖汽车配件厂的支援不光是设备、生产线,同时还支援了大量技术骨干和工程师,1964年9月,南汽的援建职工陆续赶到合肥。
工厂的建设本着“边建设、边生产”的原则,在工厂尚处于建设阶段的时候,研发和生产已经展开,技术人员在简易的工棚中利用简陋的设备进行试生产,1968年4月,职工们以“跃进”卡车为原型,几乎全部靠手工成功试制出一台2.5吨的HF130轻型载货汽车,取名“江淮”,它的成功,填补了安徽汽车工业的空白。

三线建设时期诞生的:江淮汽车制造厂(巢湖汽车配件厂)(汽车汽车制造厂建设配件厂底盘) 汽修知识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1969年,为了给九大献礼,工厂加班加点的生产,首批20台“江淮”牌HF130轻型载货汽车终于在九大召开前完成制造,巢湖汽车配件厂也在这一年正式更名为江淮汽车制造厂。
HF130轻型载货汽车的顺利投产给了江淮人极大的鼓舞,他们一鼓作气的研发出HF140载重汽车(3吨级),当时在轻卡领域,HF140与跃进130、北京130齐名。

七十年代,受一些情况影响,研发、生产几乎停滞,80年代发展不温不火,勉强度日,直到九十年代初才渐渐复苏,此时的中国汽车工业已经进入到变革调整期,日本、美国、德国、韩国的汽车开始进军我国市场,同时国内的汽车工业发展也极其迅猛,当时我国的客车底盘都是用货车底盘改装的,江淮抓住了这个市场机会,1990年成功研制出我国首台客车底盘,1993年江淮生产的客车底盘销量突破一万台,当时生产的7米底盘占全国市场份额的80%,到1995年已经成为全国客车底盘之首。

江淮在客车底盘领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而一直没有忘记老本行——整车生产,1996年推出HFC1061轻卡,凭借扎实的底盘工艺,漂亮轻巧的外观很快得到市场的认可,江淮在轻卡领域初露锋芒。
1997年5月18日,安徽江淮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成立,成为安徽12家重点企业集团之一,进入新世纪,江淮迎来裂变式发展,江淮用了40年时间,从一个生产配件的小厂成长为一个大型集团公司。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