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路通财通。任何一座城市要发展,都离不开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这份重要的政府工作报告,让市民看到了汕头未来将筑起的交通大格局及城市扩容提质的步伐。而回望2017年,在创文强管行动的推动下,汕头中心城区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喜人变化。
东海岸大道通车、金凤高架桥通车,28条市政道路新建改建、169万平方米市政道路完成沥青罩面……近段时间,就用镜头记录下——汕头这一年修了多少路。
东西两大交通动脉同步通车

要数2017年汕头中心城区交通基础设施最大的变化,莫过于“一东一西”两大交通动脉的建成通车。这两大动脉,即东区的东海岸大道和西区的金凤高架桥。
作为横贯汕头东海岸新城东西方向唯一通道的东海岸大道,西起龙湖区泰星路,东至澄海区莱美路,贯穿新津、新溪、塔岗围三个片区,是连接汕头中心城区与南澳景区的滨海景观快速交通线,也是汕头新兴产业聚集的“发展线”。该大道投资44亿元,全长16.4公里、双向8车道、设计时速60公里,是广东拟规划的1570公里、串联14个城市90个景点的滨海景观公路中,首批新建开通的道路。
2017年10月1日,同属于东海岸新城市政工程的东海岸大道和新津大桥、东海岸大桥、莱芜大桥同步开通,市民从东海岸新城入口处出发,仅需20分钟车程就可抵达广东唯一海岛县南澳县,较此前绕行澄海区的线路缩短了一半时间。
作为西区重要的交通动脉之一,金凤高架桥的建成通车,也有效缩短了车辆通行的时间。金凤高架桥是国道G324线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点位于金凤潮汕平交口东侧,终点位于金凤大学平交口西侧,全长1.69公里,其中高架桥主线长1.32公里。在高架桥建设之前,其所在的金凤路桥机动车日均通行量达到15万辆次,堵车现象几乎天天上演。
2017年10月1日,经过近两年的建设,金凤高架桥迎开了试通车的日子,这比工期提前约1个半月通车。金凤高架桥设计行车速度每小时60公里,是一条城市快速路高架通。如今,车辆从礐石大桥直到金凤东厦路口全程无需等待红绿灯,原本两大“堵点”——大学金凤路口,潮汕金凤路口的交通拥堵问题也得到了有效缓解。
一批市政道路旧貌换新颜
除了东西两大交通动脉建成通车,2017年,中心城区一大批市政道路通车和升级,也充分体现了汕头加快城市扩容提质步伐的决心。
总投资规模3.9亿元的泰山路北延工程于2017年底试通车。该工程起点为龙湖区海河路,终点至沿河路,路线全长3.07公里,道路红线宽度60米,规划定位为城市快速路,主路双向10车道,设计车速80公里/小时。作为泰山路向北延伸线,泰山路北延工程通车后不仅为粤东物流新城产业片区完善了交通基础设施条件,还将进一步完善汕头中心城区北部的交通路网建设,打通粤东区域南北经济的流通动脉。
与泰山路北延工程相呼应的,还有正在建设的泰山路南延工程。该工程位于中心城区珠港新城东侧,包含泰山路南延(中泰立交—海滨东路)工程和珠港路(龙珠路—泰山路南延段)工程。其中,泰山路南延路段属城市主干道,设计速度60km/h,建成后将与向南直达汕头内海湾,连接海滨东路。
位于金平区的金新北路(党校路—华山路)道路拓建项目,也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道路之一。该项目是连接汕头市南北片区的主要道路,由于历史原因成为一条“断头路”,密集的建筑群将南北片区隔断开来,给周边群众出行带来极大不便。在汕头开展创文行动中,金新北路道路拓建项目正式启动,规划红线内长约1700米、宽30米,总投资3.06亿元。目前,工程正在稳步推进中。
除了这些道路,贯彻汕头最大城市村的庐山路、断头多年的金环南路、被西港路“拦断”的金环西路等路段相继被打通,金砂东路和中山东路两大主干道先后进行沥青热再生改造,海滨路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实行禁摩措施等等,都不断完善着汕头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升级。而随着城市内部一条条道路的建成通车,以及内外交通体系的构建,汕头也正往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的目标逐步靠近。
文/图:全媒体 杨立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