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子茗,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风景园林1401班,已被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文物与博物馆专业录取。
——学生工作经历——
2014-2015学年度 团委志愿者大队部员

2015-2019学年度 风景园林1401班宣传委员
2014-2017学年度 雁塔校区广播站英语播音员
——获奖情况——
2014-2015学年度 校三等奖学金
2015-2016学年度 校三等奖学金
2016-2017学年度 校创新奖学金
2017-2018学年度 校二等奖学金
2017.11 景观生态学基础课程优异成果奖
2017.12 建筑学院风景园林系2017秋季优秀作业设计奖项
2018.07 建筑学院风景园林系2018春季优秀作业设计奖项
——竞赛——
2014年 城市空间杯新生赛优秀奖
2016年 花园杯全国竞赛三等奖
2018年 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一等奖
2018年 园冶杯全国竞赛优秀奖
——实习经历——
2016-2017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
钓鱼城景区范家堰遗址展示利用设计
2017-2018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
涞滩二佛寺上殿东侧和尚墓园调研浅析
2018-2019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丝绸之路南亚廊道东段(云南段)考古调查
本科的学习更像是锻炼能力,在不断的磨练中,逐渐掌握学习能力,这对于每个人之后的学习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谈及五年的本科学习,袁子茗坦言道,在进入专业学习后,发现专业与自己的理想有很多出入,但作为学生,还是要态度端正,先完成好本职工作。除了专业课的学习,英语也一定不能落下,英语的学习在于积累,不是一蹴而就的。而且将来无论是准备出国、考研还是就业,都对英语有着一定的要求,所以坚持学英语,也是对未来做好准备。
相比于其他考本专业研究生的同学,备考期间可以相互帮助学习,袁子茗只能独自奋战,没办法跟同学们共享资源,也没有专业对口的学长学姐可以寻求经验。她坦言道:备考期间最难过的是没有人可以交流,也不知道自己做的题是对是错,只能一个人反复摸索。而专业的转变也伴随着学科思维的转换,虽然文物与博物馆专业和本科的建筑学都要学习建筑,但在考古文博学院中,建筑史是作为史料的,而对于我们建筑设计来说,建筑史是为设计过程服务的,这也是跨专业考研挑战很大的地方。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袁子茗也总结出自己的方法。她请到一些保研的学长学姐,做北大考古文博学院的历年的考研真题,将不同的人的答案汇总,然后综合总结出一份自己的答案,这样就能够借鉴不同人的学科思维。此外,袁子茗还专门提到社会实践对考研的重要性,复试时社会实践的经历成功为她加分。当她决定选择这个新的专业后,就开始动用身边的一切资源去实习,尽可能地接触已经进入这个领域的人,理解别人思考问题的方式。这样有助于明确进入一个新的专业会干什么,对自己今后也就有了更加明确的规划。2018年暑假在云南考古所的实习让她受益匪浅,她发现记录古道的时候也会用到我们平时学的一些软件比如Indesign,这也触发了她对于专业之间联系的探究思考。她认为这是自己跨专业的优势所在,如果能将本科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其他领域,就能够带来全新的思维角度,这是学同一专业的同学所不具备的。
古典园林复原,小组作品展示
其实,在五年的本科学习中,袁子茗有时候自己挺钻牛角尖的,曾经对这个专业努力的想学好过但最后并不尽如人意,她相信现在也有很多的学弟学妹与她有着同样的困惑。现在回首五年,她希望当时自己有能放弃一些钻牛角尖的过程,但绝不放弃求真的精神,也想对学弟学妹们说,在面对打击时,不要轻易的怀疑自己,要听从自己的内心,找寻自己的兴趣,不要过多地被旁人影响。听从己心,不问西东!
值得一提的是,袁子茗在参加复试时,北大文物建筑的老师还专门提到了\"建筑老八校\"。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在老八校中是比较低调的,但在业内还是很有分量的,西安建大是一个让她感到非常骄傲的学校,她也欢迎学弟学妹报考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谈及未来,袁子茗想从事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本科和研究生期间跨专业的学习,使她能够从更多的角度思考文化遗产的保护,所以在本科期间学习的设计也是不可或缺的。去北大学习对她而言只是一个开始,相比较其它专业研究生的三年,这个专业只有两年的时间,学习时间很紧张。她希望自己能够充分利用北大的资源,补足自己的知识空白,抓住这一年,成为更好的自己。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关注头条号: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素材来源:西建大建院新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