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东市第一个客运站建立于1928年8月,位于廉桥地区。后来随着公路建设的发展,又增加了佘田桥汽车站和两市塘、宋家塘售票所等客运站点。
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7月15日开通了邵阳至两市塘的客运班线,每天往返2次,当年完成客运量15.4万人次。之后客运线路不断增加,1954年邵东、廉桥、佘田桥、宋家塘等地开始建设汽车站,旅客不断增加。
1965年,湖南省运输公司在邵东建立了汽车站,有12辆客车运营,随后逐步开通区乡镇之间的客运线路。到1975年,客运线路增加到15条。1977年,邵东汽车站客车增加到55辆,实现了乡乡通客车。

1978年,邵东汽车站客运量达到187.8万人次,周转量3754万人公里。1981年又增加了6辆客车。1984年,个体和联户客车迅速发展,到1986年拥有大型客车39辆、小型客车18辆和微型车71辆。同年,邵东全年客运量1782万人次,周转量3.12亿人公里。
1987年,交通管理部门对邵东境内167辆客运汽车实行定线、定车、定点管理。1990年,全县汽车客运量达1266万人次,周转量3.62亿人公里。
总的来说,邵东市的客运事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发展历程,见证了这一地区交通事业的不断进步。尽管如今传统客运车辆数量有所减少,但客运事业仍在持续发展,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时光飞逝,邵东市交通事业的发展也在不断推进。随着时代的变迁,传统的客运站逐渐退出,取而代之的是更加现代化的交通设施。
2000年代初期,邵东市政府开始重视城市公共交通的建设。他们投资新建了一处现代化汽车西站,取代了原有的客运站。这座全新的汽车西站占地面积广阔,设施完善,能够为广大市民提供更加便捷舒适的出行体验。
汽车西站的建成,不仅方便了当地居民的日常出行,还吸引了更多的外地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汽车站内设有各种商铺,能够满足游客的多样化需求。此外,还设有大型停车场,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市民的停车难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邵东市政府还积极推动公交系统的改革与升级。他们引进了新能源公交车,不仅为乘客带来更加环保舒适的乘车体验,也彰显了这座城市的环保理念。同时,公交线路不断增加,覆盖范围也在不断扩大,极大地改善了市民的出行条件。
总的来说,邵东市的交通事业正在朝着更加现代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无论是汽车西站的建设,还是公交系统的革新,都体现了当地政府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高度重视。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邵东市的交通将更加便利高效,为这座美丽的城市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