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回家路(作业检修高铁轨道神医)

晚上11点30分到第二天凌晨2点30分,是铁路的“天窗时间”,这段时间高铁线路上没有列车运行,检修人员可以上道进行作业。

“作业小组已做好上道前的准备,申请上道!
”在行车调度人员下达“天窗命令”数字密码后,张兴业一行人身穿反光服,拿着工具,踏上了K21+839(南通西-张家港北)轨道线,对该地段进行线路综合检查和道床整理。

“检修作业在毫厘之差中找差距,多一毫米、少一毫米,都可能会给列车行驶带来安全隐患。
需要我们保持细心、耐心,与每一颗螺丝、每一个扣件‘较劲’。
”张家港维修工区翟程告诉,维修工区的维修依据来自检查工区出具的铁路设备“病害单”,可以说他们“把脉问诊”,我们负责“看病抓药”。

守护回家路(作业检修高铁轨道神医) 汽修知识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踏上轨道,大伙儿立马来了默契,各司其职忙起来。
有的将道尺架在钢轨上检测每一节轨道数据,有的紧随其后根据检测的误差对轨道进行调整,还有的负责人员安全防护和检修前后数据的记录。

“现在对K18上行线温调器尖轨爬行观测值检查。
”“左股-2,右股-11。
”“经检查,K18上行线右股钢轨1-2号钢悬枕间距偏小,现在对其进行方枕作业。
”据介绍,受高速动车组的长期冲击挤压,轨道间的距离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变化。

“-2、-11指的是温调器位置爬行量负2毫米和负11毫米,需要立即对照相应的预警值和安全阀值进行及时处置。
而检修的最终目标,就是确保检测数据符合安全技术标准。
”翟程告诉,为了把列车行驶过程中的颠簸程度降到最低,线路检查的验收标准通常以毫米计算。

“大家务必小心清点,千万不要在轨道上留下任何物品!
”凌晨2点15分检修作业完成。
清点工作结束后,张兴业再三强调安全注意事项,在他看来,安全是重中之重,容不得半点马虎。
“我们抢抓3个小时的‘天窗时间’,对所管区域的钢轨、道岔、枕木等设备开展‘病害’整治,以确保春运期间高铁运行安全。

夜色更深了,张兴业仍会用手电筒检查他的团队检修过的每一处,“干我们这一行,辛苦也幸福。
一方面是因为热爱,另一方面当你每天看到一辆辆列车在你的管辖地段安全通行,你就会收获满满的成就感。

从晚上9点30分召开备班会到凌晨2点30分完成检修作业,无悔星光赶路人,像张兴业、翟程一样的高铁线路工人还有很多。
时速350公里的高铁车厢内立上一枚硬币不倒,正是有他们耕植毫厘间,为高铁安全稳定运行保驾护航,为旅客稳稳的幸福默默坚守。

(苏报融媒 杨溢 陈梦娇 通讯员 周锁峰/文 陈佳琪/图)

编辑 赵晨民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