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弓没有回头箭,苦干实干加油干。
这是一场输不起的战役,这更是一场向深度贫困发起的攻坚决战。
“贫困户4.79万户,贫困人口15.78万人,贫困发生率18.71%,未出列贫困村173个,其中深度贫困村100个,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这是摆在水城县面前的脱贫攻坚任务清单。

作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滇桂黔石漠化特困片区县及全省14个深度贫困县之一,水城正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概,“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劲头,决战决胜深度贫困,书写一幅脱贫攻坚的时代画卷。
今天,我们换个视角,透过一个个现场,直击水城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生动场景,倾听水城“时不我待、背水一战”的脱贫故事。
村委会为百姓办事主动上门
我们今天的第一站,是水城县蟠龙镇发贡村,这里处于水城县猕猴桃产业带与水黄公路的交界处。
去发贡村的路上,迎面走来的这个人,名叫李平,担任发贡村支部书记已有两年多。
“给你说老实话,以前就只发五六百块钱的工资,我还要养家糊口,不自己整点其他事,日子怎么过。”李平坦言。
“一个月难得去村里一回,去也是坐坐就走,像个外人。”
变化源自村干部专职化管理的一纸文件,将李平从外人,变成了百姓的贴心人。
“刚开始实行村干部专职化管理的时候,我还在原来的官寨村担任支部书记。那个时候,就已经把我们的工资涨到了2500元,去年又多加了500元钱。”
工资有了保障,村干部没了后顾之忧。
如今,村干部们吃住在村,还在村活动室前面搞了个蔬菜基地,种了两亩地的白菜、洋芋什么的,还开了食堂,让大家都能安安心心住下。
“以前我们去村里办事,还不一定有人接待,现在村干部们主动上门服务,确实比以前好太多了。”村干部专职化的推出,赢得了百姓点赞。
现在,空闲时,李平会领着大家来到猕猴桃树下,除草剪枝,交流种植经验。或者去蜂农家中,查看蜂箱,讨论养蜂技巧,大家越来越像一家人了!
【背景点击】——村干部专职化
2015年1月20日,水城县出台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基层组织建设的实施意见,将“村干部专职化管理”这一新概念推向前台,力求实现村干部吃住在村、工作落实在村、推动服务在村、矛盾化解在村、将原本的“兼职村干部”,变为了“全职村干部”。
在村干部专职化管理中,根据村(居)人口数,一般设置村(居干部)7至11人,3000人以下(含3000人)的村(居)设7人:3000人至5000(含5000人)的设9人;5000人以上的设11人。
销路开山里企业扫愁容从水城县双水城区驱车前往野钟乡政府驻地,大约2小时车程,再从政府驻地到金铃籽公司的猕猴桃基地,又需半小时。
路远交通不便不但是公司发展的短板,也制约了野钟乡猕猴桃产业的长远发展。
“提起水城的猕猴桃,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是猴场和米箩,来去都方便,人家也愿意亲自到地里采摘。我们的猕猴桃种植在北盘江边,地势低,光照、水分都非常充足,品质也是专门取样送到北京检测,口感方面丝毫不差,就是名气小了好多。”六盘水金铃籽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潘琪的话中透出了些许无奈。
穷则思变,趋利以避害
公司调整思路,把销售主渠道从线下转到线上,网络营销成效明显。“去年送了一些给朋友,反响不错,很多客户今年都订了,还有的直接订了一棵树的果子。”潘琪说。
从公司的订单里,笔者随机电话采访了贵阳一位姓孙的顾客:
“我订了100斤。挺好吃的,关键是从网上还能看见猕猴桃生长的各个环节,感觉很放心。”
产品源头可追溯,果子也有“身份证”。
基地里,一簇簇猕猴桃爬满了铁丝架,还未成熟就散发着诱人的清甜。
走进林中细看,这里的猕猴桃居然也“持证上岗”——
“我们在树上挂了个牌,上面有预定人的名字和联系电话,还有公司制作的二维码,只要用手机扫码,不需要下载第三方软件,就能清楚地显示出猕猴桃的基本信息,包括光照、土壤气候、环境气候等数据一目了然。”潘琪口中的二维码,就是猕猴桃的“身份证”。
“除了二维码外,基地里还安装了10余个高清摄像头分片监控,全程记录猕猴桃成长的各个阶段,除草、施肥、用药,整个过程完全透明,客商购买起来很放心。”基地管护人员潘荣林告诉笔者。
对于自家的猕猴桃,潘琪很有信心,“依托大数据,顾客通过摄像头就能看见我们的操作。虽然要八月份才成熟上市,现在都预定出去三分之一了。”
据了解,金铃籽公司在野钟乡发射村有2000亩猕猴桃,占了野钟乡产业结构调整的大头。而目前,该公司在营销和管理上使用的大数据物联网可追溯系统,在全县尚属首家。
野钟乡有关负责人表示,猕猴桃大数据系统实际上是大数据在农业产业当中的实际运用,它一方面起到追溯作用,另一方面指导基地管理和市场销售,数据的长期积累还可以指导农业生产。下一步,将在刺梨等当地特色优质农产品种植销售上引入大数据机制,促进农业产业健康长远发展。
【背景点击】——产销对接
按照“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先行示范县”的定位,水城县围绕“九大特色产业”,在抓好全县133.07万亩特色产业精细化管理的基础上,坚持长短结合、上下游结合、林上林下结合、山上山下结合、种养结合,长线种树种果,短线种菜、种草、养畜,发动一家一户养猪养鸡,真正做到家家有产业,户户有措施。同时,大力拓展网络销售,推动绿色优质的特色农产品走俏网络,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修通路 山里的宝贝能进城
产业发展起来,如果运输跟不上便成了发展瓶颈。接下来我们要去从水城县营盘乡到鸡场镇33.7公里的二级公路建设现场看看。
作为分管“组组通”项目的局班子成员,自8月30日全省2017年脱贫攻坚秋季攻势暨农村“组组通”公路三年大决战启动以来,水城县交通局副局长龙合就驻扎在乡村,奔忙在各建设项目中。
“实际上,在全省‘组组通’公路大决战打响之前,我们就结合实际提前部署了,不光是保项目建设进度,还有质量的监管,绿化、安防、排水、地灾治理等,我们严格做到‘四个同步’。整个交通系统可以说人人皆兵,全员战斗。”
营盘乡罗多村,是水城县极贫乡镇深度贫困村。
“9月1日以来,这里简直天天‘车水马龙’,‘组组通’建设铺天盖地,对于贫困地区,这是事关家家户户的大事。”震撼的不仅仅是龙合,罗多村民做梦都不敢想的事,如今成了现实。
在全长18.23公里,涉及3个行政村12个村民组的罗多至红德至哈青“组组通”项目建设现场,69岁的罗多村坪子组老党员陈金安每天都会装上一袋旱烟,早早儿地来到工地“督工”。
你看,那个叼着烟杆坐在路边的石包包上、眼睛“贼溜溜”地盯着过往村民、绝不让还没干的通组路上踩上一个脚印的,就是村民陈金安大爷。
“以前,每次赶场都要走这条泥巴路,不下雨还好,一下雨一步打三滑,满身是稀泥巴。有次我背着猕猴桃出去卖,踩滑摔了一跤,一背篼的果子烂了一半,还崴了脚。”
陈金安家种了四亩多地的猕猴桃,去年已经进入盛果期。但碍于交通不便,一部分果子还没运出去就烂在了地里。
“现在好了,政府出钱帮我们修路。等路通了,我让儿子去买辆三轮车,把猕猴桃拉出去卖。到时候也请你们来我家做客,尝尝我家的猕猴桃。”
在“组组通”公路建设中,水城县积极引导当地农民参与,既提升了农民在脱贫攻坚中的参与感,又实现群众增收。
罗多村共有1018户3791人,其中,贫困户485户1465人,通组公路的修建,直接为159户贫困户带来红利。
据了解,在“组组通”公路建设中,水城县对项目施工方引入诚信评价体系确保工程质量,一旦对施工方综合评分低于70分,就不能从事该地区交通项目,“只要是承接的工程出了一桩事故,施工方即被列入黑名单,永久不能承接任何项目。”
待“组组通”项目全线完工后,一车车甜美可口的猕猴桃将从各个村落被运往四面八方。
【背景点击】——组组通
在夯实交通基础设施的攻坚战中,水城县全面实施交通“两年突破”行动——
一是加快构建县域快速公路网络,打造水城交通“一小时经济圈”:围绕实现高标准高等级公路对全县乡镇(街道)、旅游景区景点、农业产业园区等区域全连通目标,到2019年底,投入150亿元以上资金,在全县启动并完成768公里国省干线改造工程和1500公里县乡道提等改造工程,确保所有乡镇通二级公路,建成县域二级公路环线,打造双水城区到各乡镇公路交通“一小时经济圈”。
二是加快完善村组硬化路网建设,打通连接贫困群众的交通“最后一公里”。围绕实现全县3044村民组(含北部5个乡镇)硬化路全覆盖目标,到2019年底,投入50亿元以上资金,建成村组硬化路5258公里,确保100%村民组通4.5米以上宽硬化路,从根本上改变水城县农村基础设施落后的面貌,打通连接贫困群众的交通“最后一公里”。
2017年,投资9.31亿元,实施通组公路硬化980.231公里,沟通260个30户以上村民组,实现63%以上的村民组通硬化路;
2018年,投资20.8亿元,实施通组公路硬化2600公里,沟通1088个30户以上村民组,实现86%以上的村民组通硬化路,提前一年实现深度贫困地区“组组通”硬化路;
2019年,投资3.3581亿元,实施通组公路硬化419.769公里,沟通367个30户以上村民组,实现100%的村民组通硬化路。
建冷库蔬果有了“冬眠房”
最后一站,是一间零下5℃的气调保鲜库。
在这里,挨挨挤挤的堆放着成千上万枚猕猴桃,还有刺梨、苹果、李子、梨。
这是位于水城县的冷链物流中心,它确保了冷藏、冷冻产品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产品质量、减少产品消耗。
值得一提的是,因为猕猴桃产量逐渐上升,冷链物流中心一期原本的8间“客房”已经不能满足需求,所以2105年底,水城县宏兴绿色农业投资有限公司这一政府平台公司,又以融资的方式,新建了占地25亩的二期工程,并于2016年8月正式投入使用。
现在,冷链物流中心共有32间气调保鲜库体,每个库体容量为500吨,总容量为7000吨。
如果农业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瓜果蔬菜暂时没办法销售,或者想要错开旺季销售,就可以把蔬果运到这里来,根据蔬果自身的保鲜需求,被放置在不同温度的库体中,待到合适的时机,再取出来销往各地。
项目的建立,不但解决了水城县境内新鲜果蔬的冷藏保鲜问题,还填补了六盘水市没有气调保鲜库的空白,这样一来,哪怕你在距离六盘水很远的地方,哪怕是猕猴桃没有挂果的季节,它们都会通过线上线下的销售平台,来到你的身边,让你领略一番甜在心头的美味。
【背景点击】——冷链物流
近年来,水城县大力培育和壮大农村电子商务经营主体,加快农村电子商务支撑保障体系建设,不断提升全县农村电子商务应用水平,促进农村物流现代化水平全面提升。截至9月12日,水城县已建成县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2个、县级物流集散中心2个、冷链物流中心1个、农村物流中转站30个、农村电商服务站点224个。
预计到2018年,水城县电子商务年交易额超过千万元的企业达到5家,实现居民平均增收10%,税收增收1%;电子商务直接从业人数达到3000人左右,间接从业人数达到12000人左右。从事电商创业就业的贫困人口达到贫困人口总数的10%。(陈诗宗 黄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