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风拂面更温暖——国网山西朔州供电公司定点帮扶工作队走笔(工作队贫困户帮扶村里脱贫)

脱贫成果来之不易,如何进一步巩固提升并防止脱贫户返贫和产生新的贫困户,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又一个课题。
接好扶贫接力棒,确保已脱贫户稳得住、不返贫,集体经济有收入,村民奔小康,是国网山西朔州供电公司定点帮扶工作队新的工作目标。
2020年9月,笔者走近国网朔州电力定点帮扶工作队,所见所闻让人触动、深思。

王乾梁的“成绩单”:生活农活暖民心

“6月29日,小雨。
上午我们开了个短会,本月村里主要有两件大事:一是贫困户屋顶防水改造工程,二是实施屋顶分布式光伏建设。
下午与村支书、村监委会主任、村会计研究今年第二次奶牛专业合作社分红,为建档立卡户按人分配,上报乡政府并在村里公示……”2020年9月20日,在山西省山阴县下喇叭村随手翻看驻村第一书记王乾梁的扶贫工作笔记,看到这样一段话。

朔风拂面更温暖——国网山西朔州供电公司定点帮扶工作队走笔(工作队贫困户帮扶村里脱贫) 汽修知识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下喇叭村位于山阴县西北部,四面环山,土地贫瘠,建档立卡贫困户41户93人,现已全部脱贫。
但由于在村人员年龄老化,收入来源比较单一,2019年1月国网朔州供电公司所属山阴县供电公司驻村工作队进驻下喇叭村,首要目标就是让贫困户“收入稳得住、摈弃等靠要”。
26岁的王乾梁受组织委托担任下喇叭村第一书记。

“你个黄毛小娃娃能干成啥,要能主了事,就把村里的房顶修一修。
”王乾梁刚到村里入户,贫困户李发就给了他个“不愉快”。
碰了钉子,王乾梁暗下决心,一定要沉下心来做些实事。

经了解,李发家房屋老旧,一到连雨天气屋顶就渗水,泥皮掉落,因为是一般贫困户,未被列入2016年精准贫困危房改造名单,所以心有不平。
王乾梁积极联系,从三家帮扶企业争取到帮扶资金,开展屋顶防水工程建设,为包括李发在内的10余户村民们实施防水改造、49户彩钢屋顶加固,彻底解决了这一问题。

解决了现实问题,建立了信赖,说话就有了分量,老百姓就有了“主心骨”。
王茂林是下喇叭村一户脱贫边缘户,摆脱贫困后他有了奔小康的打算。
2019年,听工作队宣传小额贴息贷款时,他鼓起勇气贷款5万元买了10余头小猪,做起了养殖户。
在他的细心照料下,当年就见到了效益。
出栏时正赶上了猪肉价格高涨,第一年净收入就5万余元。

下喇叭村主要种植莜麦、马铃薯、豆类、胡麻等杂粮,近年来玉米收成也很不错,但因村里人口老龄化严重,一亩玉米得手摘一整天,加之国家禁止焚烧秸秆,村里人想种又不敢种。
扶贫工作队了解到情况后,积极申请为下喇叭村捐赠一台三拢玉米联合收割机、两台秸秆还田机,彻底解决贫困户收割难、秸秆处理难等问题。
王茂林听说村里有了玉米收割机,开垦了自己的十几亩荒地准备种植玉米,他说“以后咱再也不用守着土地买玉米喂猪了”。

赵晓东的“未了愿”:为村民建个土豆窖

“全村拥有牲畜牛7头、骡子1头、驴29头、猪8头、羊407只、鸡45只,从东到西长约1.1公里,居住分散,房屋多为石砌窑洞,属高寒边远山区。
”赵晓东是国网朔州供电公司所属右玉县供电公司员工,也是山西省右玉县高家堡乡麻黄头村地定点帮扶工作队老队员,来麻黄头村已经3年多了,说起村里情况如数家珍。

高家堡乡麻黄头村地处右玉县西南部,2018年全村实现了脱贫目标。
但由于全村7025亩耕地全部为旱地,土地贫瘠、广种薄收,加之大部分年轻人转移就业,留守大部分是55岁以上老人,基础设施薄弱,属于经济发展落后村,扶贫成果短板明显。

村里有一户双腿严重风湿的残疾人名叫张日成,两个孩子上学,因学返贫的压力让他无精打采,满脸愁容。
2018年初,赵晓东得知这一情况,与他商讨挣钱门路,“你不能干重活,可以搞养殖业,在院里建个猪舍。
”说干就干,2019年正好赶上了猪价上涨,张日成总算有了一笔基本收入,目前已养了6头大白猪。
今年,村里建起了爱心磨坊、油坊,他就成了管护人。
通过学习,张日成掌握了小杂粮和胡麻油的加工技术,成为村子里的“能人”,精气神也好了很多。
目前,麻黄头村扶贫工作队正在积极联系县行政审批局,协助办理小杂粮加工营业执照和商标注册。

麻黄头村以前吃水靠外边拉水,储存在旱井里。
今年5月刚刚接通引黄(河)工程自来水管道,不幸被夏天的大雨冲断了。
“这一周没水,正在修,应该很快。
”赵晓东忧心忡忡。
因为土地干旱缺水,老百姓种地不敢单门独户加大投入,只有规模种植才能有收益。
为了配合村委会推进5500亩土地流转,引入种植合作社,吸收贫困户务工,实现资产与务工双重收益,赵晓东没少费脑筋。
他跑县里、跑乡里、跑信用社,用足了扶贫优惠政策。
2018至2019年,终于引进合作社种植了2年生黄芪1300亩、5年生黄芪1000亩、柴胡80亩,蒲公英350亩,土地租赁惠及贫困户7户,务工收入惠及贫困户21户35人,打工人均收入3500元。

驻村久了,赵晓东发现高寒地区种植的土豆发甜,味道好吃,今年他又开始谋划在200多亩基础上扩大种植面积。
他指着村头三眼地窖说,“这里是闲置凋敝的宅基地,盘活利用以后变成了耕地,这原来是院子里的三眼土豆地窖。
土豆产量高,去年四毛五涨到七毛五,难点是没有大的地窖储存,我的心愿就是为乡亲们建个大的土豆窖。

三年里,赵晓东每天与村里老人们朝夕相处,嘘寒问暖,同吃旱井水,同坐土炕头,宣传党的扶贫政策,帮他们实现致富奔小康的梦想,与他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笔者问他扶贫有没有遗憾,他说:“最大的难处是发现问题,自己解决不了。
光有钱也不行,还得留得住人。
如果村里都是壮劳力,咱办法多了。
但总的来说,越来越好。

三年来,国网朔州供电公司投资117.4万元,麻黄头村基础设施条件不断改善,无法安装三相动力电等问题彻底解决,村级光伏电源并网提供容量支持,15盏路灯方便村民夜间出行,全村进户线全部改造。
富民产业不断培育,行业扶贫增强其“造血”功能,爱心磨坊和胡麻油坊大大方便村民,提高了农产品经济附加值,新配置土豆收获机,将大大减轻村民起土豆劳动强度,调动他们种植土豆积极性。

2020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指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国网朔州供电公司严格落实“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要求,将脱贫攻坚、全面小康、乡村振兴贯通起来,保持现有帮扶政策整体稳定,投入力度不减,帮扶力量不减。
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和村民们建立了长效结对帮扶机制,努力打造一支“不走的工作队”,为实现全面小康和乡村振兴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文/李云亮、宋宏雄 图/宋昱)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国能源报/中国能源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属于中国能源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能源报/中国能源网”的作品,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立场和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