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85后种花郎打造出园艺界的宜家捧回全国三等奖

卖花声里到苏州,

酥音种下少年梦。

太湖湖畔的临湖村姑苏十二娘基地,

苏州85后种花郎打造出园艺界的宜家捧回全国三等奖 范文模稿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空气中弥漫着菊花的淡香。

85后青年徐峻育走在种花基地,

心里有着说不出的舒畅,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努力奔跑,梦想终会实现。

徐峻育

——来自苏州的85后“种花农”,

用粗糙的双手,

打造出园艺界的“宜家”,

在第三届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大赛中,

捧回全国三等奖!

而他,不是“花娘”

竟是一名“花郎”。

“没活干的人才来种花。

在他的家乡花木之乡

——苏州木渎藏书,

这似乎是一个普遍的认知。

南京理工大学英语专业毕业的他,

不追求十里洋场的热闹繁华,

不羡慕白领的光鲜亮丽,

默默回到农村,

不声不响拿起种子,

种出了属于自己的花田喜事。

1986年,徐峻育出生在苏州吴中,母亲是“花娘”,他是在“花田”里长大。

“从小我就在花田里打滚撒欢,早上上学前会帮妈妈浇非洲菊、玫瑰花啊。
”徐峻育记得很清楚,种花辛苦,母亲带着他搬了三次家,“租赁到期搬家,那时就觉得她特别不容易,起早贪黑。

母亲王巧珍曾是镇办企业会计,1998年下岗后便种花创业。

“一开始家里也不理解,花是鲜物,如果卖不掉怎么办?”倔强的王巧珍不服气,“苏州卖不掉,就卖到上海去。

王巧珍便带着自己精心培育的非洲菊,到上海花卉批发市场挨家挨户推销鲜花。

“我在昆明学的种花技术,回来一头扎进花田,我种的花品质很好的。
”王巧珍回忆说,不仅打开上海销路,1999年在木渎镇租了50多亩地,扩大种植面积。

2003年,生意越做越大的王巧珍在苏州养育巷开起花卉批发中心,仅非洲菊一个品种,王巧珍便占据苏州市场约九成的份额,被誉为“姑苏十二娘·花娘”。

(都市花园)

然而,2008年的一场雪让王巧珍损失百万,一夜苍老很多。

“看到倒塌在花田的鲜花,我沮丧过,但更多的是心疼母亲。
她起早贪黑种花、卖花太累了。
”次年,徐峻育大学毕业,便回到母亲的花田,拾起一抔抔黄土,做一名“种花郎”。

然而,母亲王巧珍却有些生气,“种花是看天吃饭,很辛苦,作为母亲,希望他找一份体面的工作。

然而,徐峻育下定决心将“种花”当作自己一辈子的事业。

初出茅庐,徐峻育便决定改变母亲那一带“种花农”的销售模式,从单一的鲜花种植、销售,向附加值更高的绿化、屋顶花园设计、室内绿植租赁等服务延伸。

十年磨一剑,如今徐峻育的花田长期合作的客户200多家,年销售额1800万。

种花人的脚步没有就此停止。

徐峻育依托苏州花语吴娘园艺专业合作社,打造“都市农夫花园——园艺界的“宜家”,以“花卉园艺”这个核心,将高效园艺、休闲观光、花艺培训有机融合,建设一个示范版原乡园艺实景体验花园区。

走进这个都市里的花园,白色的栅栏、绿色的乔木和红色的花朵组合在一起,色彩缤纷、相映成趣。
整个花园按照集锦式设计,包含小乔木、小灌木和一些地被类的植物,花卉品种非常多。

除了专业的布局设计,还有专业的园艺师对里面的一草一木进行悉心养护,插花师通过修剪、造型来展现花卉的美感。

这座“花花世界”用温柔美丽的“园艺疗法”,治愈着现代都市的压抑与浮躁。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