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静海区将重点抓好“一区、两节、三新、四大、五创、六村”等工作,坚定不移推进绿色、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收官打下决定性基础。
“一区”即打造天津对接服务雄安新区示范区。静海区将继续融入京津冀,在打造天津对接服务雄安新区示范区上取得更大进展。静海区对标“雄安质量”,坚持服务北京疏解、服务雄安建设、服务天津定位、服务滨海开放、服务周边发展。
张庆恩表示,静海区将培育互补共赢的产业体系。充分发挥子牙经开区、天津健康产业园、静海国际商贸物流园三大承载平台作用,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加快引进上下游配套产业。此外,打造便捷高效的交通体系。全力推动津雄高铁规划过静设站、津石高速开工建设。统筹推进205国道、团大公路改建等工程,争取静海通用机场使用权获批。同时,构建安全绿色的生态体系。完善大气、水、土壤污染联防联治,与雄安新区联动营造优质绿色生态环境。启动自来水原水厂和东淀湿地规划研究,让与雄安新区连通的水系活起来、清起来。除此之外,静海区还要探索先行先试的政策体系。认真学习借鉴雄安新区规划理念和建设成果,能先行的先行,可先试的先试,学好身边样板,加快自我发展。积极对接河北自贸试验区,加快复制应用天津自贸试验区创新成果,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深化“静沧廊”协同发展战略合作,力争取得一批标志性成果。

“两节”即“大美静海”京津冀系列活动和首届国际音乐节暨“鹦鹉杯”全国手风琴大赛。张庆恩介绍,国际音乐节将以“鹦鹉杯”全国手风琴大赛为契机,做大做强乐器产业,打造天津地域文化品牌,为推进静海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同时,为广大手风琴爱好者奉献一场美妙的音乐盛宴。“大美静海”京津冀系列活动包括年货节、文化旅游美食节、健康体育节等活动,通过展卖特色产品、宣传推介特色旅游、举办体育赛事活动,加强区域合作,推动京津冀区域经济、文化、体育等各领域交流与融合,提升静海知名度和影响力,助推绿色、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三新”即积蓄新动能、壮大新产业和培育新业态。“我们将加快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巩固‘三去一降一补’成果,坚决破除无效供给,以‘亩产’论英雄,促进生产要素流向优质高效领域。落实产业投资促进政策,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让‘雏鹰’、‘瞪羚’和‘独角兽’企业快速成长。”张庆恩表示,静海区在壮大新产业方面将推进新一代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行动计划,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6%。实施质量品牌提升行动,引导企业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工艺。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大力推进航空等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壮大节能环保、新能源储能材料等产业,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充分发挥银隆新能源生产基地集聚效应,壮大新能源汽车及配套产业,推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培育新业态方面,静海区将加强与中科院等科研院所对接合作,积极推动人工智能“七链”精准创新,加快构建人工智能创新业态。大力融入“一带一路”倡议,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整合外贸扶持计划,培育壮大外贸新业态、新模式,进出口总额增长3%。改造升级东方商业街、大邱庄香港街等服务设施及业态,打造夜间经济示范街区。
静海区还将抓好“四大”,即“大健康”“大循环”“大物流” “大制造”。“依托天津健康产业园,加快血液病医院、糖尿病医院、体育场馆、康宁津园养老综合体和中日健康产业园建设,打造‘环团泊湖国际体育圈’,做大做强大健康产业。”张庆恩说,“我们还要深化子牙经济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打造新能源和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基地。此外,推进万纬智能供应链中心建设,做强京津冀(天津)检验检疫试验区,建成50个村级电商服务站,打造北方国际现代商贸物流基地。同时,加快中德生态城和天津市现代建筑产业园建设,创建国家级高端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打造先进制造业升级版。做强中旺航空产业园,推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
“五创”即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创建国家卫生区,创建天津市文明城区,创建国家智慧城市,创建天津市“无黑”城区。
静海区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绿色决定生死的理念,全面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环境体系,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坚持留白、留绿、留璞,实施“退鱼还湿”和生态补水工程,呵护好团泊湖这块“绿宝石”,加强生态林建设,让“东湖西林”成为大美静海的靓丽名片。
静海区还将着力解决公园广场、环卫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净畅宁”,净化城市,整治交通,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造卫生、健康、舒适、安宁的社会秩序和环境,提高城市卫生环境整体质量和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张庆恩说:“到2020年,国家卫生乡镇创建比例达到30%以上,力争达到50%,市级卫生村达到50%以上。到2023年,实现国家卫生乡镇全覆盖,建成为国家卫生区。”
静海区将继续创建天津市文明城区,以“让城区更美好,让群众得实惠”为宗旨,坚持全域创建、整体创建、整体提升,全面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发展,努力建设繁荣富裕、文明和谐、宜居幸福的美丽静海。
2019年,静海区将构建成熟的大数据和云计算中心,建成城市基础信息资源数据库。进一步完善城市智慧政务、智慧警务、智慧市政、智慧城管等智慧应用建设。加快推进智慧社区、智慧教育、智慧交通、智慧能源等智慧项目建设。建设智慧农业,发展智慧旅游,推进“互联网 制造业”,逐步完善智慧物流行业链。到2020年,形成智慧静海建设的基本框架。
静海区将继续创建天津市“无黑”城区,坚持因地制宜、综合施策,有黑扫黑、无黑除恶、无恶治乱,依法重点打击乡霸、村霸、车霸、市霸,以及破坏营商环境的涉黑涉恶势力,深挖背后的保护伞,有效铲除黑恶势力滋生的土壤。
“六村”即推进城市自来水、公交车“村村通”,路灯“村村亮”,困难村“村村富”,幼儿园、村小学“村村好”,生态环境“村村美”和产业富民“村村兴”。张庆恩表示,2019年静海区城市自来水管网新接入157个村,让27万农村居民喝上城市自来水,2020年将接入剩余142个村,实现城市自来水全覆盖。在2018年实现客车村村通的基础上,静海区将继续优化农村公交线路;改造一批农村照明设施;新建改扩建9所农村中小学;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全域清洁化工程,新建、改造提升一批公厕,改造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4740座,创建人居环境示范村2个、美丽村庄35个;加快完成120个结对帮扶困难村产业帮扶项目,创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区(县),新建改造乡村公路90公里;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创建国家级农副产品示范基地,扩大团泊稻种植面积,加快育苗中心建设,积极发展林下经济,推进林海庄园建设,培育壮大文旅产业;实施农技推广项目,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赵颖妍 戴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