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汕头按照省委部署要求,创建了一批“经济类”“家风类”“文化类”等不同类型的“美丽庭院”,并利用房前屋后、巷道、拐角处等联排空间打造美丽“类庭院”。汕头提出,接下来要集中力量建设“美丽庭院”“类庭院”,要求省“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全面铺开;鼓励各地要因地制宜,层层递进,从整洁做起,逐步向“美丽庭院”户转变。
◆党员带头引领全民参与◆
“美丽庭院”建设涉及千家万户,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细胞工程,也是一项系统工程。

今年以来,省委高度重视乡村绿化和“美丽庭院”建设工作,将其作为推进“百千万工程”的重点任务之一,多次在会上强调要突出绿美协同,抓好“美丽庭院”“四小园”建设。全省乡村绿化工作推进会指出,建设“美丽庭院”是推进乡村绿化的重要抓手,各地要扎实推进“美丽庭院”建设,进一步营造乡村绿美环境。
推进“美丽庭院”建设工作,强化组织领导、凝聚工作合力是关键。汕头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以本次部署会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沟通,密切合作,建立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共同推进“美丽庭院”建设工作有序开展。
南澳县召开基层党建工作现场会暨美丽庭院工作推进会。 南方+ 郑淼鑫 拍摄
在潮汕地区,人们素有在房前屋后、天井中间种植花木的风俗,尤其盛行“前榕后竹”“庭中种桔”等植绿习惯。
“美丽庭院”建设不能仅靠党委、政府部门自上而下推动,广大镇村、家庭户才是建设主体,更重要的是要发动农村党员尤其是妇女积极参与。
汕头将强化组织动员,以“党员带头”带动“群众参与”,充分挖掘利用房前屋后、巷道、拐角处等联排空间打造绿美微景观、生态小板块,建设具有汕头特色的美丽“类庭院”。并注重协调用好挂钩联系单位、在外乡亲等各方资源优势,指导推进全村美丽“类庭院”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地方请专业机构院所进行设计。
在建设过程中,汕头将推动村“两委”干部、党员、妇女、志愿者等发挥好“五带头”作用,将自家庭院“扮靓”的同时帮助指导村民群众打造“美丽庭院”,让百姓看到实实在在的变化,带动更多家庭特别是广大妇女加入“美丽庭院”建设行列。
如云澳镇澳前村统一购买花盆分发到户,组织村民摆放整齐,栽种花草,花小钱办大事,把庭院“方寸地”盘活。
近日,跟随南澳县“美丽庭院”观摩团走进南澳县澳前村,只见绿树葱郁的庭院里,盆栽、水池、石桌椅错落有致,不同品种的花卉争奇斗艳,散发着淡淡清香,小小庭院生机盎然。村民闲暇时聚在亭子里休息聊天,议论着村里的新变化,好不惬意。
“美丽庭院”建设,带来的是村居环境明显提升,改变了村民的生活,展现了舒适宜人的生活环境。
◆点面结合带动“全域推进”◆
“美丽庭院”是一个点,面上是美丽乡村的打造,不能只顾点、不顾面。为此,汕头将以点面结合带动“全域推进”,将“美丽庭院”建设和村容村貌整治、脏乱差整治统筹起来,整体提升乡村绿化美化水平。
建设“美丽庭院”,因村施策是关键,形成个性化乡村小院是重点。比如潮南区成田镇东盐村的“佰粿巷”、南澳县云澳镇澳前村的海岛风情示范巷……
汕头将做好“庭院+”文章,结合各地风俗传统、自然风貌和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做好规划指引,宜树则树、宜灌则灌、宜花则花、宜草则草,引导同一巷道、有条件的家庭户结合村庄的文旅景观、家风文化、巧手技艺等营造特色巷道景观。
庭院之美不仅美在外形,也是培育文明家风、倡导文明乡风的重要手段。融入经济业态、家庭文化、乡村文化等元素,汕头将建设“美丽庭院+经济”“美丽庭院+家风”“美丽庭院+文化”等特色庭院,在绿化美化的同时,打造成为带动村民增收、延续良好家风、促进文化传承的平台载体,激发美丽庭院创建内生动力。
澄海区东里镇积极推动“美丽庭院”建设与文明乡风建设互融共促。受访者供图
走进潮阳区棉北街道五三社区蔡春香家中,只见错落有致的各种花草盆栽,绿意盎然。庭院内外环境卫生干净整洁,屋内装饰温馨和谐。这是蔡春香和家人精心打造的小庭院,一家人平时喜欢花花草草,在庭院中时常修整土地,使得庭院内外充满绿色,清新美观。
日前,蔡春香家庭获评2024年广东省“美丽庭院”户。“每天收拾庭院、打扫卫生是我们的习惯,看着干净的环境,心里舒服!
”蔡春香乐呵呵地说。
汕头将发挥典型引领示范作用,注重在每个类型中选取2—3个可学性较强的庭院典型,讲经验、谈做法。要求各地结合“五好家庭”“文明家庭”等创评活动,深入开展美丽庭院典型户、典型村建设,让村民也来评一评、选一选,起到“一人美一户、一户辐四邻、四邻带全村”的层层带动效果。
◆因地制宜打造“绿美引擎”◆
推进“美丽庭院”建设,不仅包括庭院布局、庭院风貌、环境卫生等形象美的直观展示,也包含家风文明、庭院经济等风尚美、产业美的延伸拓展。“美丽庭院”建设的全面布局、整体推进,每一次优化、每一分收获、每一项成果,都将成为助推“百千万工程”的引擎。
了解到,汕头市近期将印发《汕头市“美丽庭院”建设行动方案》(下称《方案》),帮助基层进一步明晰工作思路。
《方案》指出,村民的“美丽庭院”建设要结合潮汕乡村的民居特点,抓好庭院、巷道、联排空间这三种形式,打造既有点又有线的“美丽庭院”户、“美丽庭院”村。在行动节奏上,全市第一批、第二批省级“百千万工程”典型村要先行动起来,率先组织开展“美丽庭院”建设。
汕头农村居住方式、住房布局不同于其他人少地多的乡村,农房较为密集,独门独户的庭院占比不多。对此,《方案》依据不同乡村空间构造,提出庭院、巷道、联排空间3种“美丽庭院”建设类型。
“美丽庭院”建设基本单元是“户”,《方案》对汕头市级“美丽庭院”户提出了“整洁美、绿化美、特色美”三个标准。其中“整洁美”为基础标准,“绿化美”为提升标准,“特色美”为特色标准。各户在“美丽庭院”创建中,要因地制宜,并非一开始就要对标最高标准,可以层层递进。
具体而言,基础标准就是“整洁美”。需要做到房前屋后保持干净整洁,生活污水不乱排,生活垃圾集中投放,无垃圾乱堆乱放、卫生死角。庭院功能分区合理,晾晒区、物品摆放区、家庭休闲区等区域空间布置合理,物品摆放整齐有序。
提升标准就是“绿化美”。多种植一些本地的花草树木,做到推门见绿,院内见花,形成层次丰富、错落有致的绿化格局。
特色标准就是“特色美”。给“美丽庭院”增加其他元素,因地制宜与经济业态、家风故事、特色文化等相融合,打造“美丽庭院+经济”“美丽庭院+家风”“美丽庭院+文化”“美丽庭院+共享”等特色庭院,让“美丽庭院”具备延续家风、带动经济、留住乡情的特色内涵。
在市级“美丽庭院”户建设标准的基础上,《方案》提出了市级“美丽庭院”村建设标准,并提出了三项主要措施,对如何激发建设热情、推动典型引领、做好创新融合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
汕头强调“美丽庭院”建设要杜绝形式主义,尊重村庄实际布局、农户个人喜好等因素,因户建设、因村施策开展。充分发挥村民在“美丽庭院”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推动村民参与“美丽庭院”的评选、认定,切实提高创建实效。
一线案例
澄海区东里镇推动乡村绿化由绿及美
方寸庭院提“靓”乡村颜值
风拂,心定,吹动一室花影。绿意,蝶舞,一方小院载满家人笑语。
“美丽庭院”是乡村振兴中凸显人文精神的点睛之笔,不仅承载了清洁、绿色、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还传承着家风、维系着乡愁。
自开展“美丽庭院”创建行动以来,澄海区东里镇坚持以“党建红”引领“庭院美”,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统筹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引导广大群众积极投身“美丽庭院”建设,打造街巷内步步见绿、处处逢“院”的生动局面,推动乡村绿化由绿及美,为“百千万工程”注入美丽动能。
●党建引领
掀起“美丽庭院”建设热潮
错落有致的村中民居、平整干净的乡间道路、生机盎然的农家庭院……在“美丽庭院”创建行动中,东里镇坚持党建引领,积极推行《汕头市乡村美丽庭院建设指引(试行)》。
各基层党组织实行“支部引领带动+党员示范带头+群众响应参与”模式,通过入户走访等形式大力宣传“美丽庭院”建设活动,推动党员在“美丽庭院”建设中做好示范表率,对标创建标准先行打造一批可看可学可复制的示范样板。
为了给“美丽庭院”建设提供更具操作性、方向性的技术指导,东里镇注重科学指引,制作《美丽庭院建设指引》科普短视频并通过网络渠道广泛宣传,从庭院布局、边界设置、植物配置等方面为群众提供科学实用的建议,让家庭明确创建标准,掌握创建方法。推出“一庭一风景,一院一世界”美丽庭院系列视频展播,挖掘全镇范围内布局美观、绿化丰富、家风文明、创建工作有亮点的“美丽庭院”进行宣传展示,让广大群众学有榜样、赶有目标。
同时,以“美丽庭院”创建行动为契机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主动清理房前屋后和村巷道的杂草杂物、积存垃圾,因地制宜打造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小公园等“四小园”90处。
2024年以来,东里镇共2户家庭获评区“美丽庭院”户,观一村获评区“美丽庭院”村。
●因地制宜
催生“美丽庭院”新经济
如何让“美丽庭院”创建为乡村增“颜”又增“值”?东里镇积极推动创美与创富有机融合,充分挖掘利用本地资源,通过结合IP文创、共享农庄、乡村旅游等多种形式探索发展庭院经济,让方寸地开出“致富花”。
如观一村依托秦牧故居、秦牧公园等庭院阵地探索打造秦牧文化IP。通过与汕头市潮物集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合作开发名人IP文创产品,将秦牧文学中的思想和精神融入产品中,让人们通过产品感受到名人魅力,带动文旅消费经济。
石丁村则整合村内房前屋后的闲置土地和拆违用地打造“四小园”,出租给村民种植蔬菜,打造“石丁人自己的菜篮子”,让个人与集体双丰收;并将10亩到期的口粮田收回村集体,用于打造集休闲观光、种植托管、研学等功能于一体的共享农庄,进一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此外,东里镇积极推动“美丽庭院”建设与文明乡风建设互融共促,深化乡村精神文明建设,让孝老敬亲、文化传承、良好家风赋予“美丽庭院”新内涵。如东和村在老年人协会“榕园”中增设绿化区域、种植花卉草木、加装石桌石椅、装饰景观小品,利用庭院空间开展潮曲演唱、红歌齐唱、广场舞表演、公益电影播放等活动,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营造全社会爱老敬老的浓厚氛围。
塘西村百年侨宅德和里的庭院则在古朴中透出青春气息,成为该村开展文化活动的好载体。塘西村党委以非遗文化助力“百千万工程”,在德和里开展英歌舞义教交流活动,让年轻一代感受非遗文化的内涵与价值,让文化传承赋予美丽庭院新的活力生机。
东里镇有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持续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加大“美丽庭院”创建力度,积极引导广大群众以建设美丽庭院为载体,弘扬良好家风、建设文明乡风,用实际行动助力实施“百千万工程”和绿美生态建设。
观察
庭院虽小,大有可为
走进南澳县云澳镇,干净的村道,随处可见的花草树木,整洁的院落,“美丽庭院”成了一道亮丽风景。与之匹配的,是群众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和良好的文明风尚。这一切,既自然又必然。
从云祥村到荖园村,再到澳前村,一路走一路看一路聊,笔者看到的不仅仅是一村一社村容社貌的改变,还有一家一户庄前屋后环境的改善。
家是幸福的港湾。实践证明,群众向往的美好生活不在别处,就在他们自己的前庭后院里,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美丽庭院”建设不仅改善了人们生活的生态环境,更带来精神层面的改变。将“美丽庭院”建设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家风、村风培育等有机结合,相互促进,不仅提升了村民的生活品质,更带动了家风、村风的提质,增强了乡村持续发展的后劲。
正如不少群众所说,有一个环境舒适的庭院,无论是自家人休憩悠闲,还是村民坐在一起交流论事,都会感到心情大好。
通过“美丽庭院”建设,汕头市民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发生着改变。保持环境卫生干净整齐、维护村庄和谐,成为越来越多人的自觉行动,汕头各地也涌现出了一批“美丽庭院”示范户。更重要的是,榜样的力量是无穷大的,以评促建、以点带面的成果有目共睹,“升级行动”正在悄然裂变。
庭院虽小,却大有可为。当闲置的土地资源被有效盘活,业态繁多的庭院经济就会激活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
未来,要避免昙花一现的发展窘境,就应遵循“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游则游”的原则,做好规划引领,加大资金扶持,助力多元发展。鼓励年轻人回乡创业,庭院经济更需要有思想、有见识、有志有谋的年轻人,通过人才回归做出“一庭院一特色”。打造龙头主体,形成龙头联农带农机制,通过有限的资源,取得更高更持久的庭院农业经济价值,让方寸之地遍生金银。
南方+ 郑淼鑫
通讯员 汕组宣 陈洵 黄敏哲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作者】 郑淼鑫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