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障小小孩儿】关于“听音放物”常见问题解答及注意事项(声音宝宝积木做出听到)

“听音放物”是听障宝宝在有初步察知声音的能力后,听到声音做出的主动反应。
通过“听音放物”可以评估宝宝的聆听状况及助听设备的工作状态,同时借助“听音放物”可以发展宝宝的主动聆听意识,也可以培养宝宝良好的聆听态度及聆听习惯。

今天为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听音放物”常见问题的解答。

什么时候可以进行“听音放物”?

【听障小小孩儿】关于“听音放物”常见问题解答及注意事项(声音宝宝积木做出听到) 汽修知识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一般来说,一岁半的宝宝就可以练习“听音放物”,但是年龄不是绝对的,只要孩子有动作模仿就能练习“听音放物”了。

进行“听音放物”可以选择什么声音?

乐器声:鼓、沙锤、三角铁等;

人体声:弹舌、拍手、咳嗽等各种言语声;

自制发声盒:不同材质的盒子放置不同的物品,会发出不同的声音,都可以作为自制发声盒作为练习,如:存钱罐、饼干盒、购物袋、糖盒等;

自然环境声:塑料袋的声音、洗衣机的声音、撕纸的声音、倒水的声音、敲门的声音等。

进行“听音放物 ”可以选择什么玩具?

可选择的玩具须是简易操作、好玩但不要过于有趣,如:积木、套塔、高低柱、嵌板、钓鱼、套柱等。

进行听音放物时可以做哪些活动呢?

在“听音放物”阶段是让宝宝听到声音主动作出指定的反应,如:举手、串珠、套圈、嵌板、搭积木、插蘑菇钉、扔/捡海洋球、跳呼啦圈、钓毛毛虫、钓鱼、抓瓢虫等。

例:游戏活动——搭高楼

活动准备:积木若干、鼓

活动过程

1、教师给宝宝一块积木,家长引导宝宝把积木放到耳边,做出等待的动作;

2、教师在宝宝右耳侧敲鼓给声;

3、听到鼓声后,家长观察幼儿反应后,引导宝宝搭积木;

4、反复进行此活动,直至宝宝听到鼓声主动做出放置积木的动作。

注意事项

1、宝宝初期不能主动做出反应,需要家长引导。

2、家长在幼儿听到声音后应做出高兴的表情,使幼儿感到听到声音是件令人开心的事情,从而激发幼儿的聆听兴趣。

3、家长给声音的时间间隔应长短不一,避免宝宝找到其中的规律而做出虚假反应。

4、初期给声时可以给宝宝视觉提示,制约反应建立后,应回避视觉。

5、如果宝宝不喜欢积木,家长可随时调整为其他玩教具。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