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5日,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公布2023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通知文件显示同济大学将土木、建筑、交通类专业列入第二学位可选范畴。
面对土木工程行业需求减弱,国内土木建筑类高校也早已经纷纷采取应对措施。
同济大学作为国内土木建筑领域内的顶尖名校,不仅具有悠久的学科建设历史和享誉全国甚至世界的行业声誉,其在专业设置方面也极具前瞻性。

此前,同济大学为了抢抓交叉学科建设契机,创造性的提出了“土木工程+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并形成了学校新的学科增长点,提高了学科含金量。
此次,同济大学将土木、建筑、交通类专业列入第二学位可选范畴,其目的也是顺应行业发展需求,培养复合型的专业人才。
文件中提到的“二学位”其实就是第二学位的意思,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双学位。
第二学位是指已经修完一门本科的专业,已经拿到毕业证和学位证之后,即大四毕业后,在这个基础之上,再去攻读另外一门本科专业。通常来讲,修第二专业也有学制的期限,通常是2年时间。
双学位培养制度创立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复合型人才,让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有机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学科,未来可以在跨领域合作和创新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院长顾祥林教授曾说:“许多土木工程师不仅是设计者、施工者,还身为工程项目的管理者、工程方案的制定者,不仅关注工程快速建设,还要关注工程竣工后的维护保养阶段。这就要求他们既需要具备过硬的土木工程专业本领,还要拓展相关学科知识,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对他们新的需求。”
早在2014年,同济大学就开始探索“土木工程+律师”的复合型人才培养。
因为,随着工程建设推进,建设、改造、维护中出现的纠纷不断上升。
在解决这些纠纷的过程中,法律人士缺乏土木工程背景,难以做出准确裁决。
为此,越来越多的律师不得不去参加短期的土木工程知识培训。
而那些具备法学和土木工程双学位的学生,在学校期间就经历过了土木工程和法学方面的专业培养和训练。
因此,在参加工作后将能够比较好地胜任土木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管理,以及投资与开发、金融与保险、法律实务等相关的工作。
素材来源官方媒体/网络,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