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下的是军装 忘不了的是冲锋(疫情的是防控军人退役)

脱下的是军装 忘不了的是冲锋!

黄子岳 魏振兴 康宁 尹超

穿上军装,扛起钢枪,他们的名字叫:军人。
保家卫国,出生入死,他们无怨无悔;脱下军装,回到地方,他们的名字叫:退役军人。
扶危救难,吃苦流汗,他们冲锋在前。

脱下的是军装 忘不了的是冲锋(疫情的是防控军人退役) 汽修知识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2020年新春,一场不见硝烟的“战斗”在神州大地打响。
面对严峻的新冠肺炎疫情形势,河北省沧州广大退役军人坚决贯彻落实习主席号令,积极响应党委、政府号召,发扬革命军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危难时刻挺身而出,为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做贡献。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时间就是生命。
沧州各县(市、区)人武部把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大年初一上午,各县人武部以退役军人为主力的应急分队迅即投入战场。
开设体温检测站,顶着寒风,请领、搭起军用帐蓬,准备热水干粮,架设电线、安装电源,保证执勤人员遮风、挡雨、取暖和照明。
和地方相关部门对接,派出人员分头奔赴疫情防控点最前沿,全力支持地方打好疫情防控人民战争。

面对危险,我们永远是挡在群众前面的人

除夕刚过,黄骅市吕桥镇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收到两名镇机关干部的请战书,要到一线卡口承担排查工作。
请战书上的张植国、李明建两人都是退役军人,疫情阻击战打响后,两人合计,退伍不能褪色,“保护人民群众,我们这些当过兵的人要站到最前面。
”于是,他俩写了请战书,要求到最危险、最辛苦的卡口承担过往车辆、人员排查工作。
张植国说,以前,我们在部队为国家人民站岗,今天,我们在高速口为家乡父老站岗。
请家乡人民放心,虽然脱下了军装,“面对危险,我们永远是挡在群众前面的人。

献县小平王乡元昌楼村党支部书记郭艳宗,是一名退伍20年的老兵。
在疫情防控工作中,他发扬军人不怕苦、不怕累的作风,让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赢得了群众的称赞。
每天大喇叭宣传3次雷打不动,每天坚持在卡点风餐露宿不回家,每天做群众工作和消毒防疫工作不停步,风风火火,雷厉风行。
在他的带领下,全村党员和退役军人纷纷请战,随时准备到一线奉献。
20天来,近3000人的大村没有一户聚集拜年,本村3件白事全部简办,2件红事全部推迟,没有一个疫区人员和外地人员进村,全村各项工作组织严密、有条不紊。

为了防止疫情输入,郭艳宗不顾个人安危,每天义务驾车到县城为村民采购蔬菜、水果、食品等生活必需品,免费送到家门口。
为村民送蔬菜食品1.7吨,既使村民享受到了方便快捷的服务,又防止了村民聚集、流动。
他还组织全村党员、退伍军人捐款1.5万元,他自己带头捐款2000元,用实际行动为党旗增光添彩。

面对严峻的疫情形势,任丘市永丰路办事处白鹅坟村退役军人、共产党员、村支部委员李宝玉,主动担当作为,全力投身到防疫一线。
接到办事处“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要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广泛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凝聚群众,全面落实联防联控措施,构筑群防群治的严密防线”的号令后,李宝玉以军人雷厉风行的作风迅即行动起来,打响了疫情防控战役的“后勤支援战”。
63岁的他从腊月二十九至今,每天工作时间超过10个小时,早晨5点至晚上10点带头在执勤点值班,就连除夕夜的团圆饭,也没吃上几口就出门继续工作。
他的老母亲已经94岁高龄且身患疾病,李宝玉每日匆匆照顾完母亲饮食起居后又赶紧投入到工作当中。

正月十九,是空军某部现役军人张晓东大儿子的生日。
第一次探亲假正好赶上了孩子的生日,妻儿在家做好一桌饭菜等着他回来。
然而,因为值勤,张晓东那天回到家已是晚上。
孩子不明白,为何爸爸总不在身边。
  沧县纸房头乡李二庄村的张晓东,好不容易休一年一度的探亲假,却遇上了新冠肺炎疫情。
军人的使命感和责任心,让张晓东迫切“请战”,在征得部队同意后,他找到了村党支部书记,加入了村里的疫情防控队伍,守护着沧县的“南大门”。
  虽说值守的路口偏僻,但却非常重要。
三县交界,与泊头冯家口镇挨着。
下雪的那天,张晓东正在执勤。
防疫卡口在村口的桥头,并没有遮风挡雨处,白花花的雪片,不一会儿,飘满全身。
  在外执勤,回家隔离,饭一个人吃,孩子也不敢抱。
小儿子嚷嚷着:“爸爸抱我!
”他说:“乖,过几天爸爸再抱。
”大儿子嘟着嘴说:“爸爸骗人,过几天你又走了。
”看着孩子委屈巴巴的样子,张晓东也心酸。
但这又何尝不是为了下次更好的团聚?  “我是一名军人,无论何时何地都要保持军人本色,时刻牢记党和部队对自己的培养和教育。
”张晓东说,这次在家乡与大家一起抗击疫情,他一定要为父老乡亲们站好岗、值好勤。

面对困难,我们要为国家尽一份微薄之力

1月31日,献县段村乡党委收到一笔5000元的“特殊党费”,捐款人是一位老党员,将自己辛辛苦苦积攒的“养老钱”交给乡党委用于抗击疫情。

这位老党员叫杨卫民,是段村乡南皇亲庄村三分村人,今年94岁。
杨卫民让儿子杨春地(杨三娃)把5000元现金送到乡党委的同时,还请人写了一封信。

他在信中说:

段村乡党委领导你们好:

我是南庄三分村共产党员杨卫民,今年94岁,我看到全国都在防病毒,村里每天都在广播。
我是党员,参加过革命,深受国家照顾,国家有难,我也做不了什么,将我积攒下的5000元钱交纳党费,为国家尽一点微薄之力,让我儿子交给你们,请你(们)交给党组织。

谢谢你们!

共产党员 杨卫民

2020年1月31日

据了解,杨卫民是南皇亲庄三分村年龄最长、党龄最长的老人,他当过兵,参加过革命,转业后在县里参加过工作,后来回家务农。
数十年来,杨卫民勤俭朴实,与人无扰,是全村公认的好人、老实人;他虽有革命功劳,却从没主动向上级提过要求。
以身作则教育子女,孩子们都本分守法。
杨卫民大半辈子勤劳简朴,前几年有劳动能力时,还力所能及下地劳动,这几年年岁大了卧床后依然精神矍铄。

老人虽在农村劳动数十年,但思想不守旧,听广播、看电视,多年来一直关心国家大事,矢志不渝忠诚党,爱护群众。
前几天,他在电视里看到全国在抗击疫情,自己坐不住了,跟老伴和孩子们商量后,决定为国家做点贡献。
他说,自己受共产党教育多年,对党忠诚,从无二心;近年来国家对建国前参加过革命和建国前的老党员给予补助,老人心里特别高兴。
他常说,国家没有忘记我们。

他常跟孩子们说,自己老了,花不了多少钱,还是贡献给国家好。
这次,他把自己积攒了多年的“养老钱”拿出来5000元,让自己的儿子交给乡党委。
他还千叮咛、万嘱咐儿子,这钱一定要亲手交给党组织,一刻也不能耽搁!

段村乡党委书记韩金彪和乡长马文海看到杨卫民老人的“特殊党费”,里面除了整张的百元钞票,还有50、20、10块的,甚至还有几张1块钱的。
“在抗击疫情的紧要关头,杨老的5000元‘特殊党费’,体现了一位普通老党员对党的忠诚、担当和作为。
”韩金彪深有感情地说。

2月13日22时30分,青县马厂镇安检站的干部郑国华才回到单位宿舍。
下午下班后,他又将镇里企业排查了一遍。
马厂镇企业多,务工人员将近2万名,现在正陆陆续续返岗。
郑国华深感责任重大。
  躺在床上,他从手机里翻出儿子郑光亮的照片,看了又看。
照片里,小伙子一身消防服,阳光帅气。
“今天早上,我和你妈给咱县红十字会送去1万块钱用于防控疫情。
如果你还在,也一定会这么做的……”郑国华喃喃自语,泪水顺着眼角滑落。
  这是儿子留下的最后一张照片。
2015年8月,消防员郑光亮牺牲于8·12天津滨海新区爆炸事故中。
  疫情之下,郑国华夫妇想替儿子交一份特殊党费。
因为不知交到何处,他们就把这笔钱送到了县红十字会。
而早在一周前,郑国华夫妇就为防控一线的工作人员送去150个口罩和50箱梨。
“东西不多,只是点心意。
”在郑国华一家的影响下,儿子郑光亮的同学郑子玉也捐了500个口罩。
  除了捐款捐物,工作上,郑国华率先垂范。
对他而言,每个人的生命至关重要。
“儿子做得那么好,我也不能落后。
”天还未亮,郑国华又投入到防控工作中。

2月4日上午,东光县三名进藏退役老兵带着部分战友的请战书和爱心捐款来到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将退役老兵们的心声和3500元现金交到局领导手中。
退役老兵们表示,一定服从组织的安排,继续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优良作风,在抗击疫情中当弘扬正能量,做好自我防护,当社会稳定的带头人。
当天下午,进藏退役士兵李振海的爱人也来到退役军人事务局,将500元现金捐赠给疫情灾区,以表达军属的爱国之情。

面对疫情,我们要把防控的责任扛在肩上

退役军人王玉刚、张云海是中捷产业园区瑞泰公交公司的员工,他们做通家属的工作,主动要求去一分区唐洼一线协助值守。
他们表示: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退役军人,在关键时刻就应该站出来,为园区疫情防控工作尽自己一份微薄之力。
重大疫情面前,他们勇于担当,把防控的责任扛在肩上,把群众的安危放在心里,“逆行”冲往防疫第一线。

“这个任务交给我们,你们就放心吧!
”沧州市运河区朝阳南社区公益性岗位人员——退伍老兵张国忠张大哥毫不犹豫地背起消毒水箱,前往老旧小区为小区进行日常消毒,另外两名同样是社区公益性岗位人员——退役士兵贠金宝与王海洋紧随其后。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三名退役老兵一直奋战在防控一线,艰难的任务他们第一个冲上前,困难的工作他们从不退缩。

卸下戎装志不改,抗击疫情建新功。
农村疫情防控工作第一道关口尤为重要,青县清州镇退役军人们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积极参与到一线值守、捐款捐物、清洁消毒、入户排查等工作中,担起了守护村民安全的责任,充分发挥余热,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做出自己的贡献。
“我们作为一个党员,作为一个退役军人,过去在部队我们冲锋陷阵,退伍了我们要把军人的传统发扬下去,为村民平安做出我们的贡献。
”辛庄子村退伍军人赵东说道。

在疫情防控严峻时刻,盐山县人武部抽调10名退役军人和现役干部组成抗击疫情小分队,分成五组,对两个分包小组361户、1152人进行逐户逐人排查,不留死角,不漏一人,及时掌控动向,为了减少直接接触,防止交叉感染,按楼号进行手机建群。
每日在群里宣传疫情动态;预防常识;汇报体温;开展心理疏导教育等工作,消除群众的紧张、恐慌情绪。
在小区门口设立排查防控检测站,不分昼夜风雪无阻,进行出入登记;体温测量;耐心劝返、疏导小区所有出入人员,坚持对小区院内、楼道每日早晚两次药液喷洒消毒。
坚持“防”“控”结合,坚决阻击疫情传入,让党旗在疫情防控第一线高高飘扬。

疫情牵动着每个人的心。
2月14号下午,天降大雪,黄骅烈士女儿黄鲁彬带领海之声艺术团,来到了黄骅北高速口防控点,慰问防控一线的交警、退役军人和其他工作人员,带来了方便面、口罩、酒精等爱心物资。
黄鲁彬说,作为黄骅烈士的女儿,自己和家人一直深受各级领导及父老乡亲的关怀爱护。
疫情防控“战斗”中,虽然自己不能像父亲当年一样上前线,但也要尽自己一份力量,与大家共克时艰。

疫情防控既是一场全民参与、全力搏杀的阻击战,也是一场检验初心、担当使命的阵地战。
沧州广大退役军人日夜战斗在疫情防控一线,把对党的无限赤诚、对人民的无限热爱,挥洒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若有战,召必回!
”的承诺,再现了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军人样子,受到了人民群众的赞扬。

(中国民兵·解放军传播中心融媒体出品)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