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不信闹不成!
”
2012年,赵炳良脱下军装,接过祖辈、父辈奋斗的旗帜,成为“双碳减排”新时代的电力人。一上岗,他就选择了电厂环保第一道关口——脱硫除尘运行工,一个需要在粉煤灰里摸爬滚打的“绿色”岗位。
一次夜班中,Ph参数值忽高忽低,几番调整还是不稳定。“虽没有污染物超标,但这曲线高低起伏太难看,怎么就成不了个直线?”赵炳良说出自己的疑问,同事们都劝他别费心思了,不超标就行。“上一晚上夜班,快早点回家睡觉吧。”大伙儿的劝说反而让他更有了劲头,“这是个啥事儿了么?我就不信闹不成!
”第二天夜班中,他一晚上紧盯电脑,不断调整,稳稳将Ph参数控制在最优范围,那天晚上的参数曲线几乎是一条直线。早上接班的同事看见都不太相信,以为是表计出了问题。

经此一“役”,赵炳良在操作中底气大增,领导让他带头组织成立起青年突击队,几十次的设备优化,上百次的反复研究,上千次的操作记录,最终成功创立“节能降耗工作法”,厂里脱硫能耗及脱硫石灰石粉耗大幅降低,出口处二氧化硫排放也得以有效控制。不仅是企业受益,这一工作法还作为优秀成果在全系统推广。
“我算是从零起步,工作十几年能走到专工岗位,为更多的同事提供指导、传授经验,我乐此不疲。”赵炳良告诉,如今电厂环保要求日益严格,对他们从事的脱硫除尘专业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要根据生产情况调整排放参数,还要依据大气环境变化作出精准控制调整。
“这种感觉很爽!
”
如果说创新思维是一把金钥匙,那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就是与时间赛跑。
今年全国两会保电期间的一天,正值发电高峰时段,流化风机轴承突然抱死、盘不动车,导致脱硫吸收塔不能及时补充石灰石浆液,出口处二氧化硫眼看就控制不住。关键时刻,赵炳良迅速赶往设备机房,拿起大锤猛敲粉仓底部,使其快速下粉。他与班组成员甩开膀子,轮番上阵,10分钟、20分钟、30分钟……汗水逐渐浸透全身,抡起大锤的手臂一刻也没有停下。最终,赶在加装流化气源前,保证了石灰石粉正常供应,避免环保超标事件发生,圆满完成保电任务。
走出机房时,抬眼看到蓝天白云,姥爷的嘱托犹在耳畔。“我想,这就是工作的意义吧!
”回忆起工作中的点滴,赵炳良感慨良多,“工作多年,我牢记长辈们的教导,踏实负责,敢于吃苦,认真做好每一天的工作。”
热爱担当不仅是他工作中的写照,作为一名退伍军人,他牢记“退伍不褪色,铁血有担当”的使命和传承,回太原工作之初,就加入了“山西蓝天救援队”,成为一名公益救援志愿者。近些年来,支援抗洪救灾、抗疫志愿服务、救助走失老人……朋友们有时也会关切地询问,“嘿,兄弟,你不累吗?”他总是笑笑回答:“咋能不累呢?但这种感觉很爽!
”
微光终成炬、“电”亮奋斗路——让热爱化作点亮城市夜晚璀璨的灯火,让担当成为涌入千家万户的汩汩暖流。或许,这正意味着要时常擦去汗水,奉献义无反顾。
太原日报 丁 洁 通讯员 武少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