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七十年代,成为一名驾驶员是非常光荣的事情。那时候驾驶员都是由单位培养的,学车的费用完全由单位承担,而且还有专业的师傅指导。单位会为每辆车分配三个名额,那时候要想学开解放车,我可是有发言权的,因为我就是那个时候学开解放车的。八十年代末,我还当过解放车的教练。我们学车的时候是完全免费的,一般都是单位自己培训或者推荐去外面培训。而且在学车的一年里,我们还需要进行实习,不能单独上路,这是规定得非常严格的。
学习驾驶解放车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想要点火正时是一门学问,解放CA10B摇车启动一般不会发生反转。我身高56公斤,也能够摇动车启动发动机。但摇车的方法和姿势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必须将摇把放在下方,并用力向上提,这样才不容易出现摇把打手的事故。当年,开解放车长途行驶必备的配件有缸垫、水管、4或6号铁丝。在摇车的时候,我们身体会稍微向左偏,五指并拢在同一方向,从下往上摇,同时调整点火正时。拿下一缸火花塞,湿了就用湿的卫生纸团塞进去,再从下往上慢慢地摇,也被称为赶电。如果电早回火,就说明电晚放炮。要我说,每次想起老解放的启动方式,我都会泪流满面。那个时候的车启动需要摇杆,方向盘、油门、档杆都需要用很大的力气才能拨动。驾驶室还没有空调,开车是非常艰辛的。
当年的驾驶员,无论是在工资还是社会地位上都受人羡慕。那个时候物资匮乏,人们的生活非常困难,运输能力也十分有限。在计划经济时期,单位司机不仅因为工资高而备受青睐,更是因为他们可以获取到物品,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这是一种能力的体现。在市内开车是没有补助的,但出市的话每天能够得到5块钱的补助,而且还可以捎点货物,基本上出发的时候带货的钱就可以用来吃饭喝酒了。当时的驾驶员开车出乡采购货物,得到的待遇几乎和县长一样。那个时候,能够在单位开车的人,一般来说要么是官员的子弟,要么就是转业军人,他们在部队本身就是开车的。那个时代懂得开车的人真的是少之又少,想坐个顺风车都得非常熟悉司机才能有机会搭车,更别说摸车了。

驾驶员当时是有等级划分的,和其他职业不一样,最高级别的是一级驾驶员,而其他职业的最高级别只能达到五级工。以前学车都是跟着师傅学习。在七十年代的卡车司机,每月收入六七十块钱已经不算难。那时候开老解放的工资是40.2元,加上18元的补助,再加上星期天算加班,工资将近70元。那时候一个人的生活非常便利,不需要花费太多的钱。无论去哪里,大家都会对驾驶员非常客气。那时候开车去山区,大家都很希望能搭上一辆车方便一下。当年的卡车司机在大家眼中可谓是倍受羡慕的高职业。然而,想要进入这个行业可没有现在这么容易。早些年间,东北有一句俚语形容驾驶员:脚下一块铁,到哪儿都是贵宾。
那个时候要成为一名卡车司机的门槛非常高,可以说是一种特殊的工种。因为驾驶员在学车之前必须先学习维修汽车。每个驾驶员都需要亲自动手修理汽车,当时的车真的是一不小心就会出故障,如果没有一定的技术修理起来是非常困难的。当时连救援车都没有,也没有通讯工具,修不好车就只能守在车边。
由于七八十年代的车辆数量稀缺,单位一般只会培养自己的驾驶员。七八十年代的司机相当于现在行政事业单位的科级干部,他们的家庭经常有人来人往,充满了各种福利。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最受瞩目的职业莫过于驾驶员了。那时候的经济条件下,县长可比不上驾驶员,驾驶员在那个时代是一种技术工种,县长则需要担负起更多的责任。想当年,司机真的是一个备受羡慕的职业!
主要是因为车很少,驾驶员也因此成为了稀缺资源!
如今,学车相对简单多了,只要有钱谁都能学。但如果拿给他们一辆老吉普车或者老解放车,没有电起动的话,教练可能都会着急得打不着火,更不用说其他了。那个年代,学开车基本上只有凭借父母的门路才能学会。当时汽车数量稀少,一个县只有十多辆汽车。我记得当时的驾驶员大多是从部队退伍的人或者家庭条件比较好的人,他们才能通过特殊途径报名学习成为驾驶员。社会在进步,时代也在变化,现在城乡小汽车已经随处可见,而驾驶员也是随处可找的。
不得不说,时代变了,技术也发展了,我们应该感慨一下过去那个时代的驾驶员。他们的付出和努力不可忽视,为了驾驶车辆,他们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学习,以及对汽车的修理技术掌握。驾驶员的地位在那个时代非常高,他们在当地也享受着高待遇。如今,驾驶员的数量众多,也不再是昔日那个光荣的职业。我们应该对过去的驾驶员致以敬意,他们为国家运输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时代在发展,驾驶员也在改变,但他们在我们心中永远是那个曾经令人向往的高光职业。
【作者简介】
本文作者为自媒体创作者,善于通过观点犀利的文章吸引读者。在今日头条、百家号等平台发表的文章引发了广大读者的讨论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