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廓后街江口旧圩清远将划定3个历史文化街区22座历史建筑

3个历史文化街区

3个拟划定的历史文化街区全部位于清城区,分别为清城区的江口旧圩街区、源潭镇源新街、下廓后街。

据草案公示文件,江口旧圩街区长约370米,街道宽6-12米,多为骑楼建筑,现状作为旧圩,且建筑教旧,缺乏维修整治,平常街道相对冷清,许多门店现状多为小个体户经营(小商店、小饭店、摩托车维修等等)。
现状大部分建筑风貌保存较好,极具特色,具有保护并开发历史文化街区意义。

下廓后街江口旧圩清远将划定3个历史文化街区22座历史建筑 范文模稿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下廓后街曾被称为“第府一条街”,大致形成于清代中期,其时,下廓后街居住有郭、李两大家族,由于两大家族人才辈出,出仕后各建有以官衔命名的第府,计有御史第、宪第、朝议第、朗官第、御林第等,分布在2000多米的街道。

上世纪八十年代,这里的第府建筑被拆除,麻石被挪作他用。
现状保存部分原风貌建筑,具有保护并恢复原风貌街区的意义。

源潭镇源新街长约260米,街道宽6-10米,多为骑楼建筑,现状作为源潭镇的旧圩,平常较为冷清,许多门店大门或封或关。
现状大部分建筑风貌保存较好,极具特色,具有保护并开发历史文化街区意义。

22座历史建筑

22座拟划定的历史建筑中,位于清城区的有5座,分别是洄澜胜庙、 下廖碉堡等;位于清新区的有17座,其中7座在浸潭镇、1座在山塘镇、8座在太平镇。

据相关部门现场实地调研并与当地村民访谈,上溯历史最为悠久的,是位于清城区飞来峡镇社岗二村的镇龙古庙,其始建于南宋,毁坏后拆改,于2009年11月24日重建。

占地面积最大的要数位于清新区浸潭镇蕉坑村的三德里。
三德里 始建于清未年,坐北向南,建筑平面呈长方形,青砖、土木结构,为1间3进四合院式布局。
面阔36米,纵深30米,建筑面积1080平方米。
门额石刻有“三德里 ”雕刻大字,板式抬梁,墙面有绘画,内设9厅10天井38房。
是清新区唯一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五品”屋。

【】何帆燕

【制图】林伟杰

【作者】 何帆燕;林伟杰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