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来的师傅,等了一个月才到。据说装修生意比较忙。已经排到了年后了。
油漆工600一天,据说半年都排满了,并且每天时间很紧的。
而木工熟练工500到600一天。电工也是600一天。并且都是来工作几个小时就可以了。

而瓷砖工也是要600-800一天的。而日程也排到了下半年。而从事这些工作的师傅要还是头发有点花白的中老年人,还有是外地来浙打工的中年人。
跟其中一瓷砖工老张师傅聊了一下。老张五十多岁了,他说:他家里有一对儿女,大女儿正在读大学,小儿子还在读高一。并且老张说,现在活特别多接不完,并且熟练工是越来越难找。跟他年纪相仿的从事这一行的比较多。
刚看一则,说一位快递工培养了儿子上大学,结果儿子毕业后还是从事快递业。
据说,现在二十多岁的都去读大学了,读了之后也鲜少从事这样工种的。宁可去送快递和外卖。
在外国读蓝领技术工是愁找老婆,在就业方面由于技术工,象水道工等待遇高,很多大学生姑娘把他们作为择偶的首选。然而中国的现状,是你如果从事水道工,或者水电工,以及装修工人,现在的姑娘往往会嫌弃这些活比较脏,不愿跟你处对象。
现在装修工的工资并不低。而是由于人们的固有观念,认为蓝领工人的地位不高。
当B站的UP主在惊呼长沙的电工师傅可以月入5万的时候,到了2023年9月再相遇,他说能够月入10万了。
多个城市相同的道理,现在有技术的工人的工资是越来越高了,但从事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了。
瓦工王红伟记得,30年前自己刚进城那会儿,情况和现在相比大相径庭。每个工地上都是20岁左右的年轻工人,水电工、木工、瓦工、油工在钢筋水泥间穿梭,一派热火朝天。而现在工人青黄不接,都是五十岁左右的中老年人了,年轻一代不愿干,宁愿去搞电商和直播。所以工人就慢慢短层了。他也想再干个几年,就回家了。
德国技工的月均收入高于全国平均工资,一月高达2.8万人民币, 而英国这边的月均也达到了2万人民币,日本的技工月均收入达到了1.5万人民币。并且都是只有8个小时工作时的。
据加拿大统计局显示:由于技工人数相对较少,外国相对优渥的福利条件,也导致大量年轻人不愿意从事蓝领工作,象修汽车和开挖掘机的,理发的,水电工,都超过了加拿大普通工资,跟IT高薪人员接近。
在欧美国家,据说水道技术工跟大学教授的工作相差无几,家里修水道都需要预约一下,因为水道工稀缺,而修理日程都排到三个月后。所以,欧美国家,宁愿自己修水道,安装电器。理发和修汽车都是请不起的。很多工薪阶级都选择自己修汽车和理发。所以,你如果在欧美街头看到奇形怪状的头发,那也是正常的,他们很多人请不起理发师的。
以前我们中国买来电器坏了都要修理,现在也会扔了,因为相比人工费,可能买一台更划算。
还有理发,现在理发一次要四十多元,如果再加上洗头,近一百元,都够买一台剪发器了。可见人工费的上涨是特别的厉害。
中国虽然还不是发达国家,但作为制造大国,同样存在着技术工人的短缺,很多行业的工资在涨,但却找不到合适的技术工作。我国制造业逐渐在寻求突破,期望在高端方面发展,但技工人才的缺口也在几千万以上。
比如前几年长三角和珠三角的招工难。就是熟练工人难以留住。很多厂里面招的技工一难求,即使花高薪也招不到。只有一些中老年人会去上班。
我们镇上大厂招那个机床工,工资八千多一月,包吃包住。也留不住人,没过几个月就跑宁波那边去了。
我们现在招工条件很优厚, 即使回家也提供路费的,在家里淡季这几个月也提供工资,并且缴纳了五险一金,还是留不住人。
浙江绍兴的一些小厂也一样,很多招工的时候,老板比找工厂的员工人数多。
有些一万多的月高薪,还是招不到有技术的工作。
我们培养了太少的技工人,或者我们的技工学校的培养不合格,而大学生的许多课程的设置是脱节的。
很多大学生毕业后,往往处于毕业即失业的状态,他们除了啃老和考单位或者考研外,几乎找不到第三条出路。然而职高的钳工专业却是供不应求的,因为没有专门培训过的钳工是很难合格的。
现在有些大学生回炉职业教育,也是这个道理。
在市场上,有技术的工人非常抢手,根本不愁找不到好工作的。比谁都抢手。
所以,也曾经出现过宁波某老板说:只要你们回家给我们带点人来一起干,带回一个工作给500元的奖励。而如果推荐一名中高级人才奖励1000元。
一边是一年一千多万毕业的大学生。另一方面是技术工作的短缺。
这是经济转型国家的阵痛。
我们的大学生太多,在2000年的时候,320万人参加高考,只录取了120多万人。
而如2012年,915万人参加高考,录取了685万人,录取率为75%。
而我们是一个以中低端制造业为主的国家。需要大量的技术工人,在制造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大学生所需求的较高端岗位,在现阶段找不到对应的安置岗位。
当然如果中国的产业不断发展,也可能吸纳这样大量的大学生。但大学生要向下兼容是不争的事实。只要放下身段,大学生还是能找到很好的工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