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家电维修难?来找老党员!(维修小家电党员义务磨刀)

然而,随着一支由三位老党员组成的义务家电维修队的出现,村民们这些年不用再为这个问题头疼了。
不仅如此,如今还有越来越多的人在老党员的带领下加入了志愿服务的队伍中。

义务维修门庭若市

家电坏了,拿到小广场就有人免费给修;刀具钝了,打个电话就能找人磨刀……在丰台区赵辛店村,王克良、任孟廷和魏兴起三位老党员,靠着一腔热情和熟练技艺,为大家排忧解难,一干就是好几年。
2020年5月,任老因病过世,他的儿子任辉又义无反顾地接过了接力棒。

小家电维修难?来找老党员!(维修小家电党员义务磨刀) 汽修知识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6月20日早8点,丰台区长辛店街道赵辛店村三官庙门前的小广场就热闹了起来。
59岁的王克良带着42岁的任辉从小仓库里搬出桌椅和工具箱,将各种电子配件一一摆在桌上。
而在他们身旁,来自十里八乡的村民带着不好使的热水壶、电风扇、电饼铛等小家电,排起了长队。

王克良正在为村民修理电器。

“王师傅,我这个水壶水开了就是不跳闸,您帮我看看吧。
”拆件、检查线路、维修、测试……约十分钟,这把壶的“病因”就被王克良摸得一清二楚,“水壶开关用的时间太长已经走形了,另外有的线路接触不良。
”嘴上说着,王克良手头也没闲着,拿起改锥、钳子,再从随身携带的百宝箱里找出开关的配件,很快,新开关就装在了水壶上,接触不良的问题也一并搞定。
为检验维修效果,王克良接来一壶水,放在桌上按下开关,不一会儿随着壶内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啪”的一下,水壶的开关跳到了关闭档。
“要是哪儿还有什么故障,就再来找我。
”递过热水壶,王师傅又弯下腰,和任辉对着一个电饼铛鼓捣起来。

这边一老一少维修电器忙得不亦乐乎,那边椅子上“刺啦刺啦”的磨刀声不绝于耳。
为大伙儿义务磨刀多年,接过剪刀,在手中一掂一看,72岁的魏兴起便已成竹在胸。
只见他跨坐在板凳上,双手用力将刀刃外翻,随后背微弓,脚顶地,把刀刃贴在带水的磨刀石上,手指按压着迅速前后移动。
不一会儿,钝锈消失,露出了银白色刀面。
冲掉刀身上的锈水,抽出一条细磨石再次打磨。
“竖着咔咔磨两下刀马上就见快,但却不禁用。
把刀身尽量平贴磨刀石,用粗细不同的磨刀石多打磨两次,这样磨出的刀少说可以用上半年。
”反复两三遍,肉眼仔细“扫描”后,魏兴起这才满意地将剪刀递还给它的主人。

魏兴起给村民磨刀。

雨后雾霭渐渐被烈日驱散,三位维修师傅的眉梢、鬓边和擦汗的毛巾早已被汗水浸透。
一个上午,王师傅和任师傅修好了9件小家电,魏师傅则磨快了11把菜刀和剪子。

老党员引领新风尚

为周边村民服务的念头萌发于2014年,彼时王克良发现由于维修不便而且费用过高,在小家电出现故障后,不少村民都会将其直接丢弃。
“其实这些电器都没什么大毛病,只需小修小补。
”王克良曾经在工厂从事调度维修工作多年,为大伙儿儿免费维修电器的想法与同村的任孟廷不谋而合。
“做这个事一可以消磨时间,二来也能锻炼大脑,同时还为大家服务了,何乐而不为呢?”2014年6月底,两人的义务维修摊在三官庙门前的小广场正式开业。

到了2016年,退休的魏兴起也加入到这个小团队中。
慢慢地,一传十,十传百,这个“老党员义务维修队”很快就火遍了周围乡里。
“我们为大家服务,大家也让我们感动。
”王克良说,夏天天气炎热,一些来修家电的村民会给他们送来矿泉水和冰棍儿,“那一刻,觉得一切都值了!

魏兴起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这些年来磨刀的数量。

去年5月,任孟廷因病过世。
生病住院期间,每周日的义务维修成了最让他放不下的事儿。
赵辛店村村党总支副书记刘亚军告诉:“当时隔着电话都能听出老任的呼吸已经不是很顺畅了。
可除了病情,他和我们聊得最多的还是要尽早回来,继续为大伙儿儿服务。
”任孟廷去世后没多久,他的儿子任辉主动联系上王克良,“希望能加入义务维修队,这既是我父亲的心愿,也是我的愿望。
”于是,从去年8月起,家电维修队又补充了一名得力干将。

刘亚军说,义务家电维修的活动如今已持续整整7年,为了鼓励志愿服务,镇村两级协调,为三位师傅提供场地、工具、遮阳伞等条件。
此外,还申请了一笔专项资金来支持义务维修队。
“在三位老党员的影响下,我们村这几年还出现了义务服务的新风尚。
各支部的党员陆续加入义务服务的队伍中,除了各尽所能为大伙儿免费测血压、理发外,还在村内环境提升和卫生治理的过程中发挥了带头作用。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编辑:柯 澜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