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一路入口旁边的社区医院(老居民喊的公社医院)
中山一路入口旁边的炊事商店
中山一路入口,两旁各种醪糟汤圆、包子馒头等的小吃铺,修锁配钥匙、补锅修雨伞等的小摊……

极具重庆风格的石板路
对面的皇家酒店那时是七星岗的地标
协和里,保节院街的标志性建筑,据说解放前由于战争里面住的都是些寡妇,靠帮人洗衣、做针线活谋生,所以取名保节院。
小时候老婆的妈妈背她爬梯坎背累了就放我在上面歇歇脚
归元寺80号的老房子
归元寺80号的老房子
过道光线不大好
楼房两边都有宽敞的木质楼梯,楼梯很陡,走起来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老婆小时候就在这里跑上跑下。90年代这里变成了进城打工棒棒的居住地,再后来由于拆迁已经完全荒败了,住的人差不多都搬走了,只剩了几家人。
风吹日晒,早已斑驳的栏杆。
公共过道,想当年每到做饭时间,每家都在过道上的自家厨房做饭,好不热闹。
一根头顶帽子的石柱,呈灰黄色,石柱其中一面刻着4个字“嵩源和尚”。这石柱名为‘阙’,是中国古代用于标志建筑群入口处的建筑物,常见于城池、宫殿、寺庙、陵墓和宅第之前,是归元寺的一部分,此物在归元寺片区拆旧以后不知所踪,拆除时还在下面发现了一块石碑和一个陶罐,石碑上有字,很快,石碑和陶罐被几位工作人员带走了。
这个暗堡是抗日战争时期建的,风吹日晒六七十年的历史了,水泥筑成质量还杠杠滴。以前主要是用来看守附近的军用仓库,因当年四川国民党军阀刘湘的公馆建在这附近,两个暗堡是他用于守护军用仓库的。
抗日大型暗堡
小路蜿蜒出去就是协和里
往下走就是业城花园了
坡顶就是原中一路小学校门
原中一路小学校门口
归元原本寓意归真,出生灭界,还归真寂本元。早在300年前,归元寺片区曾有一座香火繁盛的寺庙——归元寺,归元寺街道的名称即来源于此。真正的归元寺寺庙,现座落于原中一路小学内,据说该寺已有300年历史。实在痛惜,归元寺片区改造成后来的财信渝中城,归元寺未保留。
新德村路口
宽大的合围院坝,院坝周边是顺院坝形态修建的青瓦平房。
人去楼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