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考编秦汉时期的美术

秦汉时期重要的绘画,大多数为统治阶级用以推行政教,为其巩固政权服务,他们利用各种美术 形式夸示威严,记功颂德,表彰功臣,宣传封建道德规范,满足其奢侈享乐的生活等,于是在当时的政治生活中占显著地位的各种宫殿、衙署、府地、学校、祠庙和坟墓等都大量制作壁画。

秦汉绘画在题材内容、表现形式及技法方面,均较之前的绘画有了巨大的丰富、提髙和拓展,呈 现出一派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繁荣景象。
而且,统治阶级直接利用绘画为政治服务的做法,在很大程 度上发挥了绘画的社会功能,起到了刺激绘画发展的作用,为以后绘画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成为中国绘画史上的第一个发展髙潮。

(-)漆画

小学美术考编秦汉时期的美术 范文模稿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秦汉时代的漆画,具有时代气息。
漆画题材既有抽象化的动植物纹样,也有写实性的情景绘画, 漆画内容多与器物造型紧密配合。

秦代的漆绘工艺,以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出土的双鱼单凤纹漆盂、江陵凤凰山秦墓出土的人物 纹漆梳篦为代表;后者在梳篦的圆拱形柄部两面,分别描绘着歌舞、宴饮、送别等生动景象,人物婀娜 多姿,构图明快醒目。

(二)画像石和画像砖

画像石发端于西汉武帝时期,流行于东汉时期。
虽系用雕刻的方法制成,实为以刀代笔施于石 材平面上的绘画,因此称石刻画。
其题材内容与墓室壁画大致相同。
画像石作为建筑构件,不仅用 于地下墓室,也用于地面享堂和石阙。
东汉画像石有丰富的遗存,主要分布在山东、河南、四川、陕北 等地区,江苏、陕西、山西、安徽、河北、湖北等省也均有发现。
其中最为著名的有山东孝堂山画像石、

嘉祥武氏祠画像石、沂南画像石墓、安丘画像石墓等,河南南阳画像石及密县打虎亭一号汉墓画

像石。

画像砖是秦汉时代的一种建筑装饰构件,与画像石相似。
它是用刻有图案内容的印模在半干的 砖坯上印出各种图像和图案,部分图像用利器刻画而成。
有空心砖和实心砖两种。

秦代画像砖用印模和刻画两种方法,形状分大型空心砖和实心的扁方砖两类。
临潼出土、今藏 陕西博物馆的一块侍卫、宴享、射猎纹画像空心砖,是迄今发现秦代模印画像空心砖的代表作。
在咸 阳宫遗址也出土了一些画像空心砖,刻线生动流畅。

(三)壁画

汉代盛行厚葬之风,墓室中除了有大量贵重器物殉葬外,还流行于墓壁绘制壁画。
墓室顶部多 绘日月天象,墓门两侧画有寺门卒、门亭长和神兽,主室中常画墓主人生前生活,如浩荡的车马仪仗 等,表现其权势地位和财富,以宴饮庖厨、乐舞百戏表现其豪奢等,一些重要部位还画有神话传说、历 史故事,表现封建道德观念,还有一些祥瑞画像等。

(四)帛画

我们所能见到的西汉帛画,就是在长沙马王堆汉墓及山东临沂金雀山汉墓中出土的几幅帛画。

长沙马王堆汉墓,是西汉初期长沙国丞相、软侯利仓及其家属的坟墓。
1972年发掘了一号墓, 墓主是利仓之妻辛追,随后发掘的二号、三号墓,墓主分1 别是软侯利仓及其儿子。
马王堆一号、三号 墓的内棺棺盖上,均覆盖着“T”字形铭旌帛画,全长2米左右,构图基本相同,分三段描绘了天上、人 间、地下的景象。
上段描绘日、月、升龙及人面蛇身的始祖神,象征天上境界;中段绘墓主人出行、宴 飨等人间生活;下段绘神怪、龙蛇、大鱼、大龟等地下(阴间)的生物,其主题思想是引魂升天。
画法是 先以淡墨起稿,再设色,最后墨勾轮廓线。
线条细劲流畅,设色以平涂为主,局部辅以渲染,使用颜料 以石色为主,有青黛、藤黄、朱砂、土红、银粉类等,至今仍十分鲜艳。
画面上人物形象突出,神情逼 真,各种神禽异兽姿态矫健,展现了画工丰富的艺术想象力。
整幅构图完整,主次分明、疏密有致;线 条遒劲有力,色调沉着典雅,技法既写实又夸张,风格刚健雄浑、华丽厚重。
帛画充分体现了西汉绘 画艺术所达到的高超水平。

二、雕塑艺术

(―)秦代雕塑

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即利用雕塑艺术为宣扬统一功业、显示王权威严的政治目的服务,在建筑 装饰雕塑、青铜纪念雕塑、墓葬明器雕塑等方面,都取得了划时代的辉煌成就。

最能代表秦代雕塑艺术成就的就是举世闻名的秦始皇陵兵马俑。
它充分反映了秦代雕塑工艺 的卓越技艺。
其中有武士俑七千多件,战车百余辆,战马百余匹,这是迄今为止全世界所罕见的规模 庞大的雕塑艺术杰作。
这些陶俑陶马,体形高大,形态生动,凜然屹立,神态威严勇猛。

秦兵马俑阵容庞大,组织严整,气势恢宏,是秦朝国力强盛的象征,高超的写实水平和对人物精 神气质的成功塑造,充分体现了那个时代雕塑艺术的飞跃发展和进步。

(二)汉代雕塑

西汉和东汉雕塑,主要包括石刻、玉雕、陶塑、木雕和铸铜等品种。
当时,雕塑艺术应用非常广泛,表现技巧迅速提髙。

石剎

汉代雕塑艺术的新成就,突出地表现在大型石刻作品上。
中国现存年代最早的一对大型石刻, 是原存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常家庄的牵牛石像和斗门镇内的织女石像,两者东西相隔约3公里。
牵 牛石像高258厘米,作跽坐状;织女石像高228厘米,作笼袖姿态。
这组石刻取材于牛郎织女神话故 事,均用花岗岩雕成,是中国早期园林装饰雕塑的代表。

陶塹

汉承秦制,西汉前期,某些军功显赫的将领及受封的诸侯王,也使用陶塑兵马俑随葬,以炫耀其 生前地位及权力。
西汉侍女俑,在陕西西安姜村、临潼均有出土,具有体态端庄、形象俊美的特点。
东汉陶塑品种增多。
有反映农业生产的作品,反映庄园经济及阶级关系的作品,反映家内劳作的作 品,反映医疗卫生的作品,反映娱乐生活的作品等。

木雕

汉代木雕继承了楚、秦艺术传统。
遗留至今的多属圆雕的偶人车马,木版浮雕仅在江苏盱眙东 阳及邗江胡场西汉墓中有少量发现。

鹌铜

汉代青铜雕塑以善于刻画特定人物的表情动态见长。
西汉中、后期,铜俑种类增加,东汉青铜雕 塑,有甘肃武威雷台汉墓出土的青铜车马仪仗俑群、湖南衡阳道子坪出土铜牵马俑、贵州清平坝出土 的青铜车马等。

武威雷台的铜奔马造型格外精美、构思特别奇巧,亦称马踏飞燕,通高34. 5厘米,作者运用浪漫 主义手法,设计了一匹飞驰电掣的骏马,三足腾空,一足踩在展翅疾飞的鸟背上,侧视的基本轮廊呈 倒三角形,具有强烈的运动感,被誉为汉代青铜雕塑的奇葩。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