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来独语|下山兰(兰花下山春兰连队战友)

“下山兰”,顾名思义是从山上下来的兰花。

今年仲夏,我偶得这两盆下山兰,它出自河南洛阳栾川伏牛山腹地。
这种叫“下山兰”的兰花,弥足珍贵,眼下在山上已很难找到,它曾经价格高得吓人。
我虽然爱兰花,但毕竟是个养兰的“半吊子”,根本没勇气去养下山兰。

据说,兰花有两千种,我养了近20年兰花,也就仅仅知道春兰(又叫草兰),建兰(又叫四季兰),墨兰(又叫岁兰),惠兰等,总共叫不上十种花名。
在我国的江、浙、粤等地,在养花人中有一个名头特别大的组织——“兰痴协会”,爱兰者众多。
汉语里不知有多少词汇赞美和诠释兰花,说它象征美好,高雅纯洁,典雅贤德,坚贞不渝;描写它芳香馥郁,气质淡雅;形容女子蕙质兰心,气质如兰;说男子像兰花一样,淡泊名利,温文尔雅。

兴来独语|下山兰(兰花下山春兰连队战友) 汽修知识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还有以兰比喻友谊的,自古就有把结交为手足之情的朋友称为“兰交”,“义结金兰”讲的是友谊非常深厚,成了异姓结拜兄弟。

下山兰本生于幽谷,与世无争,有没有人观赏,它都一样高尚典雅,有一种坚贞不渝的气质。

我看着花,体味其气质,自然就想到送我兰花的战友兄弟张世延,这兰花寄寓了他手足般的深情厚谊。
其实,在我心里,他就长着一颗素雅的兰心,人就像下山兰一样,纯厚、朴实。

在部队时,他是连队“给养员”,在军营,都称这个职务为“上司”,多少年后才知道其实是“上士”叫转了音。
当时,我在连队还算个“文化人”,常被司务长和炊事班请去,在他们办公室、操作间、饭堂等地方,写一些“勤俭节约”“为人民服务”以及关于后勤保障的标语和上墙制度等。
亲眼看到“上士”张世延工作的不易,他吃苦耐劳和精打细算的行为,让我感动。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全国都在“深挖洞,广积粮”“备战备荒”,部队吃粮也很紧张。
他积极执行连队过紧巴日子的决定,与司务长等一起想法大米换小米,大米换地瓜,让大家吃饱。
和炊事班战友一起把战士们周日打来的野兔加工储存好,好让大家多吃几顿荤腥,还想法去肉联厂买碎肉改善战士生活。
他平时有了烦心事,经常找我唠唠,常来常往无话不说,心里很近,久了,便成了好兄弟。

不觉间,一晃分别了43年,再相见时,我们早已年过花甲,世延更是满头银发。
这两年我们相聚三次,平时不断通电话,他还念叨要送兰花给我。
今年盛夏,与几位战友相约他家乡河南洛阳栾川山里避暑,在小住十多天里,看见世延为人做事与几十年前比有过之而无不及,手不失闲。
不知他这几十年学了那么多手艺,会修自行车、电动车、摩托车、拖拉机、汽车;还会修电视机、空调机、洗衣机等电器。
他闲不住,听说邻居家、亲戚家、工友同事家哪个机器不转了,就主动找上门儿干活。
现在那么大岁数了,身体也不太好,可还是那个急脾气,知道了就跑去给人家忙活。
有一天,他大侄子张晓伟说:“我小叔为了上午不误陪你们几个战友,今早六点前就敲门帮邻居修洗衣机了。
”年轻人告诉我,他干别人家活,比干自家的还认真,不管当工人,还是在政府机关工作,他几十年乐善好施,帮了多少家忙,谁也数不清。
他老说,“学手艺就是方便大伙的,不干,手艺不就白学了。

我每每端详这两株下山兰,好像听见世延说的话,就像看见他正在为邻家忙碌的身影。
他像一株还没有下山的“下山兰”一样,与世无争,耐得住风吹雨打,有没有人观赏,都傲立在山间。
叶子那样挺拔,性格那样娴雅,行为那样高洁……

(燕赵都市报 张世斌/文)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