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绿色的“钥匙”开始转动(钥匙河流金和湖北日报项目)

“不搞一致,不搞一样,要多个方案,设计要错落有致。
”11月下旬,天气一天冷似一天,从夷陵区住建局退休一年的工程师黄祖虎却精神头十足。
如今,他有了一份新工作——指导简垱河流域的人居环境改造。

“简垱河流域综合治理涉及七个村,道路刷黑已经完成了80%,人居环境改造基本上到了收尾阶段。
”黄祖虎告诉。

简垱河,旧称彭家溪,从鸦鹊岭镇海云村蜿蜒而下,经东西泉、金和、新场,汇入柏临河,最终流入长江。
眼下,一项探索性试点,正在这条地图上不起眼的小流域中烙下坚实印记。

夷陵:绿色的“钥匙”开始转动(钥匙河流金和湖北日报项目) 汽修知识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这个爪子大概有多重?”“九吨重。
”“九吨?哇!

隔着仓室的巨大玻璃,工作人员正操作推杆,控制一只巨大的铁爪不停抓取垃圾。
仓室内,生活垃圾堆积如山、正在发酵。
这里是10月底正式运营的宜昌市生活垃圾发电项目,其规模居鄂西地区之首。
项目选址,就位于简垱河流域的凤凰观村。

小流域生态脆弱,如何能承载如此大体量的垃圾处理项目呢?这与高水平保护密不可分。
项目副总经理吕少辉介绍,该项目生产运行所产生的渗滤液经深度处理后全部回用,实现了污水“零排放”。

除污水外,焚烧产生的有害气体和炉灰等也都实现了“零排放”。
每天,数千吨生活垃圾被“吃进去”,小小简垱河却波澜不惊、神采依旧。

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是转动“钥匙”的两股合力。
简垱河流域的金和村,人们用智慧农业,给高质量发展画出了“标高”。

村口的智慧农业展厅内,每个大棚的种植情况在大屏幕上一览无余,100多枚高清摄像头组成一张智慧云网。
金和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杨俊介绍:“智慧农业可以控水、控肥、控温,包括怎么下苗、怎么生长,以及如何进行质量安全管控、联农带农,都有一套全方位的展示。

金和村的蔬菜大棚不仅会“思考”,而且能“卖俏”,溢出屏幕的生态感,让订单量拉满。
这里每天为宜昌市区6.3万人提供健康优质的农副产品,依然供不应求。

如今,金和村的产业模式正在简垱河流域快速“复制”。
3万亩精品柑橘、3万亩精品粮油、1万亩精品蔬菜沿河铺展,让产业布局更优、规模效应更强、带动效益更好。

“就在家门口,方便嘛。
真正做好了的话,一亩田可以挣上十万块钱。
”金和村七组村民赵自龙笑道。

据了解,按照“生态第一、产业优先、基础跟进、党建保障”的思路,简垱河流域综合治理的蓝图初步绘就。
近三年简垱河流域规划实施项目64个,预计总投资48亿元,为乡村全面振兴筑牢根基。
(湖北日报客户端通讯员 刘望舒 陈铭 邹金浩 赵飞)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