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读
乱炖,是东北地区一道特色菜肴。看似杂乱无章,实则井然有序。猪肉、豆角、土豆、茄子、青椒等普通食材,荤素搭配,个性互补,形成了营养均衡的美味大菜。倘若将燕窝、鱼翅等无法协同的食材,强行放到大锅烩制,外表奢华无比,实则丢失原味,就是贻笑大方的瞎炖。
管理企业,如烹美食。食材固然重要,但能否将其合理搭配、有效驾驭才是关键。例如手中握有美团团购、美团外卖、摩拜单车等超级单品的美团,就因业务间失败的协同表现,导致巨额亏损、甚至逼得王兴用怒怼马云来转移视线。

类似案例还有不少,突出表现即在金融领域。近期,宜信将宜信惠民、宜信普惠、指旺财富三板整合,一时间,P2P业务体量惊人的宜人贷呼之欲出。甚至大佬唐宁也甲胄加身,走到前营。一系列动作,为不平静的金融业再添波澜。结合监管政策加码频频、宜人贷问题不断,唐宁整合之法会是一道业界乱炖吗?暗藏什么玄机,又能否扭转颓势?
作者:慢步
来源:铑财-铑财研究院
新经济新常态下,转型升级成为企业发展的主频词。不少企业重新调整战略业务,以此增加核心竞争力。
对于成熟企业而言,内部整合是一条重要路径。相比孵化、收购,打破条条框框,业务重组再分配,显然更有效率、更省成本、也更易驾驭掌控。
在整合中,不少企业孕育出新的机会动能。比如中信集团、青岛海尔在新金融、新智能制造等领域的突破。
图片来自网络
整合逻辑
基于此逻辑,近期宣布整合旗下业务的宜人贷,也得到了资本市场的垂青。
2019年3月25日晚,宜人贷官网发布消息称将进行业务整合:宜信惠民、宜信普惠两大板块将被整合纳入上市公司体系。宜信创始人唐宁将出任整合后板块的CEO。
整合之后,宜人贷作为上市公司,承担面向大众富裕人群财富管理、抵押及担保类消费贷款、融资租赁、中小企业贷款及其他相关服务或业务。
同时,宜人贷管理层也出现调整:曹阳将辞去COO和首席技术官(CTO)职位;宜人贷财务副总裁刘佳将与现任CFO丛郁担任联席CFO。
截止美国东部时间3月25日16:00,宜人贷以13.25美元价格收盘,较前日上涨15.72%。显然,对于上述调整,外界有不少期待,大佬唐宁的亲上阵前,也提振了多方信心。
不过,掌声过后的路怎么走呢?
仅凭一份通告和大佬前移是远远不够的。整合相当于炖菜,是一个持续过程,也是一个技术活,考验着实力、耐心、策略、眼光。若实力不足或方法失误,则可能希望越大,失望就越大。
业绩难题
站在希望与失望的十字路口,宜信的过往表现值得考量。
首先需要思考一个问题,宜信普惠是宜信的线下资产端,宜信惠民和指旺财富是其线上理财端。三者整合,相当于把集团涉及P2P的所有业务都放到了宜人贷一家身上。
为何要把所有鸡蛋,放到一个篮子里?且还是一个似乎不太结实的篮子?
作为宜信旗下P2P业务的抓手,宜人贷名声在外,堪称业界前辈,其财报也一度成为投资者判定网贷行业的“风向标”。
不过,近期披露的业绩,让其跌落神坛。
宜人贷2018年财报显示,在营收方面,2018年第四季度,宜人贷净收入总额为12.7亿元人民币(1.8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18.2亿元下降30%。2018年全年,宜人贷净营收为56.207亿元人民币(约合8.175亿美元),较2017年仅微长1%。不过相比净利润,这样的营收数据已经很不错了。
在净利润方面,宜人贷2018年第四季度净利润为3.3亿元人民币(482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4.5亿元人民币下降26%。2018年全年净利润为9.666亿元人民币(约合1.406亿美元),较2017年下滑30%。
净利润下滑三成,能称得上暴跌了。刺眼数据,难免引发质疑:发展不顺的宜人贷,还有并入的价值吗?又如何消化这些新板块?
回答这些问题,先来看看是何原因导致了差劲业绩。
一切,还要从具体业务说起。
具体业务不力
公开资料显示,宜人贷的收入来源主要为贷款便利服务费、贷后服务费、账户管理服务费。业内人士明白,这三大收入均与宜人贷的贷款发放量息息相关。在此方面,宜人贷的数据并不乐观。
据宜人贷财报显示,2018年全年,宜人贷发放贷款386.06亿元人民币,较上一年度的414.06亿元人民币,减少7%。第四季度,宜人贷发放贷款83.67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同期的134.39亿元,同比下滑37.7%。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下滑趋势是从去年第三季度开始,宜人贷的贷款撮合量大幅下滑,环比近乎腰斩,撮合贷款总量为65.46亿,贷款人数为9.64万。
贷款发放量的减少,直接导致了三大业务收入的下滑。
被贷款发放量影响的,还有逾期率。
截至2018年12月31日,宜人贷M1、M2、M3(即逾期15-29天、30-59天和60-89天)逾期率分别为1.0%、1.9%和1.8%。而在2018年第三季度,该数据分别为1.1%、1.8%和1.5%。
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宜人贷M1、M2、M3逾期率上行趋势明显。其中,逾期30-59天和逾期60-89天的较2017年同期的逾期率,分别增长111%、157%。
对此,宜人贷方面承认,逾期率的上升是由于贷款量增长放缓以及公司资产信贷业绩的持续变动。
众所周知,逾期率一旦上涨,代偿金额必然飙升。自P2P行业强监管以来,代偿指标成为平台信披的关键指标之一,代偿金额提高后,P2P平台风险隐患则会水涨船高。
数据显示,近一年来,宜人贷披露的代偿金额显著增加。尤其是2018年下半年,根据统计,2018年第四季度,宜人贷代偿4454笔、代偿金额1.33亿元,相较第三季度的代偿2978笔、代偿金额6324.24万元,分别增长了49%、111%。
更为严重的是,进入2019年后,宜人贷代偿金额升高趋势没有停止。今年1月、2月,宜人贷的代偿数字仍在上涨,两个月代偿金达8436万元。
综合来看,宜人贷2018年的表现难称成功,这一颓势甚至蔓延到2019年,这或许是唐宁进行整合的最大原因。
不过,解决问题固然急迫,但还是要逐本溯源。纵观整合成功的企业经验,两方面因素至关重要:1、贴合行业发展趋势、2、具体业务端的协同互补共赢性。
从此来看,唐宁的整合法是否是有效,还要打一个大问号。
图片来自网络
政策严管
先来看行业趋势,政策收紧,是宜人贷2018年业绩不佳的外部原因。
2017年12月1日,央行、银监会联合发布了《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严格从准入牌照、年化利率、砍头息、贷款用途、融资渠道、助贷模式等多方向提出明确合规要求。
这直接导致网贷业务整体大刹车。网贷之家发布数据显示:2018年全年网贷行业成交量1.79万亿元,相比2017年全年的网贷成交量的2.8万亿元减少了36.01%;2018年底的网贷行业总体贷款余额下降至7889.65亿元,同比下降24.27%。
强监管巨大成效之下,问题平台纷纷关闭。尤其在7月份,问题平台数高达165家,超过上半年问题平台数总和。值得注意的是,宜人贷的第三季度(包含7月),也是业绩滑坡最大的单季。
更大的考验,还在后面。
2019年1月,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向各省互金整治小组办公室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实P2P网络借贷合规检查及后续工作的通知》,要求每家P2P平台业务规模、出借人数以及借款人数实现“三降”。
这意味着强监管态度仍在加强,降规模成了头部企业的一项紧箍咒。显然,这对将集团所有P2P业务纳入自身的宜人贷来说,压力不小。
有业内人士表示,根据监管要求,一个公司下只允许一个主体备案。宜人贷业务重组的原因是为应对监管要求,同时可节约一些运营成本及相关牌照的费用。但整合带来的庞大体量,也易使其成为监管重点。三降趋势下,未来宜人贷的业务仍将承压。
此外,1月下旬出台的《关于做好网贷机构分类处置和风险防范工作的意见》指出,应积极引导部分机构转型为网络小贷公司、助贷机构或为持牌资产管理机构导流等。
也就是说,以后P2P平台的放贷资金来源是金融机构,而不是普通小白散户。这也意味着平台将主要发挥平台助贷的属性。
这对整合后的宜人贷也说,也是不小的挑战。从2018年报来看,拍拍贷、小赢等竞品助贷业务发展迅速,宜人贷与之差距较大。
同时,新纳入的宜信惠民有两家主体:指旺财富和星火金服,都有出借业务。资金来源成了最大的考验,监管层已明确不鼓励使用老百姓的钱,那么资金从哪里来?如何解决资金来源的持续多元化,成了宜人贷一个更重要的问题。宜人贷在财报中表示:“2018年,宜人贷与多家领先金融机构及银行达成合作。不过究竟是哪些家机构,具体有多少金额外界不得而知。
这个问题足够敏感,不过,尚有时间来改变。相比之下,下面的问题,就更显急迫。
据财新4月3日发布称,P2P备案工作或于2019年下半年开始启动试点。监管层正在酝酿要求平台需计提不同层级的风险准备金和风险补偿金。
显然,纳入三大板块的宜人贷,需要面对监管层业务、财务层面的重估。这对其今后的发展影响究竟如何,有待检验。
一定意义上说,宜信唐宁的上述板块调整,有应对、顺应行业监管的初衷所在。只是梳理之下,这种业务规模提升似乎显得有些被动、仓促,甚至还有面临不少新的监管风险。能否发挥协同效应、提质增效,还需要时间的考验。
图片来自网络
投诉高企
再来看业务端的协同共赢性,似乎也不容乐观。
无论是三大板块,还是宜人贷的业务表现都难言乐观。
先说宜人贷,在2018年最受诟病的,便是高企投诉。
2019年央视315晚会曝光“网贷砍头息”、“714高炮”中,发布中董女士当初只是贷款7000元,砍头息、逾期费用3个月滚到50万,涉及不少P2P平台。
所谓砍头息,是指放贷机构放贷时先从本金里扣除利息。
近日,多位消费者投诉称,他们在宜人贷平台借款,宜人贷隐瞒巨额服务费,涉嫌收取“砍头息”,而且存在过度催收等违法违规行为。
中国消费者报发布,消费者李先生在聚投诉平台称,他申请借款3万元,分24期还款。宜人贷通过恒诚科技发展(北京)有限公司实际打款30000元,但借款合同里显示33700元,虚增合同金额达3700元。
李先生表示,借款合同显示11.0%年化利率,按此计算,每期的还款金额是1398.24元,24期总还款额是33557.76元。可是,实际上每期还款额是1816.69元。每期要多还418.45元,比招商银行贷款计算器算出的金额多出还款金额10042.80元。“发现问题后,我在还款3期后停止还款。目前,我的剩余未还本金是24549.93元。但宜人贷要我还款53290.04元,利息金额高达28740.11元,利息金额高于剩余未还本金,综合利率达46.07%。”李先生说。
需要说明的是,这远超年利率24%的保护红线,也超过最高人民法院36%的民间借贷利率红线。
不过,宜人贷客服却表示,公司在开展业务中,借款人承担的借款利率在11%-12%左右,符合法律规定。此外,平台提供了信息搜集、信息公布、资信评估、信息交互、借贷撮合、贷后管理等一系列服务,因此平台会收取一定的服务费用。李先生的年综合费率约为22.68%(四舍五入计算),符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
宜人贷客服称,宜人贷年综合费率包含所有费用,借款操作时已进行页面告知(年综合费率、月还款金额、合同金额、到手金额、期限),未超36%的标准,不属于高利贷。
宜人贷的上述回应,引起了舆论更强烈质疑。在业内专家看来,这显然属于偷换概念。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刘俊海表示,根据2015年出台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七条,借据、收据、欠条等债权凭证载明的借款金额,一般认定为本金。预先在本金中扣除利息的,人民法院应当将实际出借的金额认定为本金。“显然,计算利率的标准只能是本金,不应该包括各种服务费用。如果要收取服务费的话,平台应该明示并一次性收取,不该计入合同金额计算利息。如果既收钱又收利息,对消费者不公平。”刘俊海说。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管晓峰也认为,上述平台虽没有将利息在本金中预先扣除,但却将服务费用增加到本金中,一起计算利率,这是变相的收取砍头息,明显违反最高人民法院相关司法解释精神。消费者对这种实际利率超过36%的部分,可以不用偿还。
同时,有消费者投诉称,宜人贷业务员在贷款时说没有任何手续费和平台费,贷款后才发现有好几万元的信息咨询费,这属于虚假宣传,合同欺骗,要求取消贷款合同。
在华声在线投诉直通车平台上,关于宜人贷的有效投诉量1829件,有效解决162件,有效解决率不到10%,投诉中有不少涉及巨额服务费。
巨额服务费,只是其高投诉的缩影。
近年来,宜人贷近来多次被举报存在向借款人发放高利贷、收取砍头息、进行暴力催收、欺骗用户等违规行为。聚投诉上搜索宜人贷,投诉贴达到2700多条。仅3月27日当天的投诉就超过了20条。
高企的投诉量背后,市场消费者的不满情绪也在酝酿,这种情绪也映射到了监管层上。
不难看出,宜人贷的高投诉量,不仅是对消费者的不尊重、也是对行业、对监管层的漠视,对金融事业同样会造成不良影响。如何坚持行业操守、如何合规经营、长久发展,值得宜人贷以及其背后的宜信系深思。
以上种种,都表明了宜人贷正走在下坡路、且问题缠身。如此状态,是否真的适合引入宜信其他业务?
何况,宜信惠民、宜信普惠这两大板块也有各自麻烦。
宜信惠民麻烦不断
先来看宜信惠民,同为宜信系网贷业务旗下的平台。宜信惠民有两家主体:指旺财富和星火金服。两家都拥有出借服务,并且标注网贷合作方均为宜信惠民,存管系统为广发银行。
相比宜人贷,宜信惠民的实力则弱了不少。资料显示,截至2月28日,宜信惠民累计借贷金额为2376.7亿元,宜人贷累计交易总额为1127.51亿元,是宜信普惠的一半。不过2017年,宜信惠民的净利润为1.76亿元,而宜人贷的净利润是13.72亿元,两者相差8倍。
宜信惠民会给宜人贷带来多大帮助,不得而知。但从其代偿金额来看,或许还会拖宜人贷的后腿。
中国互金协会信披系统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0月31日,宜信惠民累计借贷金额2301.2亿元,借贷余额382.9亿元;累计借款人数337.8万人,累计出借人数120.1万人;累计代偿金额38.2亿元,累计代偿笔数27.7万笔。值得注意的是,其累计代偿金额是宜人贷的35倍。
宜人贷在互金协会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0月31日,宜人贷的累计借贷金额1033.9亿元,借贷余额475.8亿元;累计借款人数140.8万人,累计出借人数157.7万人;累计代偿金额1.08亿元,累计代偿笔数0.46万笔。
宜信惠民累计借贷金额是宜人贷的2.2倍,累计借款人是宜人贷的2.4倍,但净利润却更低,显然不寻常。这也是外界质疑宜信惠民资产没有宜人贷优质的主因。
图片来自网络
而代偿金额对P2P机构的风险,在上文中已有阐述。问题是,代偿金额高企的宜人贷就像一尊泥菩萨,宜信惠民的并入,更让其风险上升。
宜信普惠违法问题
再来看宜信普惠。
其借款业务分为个人信用、企业信用、车辆融资租赁、农业融资租赁以及房产抵押借款。相比资金端的宜信惠民与宜人贷,宜信普惠则更加倾向与资产端。
虽然发力方向不同,但宜信普惠遇到的麻烦同样不少。
就在315晚会结束后不久,宜信普惠怀化分公司因涉嫌开展非法金融活动,已被当地有关部门查封。
据了解,湖南省怀化市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等下发《关于取缔和打击非法开展金融业务活动的交办函》。
函中内容显示,“据调查,宜信普惠信息咨询(北京)有限公司怀化分公司因涉嫌非法开展金融业务宣传等非法金融活动,请予办理。”落款时间为2019年3月20日。
3月21日,宜信普惠证实此监管文件,其称:“经初步核实,图片拍摄于2019年3月20日,怀化市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和P2P网络借款风险专项整治小组,针对当地网贷机构开展了一轮排查工作。宜信普惠当地分公司积极配合排查工作,暂时停止营业,相关负责人已赶赴当地,同监管部门进行进一步沟通。”
如此看来,相比业绩下滑、乱象不断的宜人贷,宜信惠民、宜信普惠的日子也不好过。看似强强联合,实际上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这种情况下,很难说整合会有多大的协同共赢性,同时还增加了问题聚合,提升了宜人贷的突发危机几率。
“财务报表合并,对于上市公司宜人贷的业绩会有重大影响,如果其他附属公司盈利能力强,对于宜人贷的业绩肯定是利好;但若盈利能力差,也可能会成为宜人贷的负担。”网贷之家研究员刘美茹表示。
更大利空
值得注意的是,3月6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发布《关于网络借贷不实广告宣传涉嫌欺诈和侵害消费者权益的风险提示》,要求各会员机构严格依法合规经营,不得从借贷本金中以先行扣除利息、手续费、管理费等费用的方式直接或变相收取“砍头息”。
这对利润高度依赖“服务费”、“砍头息”质疑缠身的宜人贷而言,是一个大杀利空。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之下,其打擦边球的风险成本会越来越高。
可见,宜信唐宁的整合之法,还蕴含着不少的风险变数。
唐宁的算盘与风险
问题来了,鸡蛋放在不同篮子里,会更安全,尤其是每个篮子都不那么稳固的情况下。唐宁想必对此心知肚明。强行将三者合并,其中又有什么名堂?
图片来自网络
宜信相关负责人曾表示,本次业务整合能够对宜人贷现有产品和服务进行很好的补充。整合完成之后,公司将有能力为广大借贷和财富管理用户提供更丰富的产品与服务。此外,整合双方团队和资源,不仅能优化线上线下协作运营,还能创造更大的规模化效应,为公司提供进一步的成本优化的空间。
但在外界看来,“新宜人贷”的CEO唐宁的想法,或许并没那么单纯和简单。
首先,宜人贷在年报披露的同时宣布整合业务,能有效转移外界对其2018年净利下滑一事的关注,从资本表现来看,唐宁这一步走的相对成功。
另一方面,正如上文所言,2019年相关部门对互金平台的监管并未松懈,备案也在按部就班的进行。按照P2P网贷备案的市场预期,一家公司旗下只允许一个主体备案。因此,唐宁此举有可能是为了提前规避风险。
可见,唐宁对宜信P2P业务的整合,短期内确实有利好。但长期来看,无论是宜人贷净利下滑、投诉频发、风控不力、代偿风险,还是宜信惠民资产优质性不足,以及宜信普惠遭到整顿,都增加了整合后聚合的衍生风险性。
同时,尤其是2019年在有关部门接连出台“双降”、“三降”等政策,对P2P行业进行规模控制,作为P2P行业的一员,宜人贷的发展也势必受限。
值得强调的是,从某种角度看,唐宁本身或许也是风险之一。
资料显示,唐宁担任法人的公司共85家,涉及的关联风险共581起,其中包括投资红黄蓝所涉及的风险等。
如何驾驭
从此来看,唐宁的如意算盘,不是那么单纯、也不是那么简单。同样,也不是前景明朗,能否真正如意,还有待时间的考量。
不过,利空之外,也有利好。
有关部门的规范,并不是为了管死行业,而是为了让其更健康发展,从而推动我国普惠金融事业。
早在2015年,有关部门便制定了《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作为新兴的金融业态,P2P网贷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优势,在实现普惠和服务小微方面有明显的优势,逐渐成为传统金融服务的有力补充之一。
显然,P2P可以将普惠金融带给更广泛的人群。201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解决好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随着国家政策对普惠金融的支持力度的加大,P2P网贷将迎来更多发展机遇。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董希淼认为,随着监管政策不断收紧,互金行业将迎来清盘,而这实际上对互金行业头部平台是有利的,随着网贷行业持续出清,规范运营的互金平台将取得竞争优势。
所谓不破不立,颇而后立。对于宜人贷也好、对于唐宁也罢,机遇挑战之下,整合是一个突破路径。但问题的关键在于,是否潜心、是否认真的抓住整合核心:抛弃往期野蛮打法,顺应政策、行业趋势,纠正业务端的违规行为、认真打磨合规有品质的产品服务,真正发挥协同共赢效应,以此来思考新的破局之径。
风口之上,懂得飞行之美,波涛之间,方显驾驭价值。如何驾驭体量庞大且问题聚合的宜人贷?宜信这艘金融大船又将驶向何方?唐宁及其团队正在书写答案。铑财将持续关注。
本文为铑财原创
如需转载请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