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系统思维夯实基层之治(基层党建乡镇培训强化)

着眼关键之人,建强基层骨干队伍。
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关键在人。
要紧抓村干部这一关键,坚持素质提升、考核管理、后续储备多措并举,锻造一支高素质基层干部队伍。
抓培训锻造领头雁。
注重提升培训吸引力,综合采用身边典型案例教学、情景演练式教学、强村跟班培训、体验式蹲点培训、兵棋推演、导师帮带等六大培训形式,针对经济建设、集体经济、农村实用技能培训等基层迫切的培训需求,集中授课和现场教学相结合,组织开展专项培训。
抓考核管好排头兵。
创新制定“三张清单”量化考核细则,抓早抓实抓具体,“负面清单”用活反向约束,明确“不可为”的工作红线;“正向清单”强化责任意识,明确“必须为”的工作底线;“激励清单”激发内生动力,明确“我要为”的工作动线,健全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助推村“两委”干部敢为善为。
抓引育储备后备军。
引育结合蓄足村干部队伍源头活水。
按照政治过硬、能力突出、群众推荐的原则,注重从优秀年轻党员、专业人才中择优培养。
健全完善在外优秀人才库,按照专业、地域、资源等要素进行分层分类细化管理,针对性加强和在外优秀人才的感情沟通,用乡情吸引人才返乡参选。

着眼系统之治,完善基层治理体系。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有机整合,凝聚合力,加快推进数字赋能、专业执法、组织覆盖,不断夯实筑牢基层社会治理根基。
推动基层治理高效化。
结合乡镇管理体制机制改革,聚焦乡镇党的建设、经济发展、民生服务、平安法治等最基本、最关键的职能,厘清内设机构权责边界,细化部门权责清单、职责边界清单,实行扁平化管理,提高部门内部、部门之间的运转效率,构建职责明晰、协作配合、便民高效的基层管理体制。
推动基层执法专业化。
规范建立权责明晰、上下贯通、指挥顺畅、运行高效、配合有力的乡镇综合行政执法体系。
加强乡镇综合执法队伍能力培训,重点围绕行政执法、文书制作、案卷立卷等开展实操培训,提升基层行政执法水平。
建立乡镇综合行政执法县乡联动机制,打通行政执法中梗阻,确保乡镇赋权后“放得下、接得住”。
推动网格管理数字化。
积极探索数字化网格治理新模式,依托智慧党建平台,推进网格管理服务标准化、数字化建设。
构建市级多部门参与、全领域覆盖的数治体系,深度整合部门业务资源,打破部门数据信息壁垒,将网格数据归纳整合,实现“一张网格治全局”。

着眼基础之物,强化基层工作保障。
基层工作千头万绪,需要有后勤保障和物质供应方面的强有力支撑,保障基层工作有效开展落实。
建强阵地强功能。
按照“去行政、提服务”的建设标准,对党群服务中心挂牌标准、功能设置、版面设计、服务引导等模块进行统一规范,丰富完善日间照料、卫生医疗、文体活动和修锁、理发、快递等生活服务功能,为村级工作开展提供场所保障。
加强保障提待遇。
整合财政、发改、交通、水利、农业农村等部门政策项目资源,加大资金、项目向农村基层倾斜力度。
探索“基本报酬+奖励报酬+绩效报酬”的方式,进一步优化村级干部工资结构,提升待遇报酬和保障,尤其要在绩效报酬上下功夫、做文章,将产业发展作为提高集体经济和自身收入的重要途径,外给自足强化基层工作保障。
做强经济增信心。
构建县级统筹指导、乡镇研判监管、村级主导发展的三级联动产业发展格局,按照地缘相近、产业相连、资源互补、人文相通等原则,探索成立党建引领产业示范片区党委,通过党建引领助推产业抱团发展,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强化经济自我保障能力。

以系统思维夯实基层之治(基层党建乡镇培训强化) 汽修知识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着眼务实之效,提升基层党建效能。
组织部门作为管党治党重要部门,要坚持虚功实做,突出“以成效论英雄”的成果导向。
注重强化制度执行力。
坚持以监督指导助推制度落实,成立基层党建督导组分包乡镇(街道),针对党务工作和制度落实开展常态化监督指导,规范落实“三会一课”等党内政治生活制度,全面提升组织生活质量。
广泛推行“好媳妇”“好婆婆”“五星党员、十星农户”等评选表彰机制,提升基层组织凝聚力、号召力。
注重强化成效表现力。
结合每季度县乡两级开展的“五星”支部创建拉练观摩活动,采取“听、问、看、测”四步走的方式,全面评价展示基层党组织在产业发展、文明乡风、基层治理、人居环境、群众服务等方面取得的新成效,全面展现乡村建设新面貌,推进党建引领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
注重强化为民服务力。
依托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和村级党群服务中心,向群众提供帮办、代办、咨询等便民服务。
紧贴群众实际需求,常态化开展党员志愿服务、送戏下乡、义务送诊等民生服务,提高服务群众能力和水平。
结合“干部包片、党员联户”机制,常态化开展困难群众结对帮扶工作,及时帮助解决群众燃眉之急、迫切之需。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