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都区21个镇区游园137个村居游园 惠及附近居民

赵慧 通讯员 段秀飞

从“荒”“乱”“差”到“绿”“秀”“美”,从“可远观”到“能融入”……如今,一个个四季有绿、功能齐全的游园在殷都区内遍地开花,既满足了人们休闲、娱乐、健身、改善人居环境等多重民生需求,也成为提升生态景观、提升全区品位,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生动注脚。

北蒙公园位于殷都区北蒙办事处西侧,超过40亩的草坪生机勃勃;龙柏、油松、大叶女贞等几十个品种2000余株苗木在这里落地生根绿意盎然。
凉亭错落有致点缀其中,步道蜿蜒曲折延伸至公园各个角落,小广场、乒乓球台、健身器械成了群众强身健体的好“伙伴”。
对于家门口的这个游园,居住在附近的村民都赞不绝口,纷纷表示园子设计得很用心,休闲椅、太阳能路灯等设施都很齐全。
每天走几分钟就能到这里,吹着风,和老邻居们聊聊天,一整天的暑气都消了。

殷都区21个镇区游园137个村居游园 惠及附近居民 范文模稿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这个公园能够辐射附近的前皇甫村、后皇甫村、枯河村、秋口村等9个村8000多人口。
每天早晚大家就聚集在这里跳广场舞、散步、打乒乓球,热闹得很,是利用率非常高的一个游园。
”殷都区北蒙办事处农业办主任王朋松告诉。
任谁也想不到这片紧邻邺城大道生态廊道的77亩土地能变成如今的模样。
王朋松介绍:“北蒙公园所在这片土地以前由于疏于管理,一部分处于荒废状态,一部分则是环境差。
今年3月份,我们按照区整体创建森林城市方案要求,决定对这片土地加以规划利用,聘请专业人员进行设计、加紧施工。
4月中旬,这座公园建设完工并正式开放。
从以前只能远观,成为群众能够融入其中的游园。

殷都区林业局的工作人员表示,该区已经建成的游园大部分都是利用“荒”“乱”“差”的土地进行改造建设,给群众带来了娱乐、休闲便利的同时,也给全区的面貌带来了“点石成金”的变化。

水冶镇小坟村也有了游园。
“这里以前就是村口的一片普通土地,由于地势原因,一面紧邻深沟,有的地方有人打理,有的地儿没人打理,给人感觉比较荒凉。
”小坟村党支部书记郭用福指着村口的游园说,“‘创森’工作开始以后,我们就想着把这块土地改造一下,给村民创造一个纳凉、休闲的好地方。
”于是,今年3月中旬,郭用福和村党支部委员王明州等人一起设计了村口的小游园。

虽然面积只有6.5亩,但是这个游园充分体现了“小而美”的特点。
游园北侧是一条花岗岩铺设的长廊,两侧藤蔓植物正奋力沿着廊柱向上攀爬;长廊中心点上是一座古色古香的六角凉亭,凉亭四周栽种着牡丹;东侧紧挨村民房子是一排竹子,竹影影影绰绰;其余地方则是草坪,草坪上点缀着樱花树、银杏树、龙柏等各种苗木三四十种,花砖铺设的步道穿过草坪,别有趣味。
王明州指着小游园的西侧和南侧说:“西边的污水处理系统建好后我们会一并绿化,同时利用处理后的污水供公厕和绿地灌溉使用。
南边那一块洼地未来计划建设成水塘,四周再建设一圈步道……”郭用福和王明州将他们心中的游园模样一点一点描绘出来,语气中充满了希望。

“改造之前,村口这里就是一片荒地,不好看。
如今你看这树啊、凉亭啊,古色古香的,与周边环境协调统一,感觉焕然一新。
俺村的老人孩子都愿意到这儿来看景儿。
”一位路过村口的村民对这个游园赞不绝口。

据了解,自我市开展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以来,殷都区政府在整体“创森”方案中明确镇政府所在地要新建面积合计不小于50亩的游园,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农村社区每村建设面积合计不小于3亩,每园不小于1亩的游园。
殷都区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要求这些游园建设要边界清晰、环境优美,绿化面积在60%以上,乔灌草结合,常绿树种最低30%,配套设施完善,有专门队伍管理,满足群众可进入、可休憩的需求。
”今年3月至4月,殷都区多次组织人员进行实地调研,游园建设高潮迭起。
各个乡镇及农村社区根据各自实际情况,因地施策,规划建设游园。
各级政府负责游园建设的工作人员也互相“取经”,取长补短,形成了比、学、赶、超的建设局面,游园规格也得到了提高。
镇区游园由开始的11个增加到21个,面积也由原来的100多亩增加到了现在的1200多亩;村级游园由原来的90多个增加至目前的137个。

截至目前,殷都区已经建成乡(镇)级游园21个、村级游园137个,游园已完成面积达到1723.8亩。
放眼殷都,21个镇区游园、137个村居游园如绿玉般遍布乡间。
出门见绿,步行不远就有游园,车在路上走,人在景中行,群众正越来越多的享受到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成果。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