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去的铁道兵军车解放CA10作者:铁67团汽车连 徐华贵
解放CA10型载货车,是以苏联莫斯科斯大林汽车厂出产的吉斯150型载货车为蓝本,由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的。该车采用后桥驱动,空车重量3.9吨,装有直列水冷六缸四冲程汽油发动机,功率为66千瓦(90马力),最大速度为65公里/小时,载质量为4吨,每百公里油耗29公升。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这种汽车年产量仅三万台。由于铁道兵担负的铁路建设是国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铁路工程建设运输任务繁重,当年除野战军摩托化部队配备了解放CA10汽车外,只有铁道兵部队才配备了这种车型作为军车,为铁路工程建设服务。汽车兵无疑是铁道兵中的技术兵,能够分配到汽车连队,既是铁道兵战士的一种梦想,一种幸运,也是一种人生际遇!
当我们1971年的那批新兵在河北省涞水县结束新训后,懵懵懂懂地登上了一辆军车,拉进了太行山深处的一处营地。下车时,看见操场上整齐地停放着一排排军车,心里暗想:莫不是我们被分配到了汽车连!
铁道兵共有14个师,每个师5个团,每个团都设有汽车连,每个师还设有汽车营。汽车连队配备的车辆大部分都是解放CA10大箱车和翻斗车。我们被分配到了铁道兵14师67团汽车连。新兵们到汽车连后,先进行政治思想教育,然后步行拉练到正在修建的京原铁路云彩岭隧道出口67团四营驻地,与施工连队战友一起,参加隧道施工锻炼。施工锻炼结束回到连队后,开始了紧张的汽车构造和原理的理论学习。从解放CA10汽车发动机四冲程原理,到车架、传动、转向、制动、供油、点火系统的构造,老兵和职工师傅一一讲解,新兵们边记笔记、边熟悉、边思考。理论学习完成后,我们开始学习驾驶技术。人生第一次坐进汽车驾驶室里,双手握着方向盘,心中那种自豪感油然而生。左脚踩下离合器、右脚踏在油门上脚尖踩下起动机发动汽车、握紧方向盘、双眼直视前方、挂上一档、松开手刹、慢慢松开离合器,教练在副驾驶座上一遍遍地把这些汽车起步知识传授给我们。“亥”字打头的铁道兵车牌号码,在全国只要有修铁路的地方都有身影。由于铁道兵铁路工程建设时间紧、任务重,汽车兵是施工的先行兵,山路、险路、无路,钻山沟、过河流,都是一往无前,所以锻就了汽车兵的驾驶技术在军地是出了名的高超,突出表现在一个“快”字上。解放CA10的最高时速是65公里,而我们只要在稍好一点的公路上,时速都没有低于过60公里的。当年在修建京原线和沙通线的战场上,社会上就流行有“老大飞(亥1),老二追(亥2),小三(北京军区车辆甲3)像乌龟”的顺口溜,足见“亥”字号铁道兵车辆“飞快”的厉害!
为了让车辆既跑得快又能保证安全,我们把气喇叭调得又脆又响,把刹车调得又灵又稳,把转向系统调得万无一失。解放CA10汽车的各项性能在当时也是首屈一指。我们能在施工工地冒着开山炮飞石驾驶着翻斗车来回运送石渣、水泥;我们能开着仅4米长的大箱车运送12.5米长的钢轨。我们曾参加全师千台车到密云抢运水泥至承德,我们也曾参加唐山抗震救灾于危难险急之中。我们曾飞驰于太行山、燕山之间运输施工材料,我们也曾奔波于燕赵大地为施工部队运送后勤保障物资。解放CA10军车,既是我们参与铁路工程建设战斗的工具,也是我们练就一身驾驶和修理本领的座驾,我们心仪它、爱护它、珍惜它。不论是冰天雪地的寒冬,还是骄阳似火的盛夏,只要出车回到车场,我们都要清洗它,保养它,从不让它带病上路。铮亮的车头保险杠上喷印的“突出政治为革命开车”九个大字,深深地铭刻在我们的脑海里,也是我们前进方向的指南针。从天山南北,到长城内外,在铁道兵修建的千里铁道线上;从隧道凿通,到钢轨铺架,在铁道兵修建的铁路工程现场,无不留下解放CA10军车的轰鸣声、喇叭声和车轮印。从一颗颗小小的渣石,到一根根长长的钢轨;从一包包百斤重的水泥,到一台台几吨重的机械,都是解放CA10军车,用它那钢铁般的肩膀默默地担起!
如果说“逢山凿路遇水架桥,铁道兵前无险阻,风餐露宿栉风沐雨,铁道兵前无困难”是铁道兵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那么,铁道兵军车解放CA10亦是践行这种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的重要功臣之一!
2024年1月23日于武汉照片由作者提供

编辑:乐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