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羌人创造的各种艺术中,羌族水磨漆具有很高的艺术地位。至今仍有民间艺人较为完好地保存着这门技艺的原始风貌,可谓民间漆艺的“活化石”。

羌漆历史悠久,可追溯到距今7000多年的夏商时期。《史记》记载:“漆之为用也,始于书竹简,而舜作食器,黑漆之,禹作祭器,黑漆其外,朱画其内”。据此可知,古羌水磨漆工艺在北川民间流传已有5000年的历史。
“水磨漆”,顾名思义——就是用水磨制作而成的一种漆器工艺,它具有其它漆器工艺所没有的特点。羌族水磨漆艺继承和发扬了祖先流传下来的传统工艺,产品古朴典雅,工艺精湛,色彩绚丽,富丽堂皇,所绘山水具有中国画写意风格,人物、花鸟形象生动,产品表面光亮如镜,细如绸、画如生、耐高温等多种特点,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堪称中国漆器一绝。
2009年7月,羌族水磨漆艺被列为第二批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经过北川水磨漆艺人几十年来坚持不懈的努力,现已制作出不少质量上乘的水磨漆家具及工艺作品,给人们以美的享受。
北川羌族的说法:“如果家里没有像样的水磨漆器,就不能算富裕。因为无论是生活中,还是接媳妇、嫁女儿的大事,都要用到传统水磨漆器。”
水磨漆艺制作全部由手工操作完成,从制胚开始,要经过打磨、补灰、裱布、刮厚灰、制漆、刷漆、打磨、漆画、干燥、磨砂、抛光等,最简单的也有几十道工序,复杂点的工序至少要上百道。
仅抛光打磨一项就有近10道工序。短则一个月,可完成一件漆器,若天公不作美,漆无法全干的情况下,工期将被无限延长。
在漆器制作中起决定性因素的当然是漆本身。四川天然生漆,产于青川、平武,生长于青藏高原山脉1800米左右,漆酸香味浓、光亮度好、干燥性佳。水磨漆采用的是北川当地的“七分漆”,它最能凸显出羌族水磨漆艺的特色。
所谓的“七分”是指采一斤的生漆,熬出来有七到八两的成漆,是做水磨漆艺最好的漆。北川制的漆抛光度和耐磨度都相当好。
生漆是自然的馈赠,那制作大漆,就是一个完全利用天时、尊重规律的过程。从大自然中汲取的水分、温度,会让生漆从里到外全面干燥,无论是哪一个元素的缺失或变化,都可能让生漆制作前功尽弃。
漆制好后,进入到上漆打磨环节。这也是水磨漆艺的第二个特征:繁杂的抛光打磨工序。
第一次上漆称为“上厚灰”,即用生漆、石膏、瓦粉、瓷粉等混合调成泥状,在胚胎上厚厚打上一层底。晾干后,将胚胎放入水中,用红砂石、砂纸等磨粗灰,进行第一次水磨;之后再上一次漆后,又要用麻柳树制成的木炭,细细打磨;等所有工序完成后,还要多次用草灰、人头发、手掌打磨抛光。
这是个繁琐而且重复的工作,根据胚胎的形状及程度,反复打磨,直至漆器表面光亮如镜。而在这个过程中,水的神奇作用,就凸显出来了。
而众多工序中,羌族水磨漆艺的“盖面漆画”被称为漆艺一绝,趁漆未干时便在漆器表面作画,讲究下笔稳健、力度适中、一气呵成,并且速度一定要快,以达到“漆干画干”浑然一体的艺术效果。
北川水磨漆独具特色,其工艺美术品畅销国内外,古今中外享有盛誉。
(来源:北川文旅)
-或许你还喜欢看- 绵阳旅游投稿邮箱:myslvyouju@163.com 这,就是绵阳! 重启跨省旅游! 仲夏昼日长,开轩纳微凉~绵阳暑假出游攻略出炉,快来这里安放你家的“熊孩子”!
风光静候缘客来,绵阳今始为君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