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时间里,维信诺产线在疫情的考验下依然完成了“当年动工、当年建成、当年点亮”的目标,再现 “增城速度”“广州速度”。
从政策扶持到简化流程,再到创新服务,增城用改革的办法优化营商环境,打造服务企业成长的沃土,让产业、人才、技术等资源留得住、用得好、长得大。
减流程、减成本、优服务,进一步促进各类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

五年来,增城区累计新增市场主体10.45万户。尤其在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不利影响下,2020年1到12月,增城新增市场主体4.08万户,同比增长36%,新增企业2.5万户,同比增长116%,增速位居全市第一,其中新增注册资本1000万元以上企业1289户,同比增长14.07%。
优服务:硬环境与软实力
清水绿岸,鱼翔浅底。漫步在荔湖碧道,一侧是碧波荡漾的增江,一侧是鸟语花香的荔湖湿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画卷令人动容。增城区政务服务中心便坐落于此。
秉持“把最好的环境留给群众”的宗旨,增城区政务服务中心新址启用后,创新的政务服务模式与人性化的功能区设置,让政务服务中心与增城最美的山水画卷互为风景。
走进政务服务大厅,装修一新的大厅整洁明亮,各类政务服务功能分区清晰,智能导办机器人等新设备配备齐全,身着统一服饰的工作人员面带微笑接待着前来办事的群众。
增城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副局长师兴娟介绍,政务服务中心共设219个前台受理窗口,实现全区政务服务事项100%进驻政务服务中心,打造“首楼层、智能化、有温度、体验佳”的政务服务主题步行街,让群众办事像逛街购物一样便捷。
一流的政务服务不仅要有高大上的“硬环境”,更需要持续优化提升“软实力”,打造政务服务新标杆,让企业、群众办事有更好的体验感。
“现在开办企业便捷多了,而且全流程网上办理,不需要任何纸质材料。”在增城区政务服务中心企业开办专窗,企业代表刘澌琳从在网上提交材料,到领取执照、公章、发票等资料,仅仅用了不到2个小时,这一效率让她感叹“不敢想象”。
去年3月16日以来,增城区在原有企业开办“020”服务模式(即“0”材料提交、“2”小时办结、“0”费用开办)的基础上,依托广州市开发的“一网通办”平台,全面实现了“营业执照、印章、银行开户、税务Ukey、发票、社保登记、公积金登记”等16项业务“一网通办”。
企业开办专窗工作人员朱焕欣说,在新的服务模式下,企业开办由原来须提交28份申办材料到现在无须提交纸质申办材料,办理时限从原来的6个工作日缩短到2个小时,场次数由原来的6次到现在的1次就可办结。办理相关业务的市民无须再往税务局、工商局、银行等各个单位跑,真正实现了“一站式”服务。
与此同时,增城区政务服务中心还设置了综合政务自助区、公安业务自助区和税务业务自助区等3个24小时自助服务区,可供市民自助办理教育、民政、公安等20多个部门240多项业务,实现无人值守的“随到随办”“全天候可办”24小时自助服务。
“增城区政务服务中心通过资源整合和优化服务,不断创新服务方式、简化办事环节、优化办事流程,提高办事效率,做到服务经济、方便群众,让企业和市民真正享受到政策和改革的红利。”师兴娟表示。
提效能:减环节与加速度
整齐的银灰色厂房沿道路绵延数百米,工作人员和运送设备的车辆出入不息,位于广州增城的维信诺厂区一片忙碌景象。
如今,这条广东首条全柔AMOLED模组生产线正式实现“当年动工、当年建成、当年点亮”。“这样的速度在行业内也是最快的,体现了维信诺的建设速度,也体现了广州乃至广东的发展速度。”维信诺广州国显科技有限公司运营管理部总监高明介绍,项目设计年产能约5000万片模组,预计2023年达产。
从时间线来看,维信诺项目在去年初正式启动,2020年8月28日完成主厂房封顶,11月8日工艺设备搬入,12月20日正式点亮,2021年春节前后将实现首款产品交付。一年时间里,产线在疫情的考验下依然完成了“当年动工、当年建成、当年点亮”的目标,再现“广州速度”“增城速度”。
简化流程就是生产力,跑出项目建设加速度。针对维信诺(广州)全柔AMOLED模组生产线项目,增城区采取“技术审查先行,行政关口后移”的模式优化审批流程,仅用半天时间协助完成注册公司,自签约到项目动工建设仅用半年时间就取得了相关证照办理。
大招商、大引资的成功落地,折射增城区着力提升服务质量、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的具体成效。
增城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以迎接世界银行评估为契机,推动广州营商环境改革3.0版各项创新举措在增城落地见效,增城探索推出一系列改革硬措施、政策“干货”,不断推动现代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出新出彩。
去年以来,增城对标世行评价标准推进营商环境3.0改革,简化投资项目审批流程,建立重大建设项目“容缺受理、提前审查、平行推进、补齐发证”工作机制,缩减审批时限约49个工作日。同时在全市首创“三证合办”政务服务,实施“三测合办”、不动产登记“24小时在线闪批”,推出优化项目规划建设审批流程10条,仅项目报建流程优化,企业就可比改革前提前约6个月开工。
除了不断简化行政审批流程,增城还在产业支持、人才服务、科技创新等方面加强政策供给,先后出台了服务企业二十条、外资十条、商务发展资金管理办法等政策,帮助企业做大做强,渡过难关。
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市场主体活力涌动,大批优质项目纷至沓来,固定资产投资连续三年突破1000亿。
“十三五”以来,累计新增市场主体10.45万户,其中新增企业4.72万户;优质产业项目455个,达产后年产值超6000亿元,改革开放以来广州单笔投资额最大的先进制造业项目——超视堺第10.5代显示项目投产;实际使用外资累计达到23.83亿美元,年均增长32.8%,是“十二五”期间的3.62倍。
显活力:小支点与大产业
南香山下,一座座现代化的工厂拔地而起,从康宁玻璃工厂到彩膜厂房、阵列厂房、成盒及偏贴厂房,再到模组整机厂依次排列。超视堺10.5代线项目成功点亮,实现从一颗玻璃砂到一台超大尺寸、超高清的模组整机厂落户增城,把从前端玻璃到后端的全产业链都集约在一起。
这是广州改革开放以来单笔投资规模最大的先进制造业项目。目前,首批65寸产品已试产并小批量供货。项目产能从最初的每月4000大片提高到36000大片,预计今年将进一步提高到63000大片。
如果说维信诺AMOLED模组生产线项目是“小屏”世界的“尖刀兵”,那超视堺8K项目是增城在“大屏”生产领域的“巨无霸”。在其辐射带动下,空气产品电子气体、康宁显示科技、超视堺国际智能科技等一批产业上下游的设备及材料供应商向增城汇聚而来。
地处广州东部,增城作为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的重要节点,以全面深化改革为支点,开创了一系列极具推广意义的“增城模式”,撬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活力,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汽车及新能源汽车、大健康三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引进一批标志性龙头产业项目,推动品牌企业集聚,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加速度”更快了。以广本、北汽等整车生产企业为“龙头”,增城先后集聚日立汽车马达系统、广州电装、广州提爱思等150多家汽车零部件企业,中汽中心华南基地、广本研发中心2家研发检测机构,形成集整车生产、零部件配套、研发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条,擦亮了“广州国际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的招牌。
——“显示度”增强了。超视堺8K全生态产业园区正式投产,维信诺实现“当年动工、当年建成、当年点亮”,工信部电子五所总部投入运营……聚焦“芯”“屏”发展,以显示面板、电子元器件、半导体材料、8K+5G全生态产业为主,配套芯片设计、制造、封装、测试等上下游产业,一个千亿规模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迅速崛起。
——“含金量”提高了。前海人寿健康医疗综合体医院项目建成使用,深圳龙城国际康复医疗健康中心奠基开工,现代化高水平的三级甲等华商中医院落子布局。一系列健康服务资源加快集聚,推进地铁21号线健康产业带规划建设,发展健康服务、生物医药和高性能医疗器械,完善研发、生产、销售配套企业体系,打造大健康千亿级产业集群。
改革带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红利。从研发生产到技术服务,从科技创新到产业集聚,优质资源向东流动,扎根增城大地。截至目前,增城已累计拥有高新技术企业500家。
“人人都是营商环境、处处优化营商环境”。面向“十四五”,增城区将对标世界银行和国家营商环境评价体系,落实营商环境改革4.0改革举措,以增强市场主体的获得感为主攻方向,减流程、减成本、减时间、优服务,在广州市创建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中奋勇争先,走在前列。
【南方+】周甫琦
【统筹】朱伟良
【作者】 周甫琦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来源:南方+ - 创造更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