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来自云南的火箭军“硬核旅长”有多牛?(旅长导弹有多火箭备战)

文质彬彬

形象儒雅

这位来自云南的火箭军“硬核旅长”有多牛?(旅长导弹有多火箭备战) 建筑知识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李鸿林 摄

他曾经说

“上了战场打不赢,是要上军事法庭、成历史罪人的。

他也曾说

“在打仗问题上糊弄的都应该拉出去枪毙!

他入伍28年

被称为大国“执剑人”

今天

一起来认识他

一位来自云南师宗的“硬核旅长”

这是周勇坤的朋友圈,就像沉默待命的国之重器,只有在被需要的时候,惊天动地。

周勇坤,男,汉族,火箭军某旅旅长,带领官兵出色完成20余项重大任务,成功指挥发射多枚导弹。
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
今年,他所在旅被火箭军表彰为“新时代火箭军练兵备战模范单位”,“八一”前夕,他被评为“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

细数每次阅兵,压轴出场的导弹方阵总是最闪亮的——

某型导弹慑控范围广、突防能力强,打击舰船目标,它是海上非对称作战利器;某型导弹命中精度高、毁伤能力大,被誉为“精确打击尖刀”……

这些国之重器,令国人振奋、让强敌忌惮,铸起大国挺立的“钢铁脊梁”。
火箭军某旅旅长周勇坤,就是执掌这些武器的新型指挥员。

炎炎夏日,阳光耀眼。
周勇坤轻轻闭上双眼,脑海中闪现着军旅生涯中那难忘的一幕幕——

28年前,周勇坤参军入伍,成为一名光荣的导弹兵;28年后,他已成长为一名旅长。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周勇坤出生于滇东南革命老区,从小就在军人家庭环境中成长。
父亲年轻时当过5年兵,周围邻居大多参过军、打过仗,这些叔叔伯伯从小就喜欢给周勇坤讲述战斗英雄故事,久而久之,仰慕军人、崇尚英雄便悄悄在周勇坤心中扎了根。

上世纪80年代,有部队途经云南师宗奔赴边防一线,还在上小学的周勇坤看到解放军战士保家卫国的身影,情不自禁买了水果罐头亲手送给解放军战士,这是周勇坤第一次与中国军人的亲密接触。

后来,一些战斗英雄被请到周勇坤所在学校讲述前线故事,每次他都坐在前排聆听,英雄的故事在周勇坤年幼的心中悄悄发芽。
高三那年,军队院校到学校宣讲招生政策,周勇坤与身边好友暗下决心:立志参军。
最终,周勇坤以超出重点线40多分的成绩,报考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如愿成为一名军人。

本科毕业后,周勇坤主动放弃考研机会,写下毕业申请:“到基层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少年的赤子之心,长成了参天大树。

28年,弹指一挥间。
从军28年来,无论身处什么岗位,周勇坤都在为打赢潜心砺剑。
谈起他,一位将军赞不绝口:“无论到什么岗位,周勇坤都是可以托底的人。

“让敌人时时做噩梦”

距离,近点、再近点!
周勇坤点燃官兵心中狼烟,向着未来战场发起冲锋。

周勇坤有一句话很火——让敌人时时做噩梦。

在练兵备战中,周勇坤始终把时间当成生命,在缩短部队反应时间上做创新探索。
在实战训练中,他强调要紧盯强敌练兵,要对“敌人”的活动轨迹了如指掌。

在周勇坤看来,“没有敌情意识的行动,完成再好也是虚的。

60米,容易被人忽略的一段距离,短跑运动员最快纪录是6秒34。
周勇坤的值班宿舍,离指挥车也就这么远。
但这短短的几秒钟可能决定战场胜负。
他说:“只有时刻守好自己的战位,才能向打赢迈近一步。

与战位“零距离”,备战才能高状态。
在该旅值班营区,一幅弓满弦张的景象浮现在眼前:发射车载弹待发,号手全时备战。
发射营营长高明明说:“我们睡觉‘枕’着导弹,接到指令迅速直抵阵地。

周勇坤的工作包里,放着一本《战法手册》,有空就翻看研习已成为他的习惯。
“研究对手更多一些,距离强敌再近一点,才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周勇坤说。

在旅里的操作大厅,左右各悬挂两行大字:以作战的方式训练,以训练的方式作战。

这正是周勇坤带领的这支队伍追求的目标,在按下发射按钮的时候,就要有必胜的决心。

有一次,周勇坤到一线勘察情况,一连串问题下来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慌了,汇报磕磕巴巴,毫无底气。

“在打仗问题上糊弄的都应该拉出去枪毙!

众人鸦雀无声,没想到旅长如此较真,如此严厉。

一级军士长岳峰当时在场,每次回想起旅长这句话的时候,岳峰都不禁要坐直身子。

这就是周勇坤,“对敌人是尖刀,对训练是剃刀,对自己是剔骨刀。

该旅参谋长陈昆列举周勇坤立的3项铁规——

推行敌情通报制度,官兵一早就闻着硝烟味上战位,备战打仗弦绷得更紧;实行“早会商”制度,分队根据敌情研判威胁、修订方案;机关每月设立“研敌日”,深入研究敌情、研究对手。

全旅拟订各种作战方案、预置上百个特情,做到应急有策、应难有案。

标准,高点、再高点!
周勇坤引导官兵破除和平积弊,立起鲜明打仗标准。

执行发射任务,上级命令转换部署地域。
时间紧、任务急,该旅装备助理员韦启东建议“轻车简从”、少带装具。
周勇坤说:“这是以不打仗标准做打仗准备!
按战斗编组要求,一件不能少!

专业学不好就会瞎指挥”

入伍28年,周勇坤先后在7个旅团工作过,从保障后方走上对敌前沿,数易其岗。

几年前,某型导弹旅组建,周勇坤赴任,在一张白纸上绘就蓝图,不到两年就带出一支新锐劲旅;随后,周勇坤被任命到最前沿的某导弹旅担任旅长,他接令当天连夜交接,整装出发奔赴新岗位,甚至没来得及与妻儿道别。
任职以来,周勇坤把全部心思都投入到练兵备战,从未缺席过任何一项军事活动,跑遍作战区所有的阵地,对每一台装备都如数家珍。

出任不同类型的导弹旅长,迥然不同的专业知识成了周勇坤的一道坎。
在周勇坤看来,“专业学不好就会瞎指挥。
”面对新知识,周勇坤坚持从零开始,以“小学生”的心态对待专业学习。

那段时间,走进周勇坤办公室,常常见到他趴在地上研究。
为把新装备知识学深弄懂,他拉着旅里的导弹专家“开小灶”,一点点学、一遍遍练。
凭着这股劲,周勇坤仅用短短3个月就填补知识空白,成为“明白人”。

旅里迎来装备换型,周勇坤三请院校专家授课,四赴厂家跟班见学;创新组训施训方法,探索推开模拟苦练、实装精炼、技战融训的路子,建立起专业技术训练规范,订单式培养战位人员,大大缩短了战斗力生成周期。
“只有人人都成为导弹武器的“明白人”,上了战场才能打胜仗。
”周勇坤说。

“抢时间就是抢战机”

“指挥员要紧盯未来战争。
”周勇坤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未来战场作战力量多元、作战空间多维,这更要求我们要知己知彼,培养一种超视距思维,开拓新视野、善用新工具、巧用新方法。

对此,他有自己的认识:心中有方向,练兵的行动就不会有偏差,眼里有敌情,备战质效就不会有落差。

一次对抗比拼后进行复盘总结,某营用时比正常用时多出3分钟,扣了分数。
营长提出质疑:“此次任务是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未影响任务进程,为什么要扣分?”

“你们此次任务虽然是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但在这多出的3分钟内我们就可能暴露在敌人的侦查中,增加被敌精确打击的可能性,这种后果是我们无法承担的。
”周勇坤说,在战场上,抢时间就是抢战机,抢战机才能保打赢,只有平时训练严一分,战时胜算才能多一分。

听了旅长的话,营长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立即组织官兵围绕战斗力标准的问题展开讨论,并教育大家工作标准有时并不等于战时标准,要将每一项行动都无缝对接实际作战流程,任何细微的误差、粗放的动作都会导致作战行动的失败。

一次导弹转载突遇大风,有人提出风险大、稍后再做。
周勇坤指出战争来临不会挑天气,想练真本领就得冒点险。
随后,他亲自指挥,精准完成操作,提高了官兵遂行任务能力。

检查阵地施工,他发现一处地方差了几厘米,立即要求全部返工,确保经得起战争考验;审核阵地设计图,他敏锐发现,道路转弯半径等问题考虑不细,要求重新设计使细节更符合作战需求。

速度,快点、再快点!
周勇坤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按下备战强能的“快进键”。
从部队行动到物品拿取,他都掐表算时间,1秒、2秒都特别较真。
周勇坤说:“打仗分秒必争,必须盯着对手‘读秒’。

李鸿林 摄

酷暑盛夏,该旅参加某重大演习,上级突然命令2次调整发射首区、多次变换阵地,此时距发射仅剩数天。
周勇坤率部跨区转进,鏖战数昼夜,成功发射4枚导弹,创造导弹实射多项纪录……

本文来自【云南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
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