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丰田车也会损坏,无论是现如今的日系合资车、还是过去的日系进口车,开久了都会出现故障;而德系车虽然出现小问题的概率大些(相对,小问题比日系车多、不代表品质就不好,就好比俩学生考试一个98分一个96分,我们没办法说96分的学生是坏学生对吧),但还不至于修不好、如果真的修不好是否考虑过维修人员的水平?
开不坏的丰田是怎么来的?
实际上我们早就该静下心来思考、思考这句开不坏的丰田是怎么来的?这当然不是广大丰田车主的口碑,而是丰田或日系车的一种营销理念!
换句话说众多日系车企很清楚自身产品的优势,相对耐用、综合使用费用更低,继而把这种优势不断放大、最终形成了营销理念,实际上纵观丰田各个级别的产品序列几乎都把开不坏、耐用作为核心的营销理念,比如卡罗拉、凯美瑞、Es,甚至一些汽车门户网站上也会看到即便是雷克萨斯LS也在强调多么、多么的耐用!
实际上这种做法无可厚非,既然是营销、那总要强调自身的优势、这没什么不好,但用贬值竞品的方式就没啥意思了;不过没必要就没办法证明自身的优势,所以必然要拿出一个竞品车型作为比较对象;最终产生了一句非常经典的广告语开不坏的丰田、修不好的(),括号里的不仅仅是大众,也可以是奥迪、奔驰、宝马、路虎、捷豹等等,这个并不固定、关键看谁成为了竞品!

当然不可否认、丰田或它所代表的整个日系车企在品质、耐用方面确实有优势,产品价格虽然不算便宜、但综合使用及维护费用却相对低些,丰田也的的确确拥有很多品质过硬的产品,比如普拉多车系、比如所谓钢筋铁骨的海拉克斯皮卡、再比如当年进口的皇冠轿车,没有华丽的新东西、却极大的控制住了品质,所以日系车品质优势并不在于技术、而在于理念!
修不好的大众是怎么来的
修不好的大众、是很多年前在坊间流传的一句俏皮话,这句话杀伤力很强、强到即便是现在大众车系依然很难摘掉这份偏见;之所以产生这种说法,与很多因素有关。。。
1.偏理想的技术投入:很多车友总觉得日系车技术投放保守?实际上这是由于日本经济泡沫破裂后、后昭和时代与平成时代日本造车理念发生了改变,这个阶段日本车企不再追求性能车,而是把便宜、耐用、实用、省油、高利润作为核心理念;而大众或者说整个欧系车企则面对不同的环境,欧洲的排放规则最为严格、所以很多欧系车企为了生存必须上涡轮增压等技术(NEDC循环下涡轮增压是省油利器),而产生的代价就是各种密封橡胶件提前老化、各种烧漏机油!
2.零部件本土化程度高:因为德国大众在咱们这建厂更早、所以更早地扶持起一大批本土的零部件供应企业;这是一把双刃剑,好处在于拉动了我们自主配件供应链条、劣势在于过高比例的本土化零部件造成了不少品质问题,目前来看合资大众车系零部件已经接近60%左右、而日系合资车在30%-40%,所以曾经因为本土化零件供应太早、所以对大众车系的品质造成影响,不过好处就是加速汽车的降价!
3.受制于早期的修车水平:大众车是否真的修不好?实际上在上世纪90年代初、修不好的可是整个欧洲车系,BBA、PSA等等皆在修不好的范畴,只不过大众车量大、起到了代表作用;因为那个时期没有4s店、汽修工有很多来源于工厂的修车班,师傅是赶鸭子上架、徒弟更不必谈水平,对付理念更为简单的日系车勉强,对付系统复杂的德系车完全是白给!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那个时期一辆日系车的大灯坏了,修理人员会先查保险、继电器等部件,发现问题换了即可;而遇到同时期的德系车就麻烦了,一检查发现德系车大灯上根本没有继电器,而是电控单元直接进行驱动,当然可以换个电控单元、但发现不换坏一个灯,换了所有灯都不亮了,后来请教知道需要编码、可那个时期编码有几个会操作的?所以那时期的德系车不仅难修、甚至越修问题越多,这并不是德系车修不好、而是维修人员水平跟不上!
这一系列问题导致了在曾经的一段时间范围内、大众(德系车)问题多,出现问题也不容易修好;不过随着涡轮增压技术的不断成熟、随着汽修行业的整体完善,如今的大众车小毛病并不多、也并非修不好,只不过修不好的帽子却不容易摘掉了!
先入为主最容易导致惯性思维的形成,再让竞争对手抓住一些小概率问题不断放大,就导致很多车友依然觉得今日的大众车问题依然很多,实际上网络上与网络下的大众车是两种局面!
不可否认日系车品质很不错、但事实就是从来不存在不会损坏的工业制品,汽车也同样是如此,日系车耐用、但不等于不坏;比如里程高的皇冠、汉兰达也会严重烧机油(这俩鄙人亲眼见过,别的不清楚);纵然在藏区行驶的车辆有很多是丰田(普拉多、以及路巡),但这并不代表它不坏,而只代表它更容易修理、市面上流通配件更多而已!
所以开不坏的丰田、修不好的大众在今日看来都是不符合客观的;总而言之任何车系都有自身的优势,日系车并不一定省油、也不可能不坏、但同级别比较它的安全性不差;德系车小问题相对来说比日系车多、但并非经常损坏、也并非修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