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河集装箱货运从无到有
随着济宁能源港航集团的成立,济宁市港口码头布局不断完善、航道建设迭代升级,集装箱货运实现了从无到有,助推济宁市内贸外贸经济快速发展,一艘艘运载船舶,扬帆远航,实现通江达海。
“济宁市的集装箱业务从无到有,从少到多。”济宁能源中交润杨董事长张强说,十几年前,我们找个合适的地方,夯几个桩,搭几个架子就成了一个码头,发展到现在济宁能源打造智能化集装箱码头,对整个内河航运发展来说影响是非常巨大的。而以前,我们只是装一些煤炭、焦炭,现在我们借助济宁得天独厚的区位地理优势,以济宁为中心业务覆盖半径达200公里:聊城、邯郸、安阳、濮阳、鹤壁、新乡、郑州、商丘、徐州、枣庄、临沂、泰安、滨州、德州等地,借助济宁能源港航优势实现从厂家到终端、港到港、港到门、门到门服务。

为做好做优集装箱运输服务,中交润杨公司则会安排专人全程负责,实时推送货物在途状况、在途地点、预计到达时间等提醒注意事项,只需一个电话即有专人上门全程服务;以济宁港为基地,依托瓦日铁路、新菏兖日线进行铁路、公路、水路互通,推进“公铁水”多式联运业务,把运河、长江沿岸拥有铁路专用线接入的港口联系起来,承接西北地区的煤炭、矿粉、铝锭等货物。山东地区的货物经水路到达长江沿岸和长三角等,反之亦然。济宁能源中交润杨公司利用“济宁港航”自备箱优势,进一步开拓货源,优化多式联运路径,降低物流成本,增强竞争力。
争做集装箱运输航线开拓者
“发展集装箱物流运输,既是国家政策要求,也是市场发展需要。济宁有资源、有腹地,发展前景好,虽然现在处于市场培育期,但是我们有足够信心把市场做起来。”中交润杨总经理杨勇表示,在济宁市委市政府发展内河集装箱的政策支持下,近两年集装箱业务量同比大幅增长,今年二、三季度增量更加明显,同比去年我们的箱量基本上翻倍,今年预计做到3.3万标箱。
中交润杨公司从一周一班济宁-如皋航线到现在内外贸航线新开通内外贸航线10条,同徐州港、宿迁港、太仓港等13家集装箱港口签订合作协议;同太阳纸业、华勤集团等本地企业开展集装箱运输业务。目前已拥有50条货船满足集装箱运输条件,为客户提供粮食、矿砂、煤炭、化肥、钢材、木材、农产品等江河海船舶运输服务,煤炭、焦炭月平均发运量约100-110万吨,形成西接晋陕蒙、中连鲁西南、南通苏浙皖的通江达海大格局。
港产融合之路越走越宽广
山东支持济宁发展内河航运,推动鲁南经济圈转型跨越,培育鲁南物流能源廊带。内在优势、外在机遇同频推动,济宁构建起“以港聚产、以产兴城、以城育港”的港产融合发展新格局,着力打造大运河文化经济带先行区、产业集聚区、转型升级示范区。
“舒舒服服干不成事、更干不好事,领导干部必须带头亲力亲为、带头用心较真、带头把谋发展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干。”济宁能源物贸事业部总经理荣强说。今年下半年,为圆满完成今明两年集装箱合作量,荣强和中交润杨公司总经理杨勇、副总经理杨永高沿运河南下,18天时间内走访了20家企业,行程5000公里打通了江浙沪运输最后一公里。荣强表示,为客户群体提供“多式联运前置仓”服务,满足当地万吨需求量,降低综合物流成本,提供周到及时的“港到门”服务,大大缩短了货物发运的周期,提升了物流中转效率,也为南方产品打开北部市场提供物流运输,真正实现了持续化的“钟摆式”物流运输服务模式。
济宁能源志在引领大运河绿色智慧港航物流产业发展,发展绿色航运,提倡低碳环保,推广新能源船舶,组建省内第一支LNG船队,建设港航新能源船舶制造基地,一期可形成年建造千吨级运河船舶300艘、修理改装100艘的生产能力,打造京杭大运河上清洁运输的风向标;推广船舶电动化,不断壮大新能源产业新业态,构建高质量发展新引擎,物贸事业部促进大物贸发展平台建设,提供融资租赁、供应链金融、商业保理等金融服务;曙岳园区倾力打造高端港航物流装备制造基地,与梁山港遥相呼应,依托京杭大运河和瓦日铁路的独特优势,承接港航业务在物流装备环节的战略需求,形成临港产业布局;中交润杨响应《山东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以“强港航、畅物流、兴产业”为使命,全力向“大特新集”转变。
济宁能源主动转型,以城市为经济载体,不断提升城市商贸交易、金融信息等城市服务功能,加快“港产城”深度融合发展,为济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通讯员 单 鹏
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