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装配式结构的发展现状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PC)是装配式建筑的主要形式之一,其通过预制构件在工厂生产,然后在现场进行组装,具有施工速度快、节能环保、质量可控等优点。近年来,随着“碳中和”与“碳达峰”发展目标的提出,装配式建筑在中国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据住建部统计,2020年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占新开工装配式建筑的比例为68.3%,显示了其强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前景。
二、施工前主要准备工作

1. 制定施工方案:详细规划施工工艺、施工顺序、工期计划等,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2. 审核施工图纸:确保施工图纸符合设计要求,施工方案可行。
3. 材料与设备准备:采购所需材料,确保材料质量和数量符合要求;准备机械设备,如吊车、混凝土搅拌机等,确保设备完好、操作正常。
4. 搭建临时设施:如工棚、水电设备等,为施工做好准备。
5. 组织施工人员:包括工程师、技术人员、施工人员等,确保人员配备充足。
三、预制构件进场
1. 验收构件编号与标识:对构件生产单位设置的构件编号、构件标识进行验收。
2. 检查质量证明文件:包括出厂合格证、混凝土强度检验报告、钢筋复验单等。
3. 检查混凝土强度:确保混凝土强度符合设计要求。
4. 合理存放:按规格、品种、使用部位、吊装顺序分类设置存放场地,并设置通道。
四、预制构件安装
1. 安装顺序:按照脚柱、边柱、中柱,外墙、内墙,主梁、次梁的顺序进行安装。
2. 控制平整度与拼缝:对相邻预制构件平整度、高差、拼缝尺寸进行校核与调整。
3. 临时支撑:在叠合板吊装完成后,需设置临时支撑,并在后浇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可拆除。
五、节点与接缝施工
1. 连接节点设计:重视构件连接节点的选型和设计,确保连接节点的承载能力和延性不低于同类现浇结构。
2. 施工方法与材料:根据节点类型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法,如灌浆套筒连接、浆锚搭接连接等,并确保材料符合设计要求。
3. 施工质量控制:严格按照施工规范和设计要求进行施工,确保节点与接缝的施工质量。
六、装配式混凝土质量缺陷防治
1. 加强材料管理:确保材料质量符合设计要求,避免因材料问题导致的质量缺陷。
2. 严格控制施工过程:加强施工过程的监督和管理,确保施工工艺符合规范要求。
3. 定期检测与维护:对预制构件和连接节点进行定期检测和维护,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质量问题。
七、分项工程验收
1. 验收标准:根据设计要求和相关规范制定验收标准。
2. 验收程序:按照规定的验收程序进行分项工程验收,包括预制构件、安装质量、节点与接缝等。
3. 整改措施:对验收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制定整改措施并督促落实。
八、涉及到的相关资料管理和填写
1. 台账管理:建立健全工程质量追溯制度,加强台账管理,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各类资料齐全、准确。
2. 质量证明文件归档:将预制构件的质量证明文件等按照规定归档管理。
3. 施工记录与报告:对施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进行记录并编写施工报告,为后续工作提供参考和依据。
综上所述,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及资料管理要点涉及多个方面,需要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全面把握、精心组织、严格管理,以确保施工质量和工程安全。
#装配式建筑#资料管理#工程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