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修避坑指南第四部(装修第四部指南糖水都是)

波波的这篇文章,我替大家先看了一遍,非常欣喜地告诉大家,这篇文章还是能看懂一部分的!
尤其是波波和业主们的对话部分,就是每个装修者心理过程的真实再现!
当然文中那些复杂的糖类分子式,还有动物科学的小故事,如果掐着大腿也看不下去,没关系,咱们只需要记得,波波是在帮大家分析人类的焦虑,是自古就有的生存本能!
而且,装修产生的焦虑一点也不用怕,来找波波搞搞人生的3个终极问题:我是谁,我从哪儿来,我要去哪儿!
也许就解决了你人生中这小小的焦虑和纠结,加编辑zxqba123,回复工长,快来找波波吧!

一般这样的对话,总是在晚上九、十点,此间月黑风高,无事纷扰,猜那边妆已卸掉,娃已放倒,睡觉尚嫌早,聊天而言此时最好。

A:bobo,我还没选好砖(瓷砖)。
之前的放弃了,已经退了,反正定金就500。

装修避坑指南第四部(装修第四部指南糖水都是) 建筑知识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bobo:那现在的打算呢?

A:现在看中的价格翻了一番,600多一平,但是东西好。
我在犹豫啊……能给点建议么?

bobo:没有,不管来什么砖,都尽量给您贴好,其他没建议。
为啥不问问设计师……?

A:我怕设计师又给我介绍个更贵更好的……

bobo:原来你是这么了解自己,那我更不要说什么了……慢,我只有一个事要说,泥工已经把墙面防水都刷了,现在这样呢,他只能先去其他工地忙活。
等砖到了,可能您要等等他的档期,所以有可能会延误好几天……

A:哦……

B:bobo,你觉得墙纸和涂料,哪个更好?刷涂料的话,群里的阿尔贝娜,和大师哪个好?

bobo:问设计师……

B:他说都可以,随我。

bobo:那,他说的没错。
你的“好”的定义是什么?

B:定义……好看吖,还有质量好呗,安全环保……

bobo:那就挑贵的买

B:没钱,也要考虑性价比的……

bobo:那我就没答案了,超过三个参数的基本都没答案。

B:哦……

C:bobo,我们用的是什么防水?

bobo:你说卫生间吗?雨虹。

C:我听人说进口的更好,是不是?

bobo:每个品牌都有几个系列,另外好与不好的标准挺难界定的,应该是一系列可量化的性能,需要实验检验,我估计没人做过这事吧。

C:那你用的这款好么?

bobo:肯定不是最好的,但是只要按流程操作,没出过纰漏,这就可以了。

C:这样啊……

bobo:你是不是想用个更贵的?你说就行了,补个差价,没什么不可以的。

C:哦,好啊……

D:bobo,我……

bobo:骚瑞,您呼叫的用户正在思考一个严肃的问题,请稍后再拨……

糖水铺的阴谋

深夜电话很多这类“哪个更好”的问题,颇让人没有方向,但感激大家的咨询,被问到就是一种信任。
睡前呢,更适合聊一些轻松的话题,所以bobo先叫杯奶茶吧。

前段时间有很多奶茶铺因为两岸关系被大家嫌弃了。
bobo是个善于编织阴谋论故事的写手,咱们这就开始一个关于糖水铺子的惊天巨大阴谋的故事哈。

注:深夜叫奶茶,实在不是好习惯,不如看看这个奶茶算了。

人类,确切说现代智人的身体,是一个跟不上时代进步的破玩意。
它的所有设置,系统逻辑,都是石器时代的编码。
比如说这个奶茶,或说糖水行业,为啥这么红火嘞?因为我们的大脑在意识到味蕾碰触单糖或双糖分子的时候,会反射一种叫甜味的感知,并且啪啪地分泌多巴胺,让人感觉自己很愉快,分泌量可以控制地恰到好处不嗨翻,但足够令你还会追求下一次体验。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单糖如葡萄糖,双糖如蔗糖,是生命体最直接的能量燃料,骨瘦如柴的祖先,每天都在为这玩意寻寻觅觅。
他们要冒风险扒蜂巢,被蜇成动画片里熊大的模样;或要等秋天熟透的果实,才在酸倒牙的果肉里头吮到那么一点点甜味。
我们普遍地能够轻易获得甜味食品,大概只有几百年。
但是我们的大脑依然是一个缺糖逻辑下的设定,用了所有可能的办法让你尽量多地摄入糖类。

那么这会有什么问题?当然有,我们身体适合的,就是利用紧巴巴的那点糖,产生尽量多的能量。
人家就没准备一次能摄入这么多糖,而你居然一天能摄入几波。
这场景只要想象一个电吹风没有过热停机装置,或一辆车没刹车就可以了。
身体的问题呢,需要时间积累,很有可能在人生的某个转角遇到糖尿病,或其他如心血管等各种统称“富贵病”的问题。

该给阴谋下定论了。
这些糖水铺,一边赚着钱,一边让我们国民的身体素质普遍地下降,而几十年后,我们全社会还要在一堆慢性病上花费大量医疗资源,这些资源如果用来发展呢?这是不知不觉地推迟我们完成两岸统一的伟大事业啊!
不知道我们这代人还能看到宝岛回归祖国怀抱么!
?大家要警惕糖水铺子的惊天大阴谋!

我们就是问题,我们就是答案

bobo为什么扯糖水铺?因为回答“我们为什么这么喜欢糖水”这个问题,就是揭开“我们为什么喜欢横向比较然后产生焦虑”的问题的起手式。

很多关于我们自身的问题,如果想不通,可以想想演化,或石器时代的生活场景,就会有答案。
比如,为什么女人逛商场这么来劲,为什么男人那么喜欢钓鱼和打球,为什么我们的毛发退化身体皮肤裸露,为什么恐怖片去掉了声音就不恐怖了,又为什么会有“吓尿了”这种现象的发生……

在这些问题里我们既是问题本身,同时我们也攥着打开问题之门的钥匙。

--------------------------画风突变的分割线-----------------------

生存的游戏,就是比赛吃鸡

一队皮肤黝黑头发蓬乱随便扎个型的男人,大概有八九人,剪影清癯纤瘦,自西向东而来。
夕阳拉出一条几乎到极限的斜线,洒在他们背上。
迎面看去,你能看到长矛状的武器,不是那么直,应该是树枝做的,有一两人似乎少了某一只胳膊,也基本看不清他们的脸。
他们轮廓上被阳光射出一层纯铜色的柔缓晕光,这层晕光里有随风晃动的散乱曲折的头发,隐约可见在腰侧或肩上的带毛的兽皮,不知名的或大或小的飞虫穿越光晕。
这队人一步步走近,离你几米远时,你会掩住口鼻,因为那一股难以名状的气味。
你能听到他们说话的时候,唇齿碰撞,乞喀作响,似有口技的意思。

看着这一队人走过,你能看到三四只野鸡模样的鸟类,耷拉在几个人的背上,羽毛凌乱遮盖了致命伤口的位置,只看到倒挂的鸟脖子上零星甩出的几滴血,到了灰沙蓬松的地面上就没了痕迹。

夜晚尚有一丝光亮的时候,篝火点起来,这群猎手已经把野鸡做成了熟肉。
没有什么烹饪技术可言,如果说多少有,就是熟的基础上不焦而已。
除了这群猎人,篝火旁还有不少女人,小孩,为数不多的老人。
除了鸡,大家还在吃一些似乎是禾本科谷物、火光下感觉还算鲜艳的野果,混杂的植物茎叶,以及肥厚的蠕虫和飞虫。

晚宴上大家依旧是发出那种乞咯声的语言,但是从神态看得出,大家主要是为了鸡肉而来的。
这一群人中似乎有一个首领,但也仅限于意见比较多,还算有人听他说话。
分鸡肉的时刻终于来临,第一只鸡采用传递的方式,每人撕一块或咬一口,就传递给下一个。
此时有个家伙,看身材在群体里属于超重,处在传递队伍的前端,不但狠狠咬了一口鸡大腿,还用手指在鸡胸上抠下一大块肉来,腮帮子撑到牙龈肿胀的样子咀嚼起来。
过了一会,一轮传递结束的时候,他急吼吼接过七零八落的鸡架子,成为第二轮的第一顺位,也一样挑选剩余肉多的地方一口咬下去……

如此两只鸡传递完,到第三只鸡的时候,首领把鸡撕成了小块,让大家自由领取。
此时还是这个贪吃的家伙,早就看好了首领的动作,窜过来抓过了大腿和大腿。
首领对着他吼了一声,说了些什么,他放下大腿的一只,又随便捡起几块肉,一旁去啃。
看得出来他已经不是那么饿了,吃的时候细嚼慢咽。
但是只要自己的食物吃完,而别人还在吃,他便是一副不自在的样子,又或者见到别人手里有个大腿而自己手里只有几片鸡肋,他的焦虑便写在了神态和动作里。
我们就称它为“焦虑者”吧。

环境的滤网筛出焦虑的人

这一年的冬天很冷,原来可以用石头砸开的冰面,这次费了大家好大的劲才砸开。
如果连鱼都没有,这日子真没法过了。
秋天的果实少于往年,能打到的猎物也少于往年。
于是为了获得猎物,这个部族扩大了自己的搜索半径,期望更多的林子里有更多的行走的肉类。
但是问题也随之产生,行走得太远,能量消耗也是巨大的,如果打不到猎物,身体就更难支撑下去;另一个严重的问题,是扩大范围后,猎人们在搜索时遇到了其他部族,各自饿到要昏的状态下,发生了冲突,已经有两个人被对方打倒带走后,就没有回来。

奇迹或神话都是对现实的幻想,实际中不会发生。
这一年冬天过去,这个部族人口减少了1/3,余下的人,包着骨头的皮与骨头之间似乎已经没有间隔了。
我们之前看到的那个焦虑者也已经不见了踪影,你根本找不到他,事实上呢,他就是皮包骨头的人之一,之前储存的皮下脂肪,骨骼肌,让他勉强活了下来,只是变了模样。
在这个春天,温暖的大地上重又生出嫩草,猎物又在奔跑的时候,他回想起曾经有几个基本不与他争抢食物的好朋友,会不会有一些黯然呢?

顾不上这些,他要尽量多吃一些食物,因为很快到了和姑娘们配对的时候,谁看起来健壮气色好,得到垂青的机会就会多一些。
而这也是焦虑者一直有的优势,也许因为他吃得多,看起来样貌饱满健康没有落魄感,这个部族里实际上属于他的的孩子数量还相当不少。

-----------------------画风突变的分割线-----------------------

我们都是焦虑者的后代

以上的故事,可以当作bobo的臆想来读。
物种的存在有两个最基本的前提,就是食物和繁殖。
我们想象不到食物匮乏的时代是什么景象,现在七十岁的那一代人,或许会有一点记忆,其程度也远低于bobo描述的那个渔猎时代。

焦虑者更大概率能活下来,焦虑者会有更多概率产生后代。
焦虑不见得是后天习得的,它更应该是先天就必备的。
想想看,那些吃了几口就去思考人生怡然自得的家伙的基因,注定是稀有的,那个套了一个木桶就无视亚历山大的犬儒大神,只在传说里,我们身边几乎没有对不对?到这里我们就明白了,我们都是焦虑者的后代!

虽然,bobo从深夜的电话,想到了叫一杯奶茶,从糖水的上瘾想到了焦虑的起源,圈子兜得有点大,但是呢——也没有但是了,体会一下,我们意识深处的那种焦虑,其实就是要生存下去的欲望而生成的渴望与努力,或说生存策略。

承上说过的那句话,我们遭遇的问题,其实就是我们本身,这些问题传承自远古,而我们自己也同时是问题的答案。

你挑你喜欢,bobo其实是阻尼

电话又响起,D。

D:bobo,我听说不锈钢水管比PPR更好,是吗?

bobo:还好吧,应该说,除了贵,没毛病。

D:那你说我要换吗?

bobo:你要换,我是没问题。
我能说的就是,除了误操作冲击钻一打就穿,我目前还没听说PPR对于使用而言有什么缺点的。

D:这样啊,好像用PPR也没啥不行对吧。
但是,我觉得……

bobo:你就是想用不锈钢管呗,是不是身边有人用了,给你推荐的?

D:是的啊。

bobo:那就用不锈钢管吧,错不了。

D:bobo你怎么突然支持我用不锈钢管了?

bobo:因为如果将来你对PPR不满意,你会说我让你改主意的,如果不锈钢管出问题,我们就认为花了钱都这样,纯粹是概率和运气了。
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D:最后这句啥意思?

……

……

好了,又是一个差不多的,“要不要换个更好的”类型的疑问,这类疑问相对是比较好回答的。
先分析一番,给个理性的判断,再听听对方的回答,基本上就是鼓励业主掏钱买他/她种草拔不掉的物件就行了。
这是徒劳吗?不是的,其实更多人问这类问题,只是需要寻找一个肯定他/她想法的人,这就够了。
东西用得好不好在其次,缓解焦虑是首要的。

当你关上一扇橱柜的门,虽然终究是能关上,但是比较高级的产品是有一个非常舒服的阻尼,有一瞬间你都觉得门是不是关不上了,最后却闭合得悄无声息。
bobo就是那个阻尼,顺势阻挡一下,最好让你舒服地决策,心安。
目前阻尼级数练得不够,大概还只是国产的水平。

关心则乱,复杂决策的心理效应

北大三院危重医学科的薄世宁医生,在一档节目里与大家分享过这么一个案例。
二十年前,他的医生生涯起步那会,接收了一个病人。
薄医生的这次诊断出了错误,他忽视了两个关键的病人体征,采取了错误的治疗方案,如果不是他的教授提醒,很可能出现严重后果。
薄医生自己的评论说,按照他的能力,是不应该出现这个错误的,但是他太想治好这个病人了,因为病人是他的亲弟弟。

人在非常关注一个既定目标的时候,往往就很难有正常的发挥或者理性的决策。
我们不是有“关心则乱”的说法么?职业球员踢飞点球很常见,鉴宝专家自掏腰包买古董也腿颤,小时候你会琢磨上北大还是清华一直都不能拍板,长大了装修选水管来来回回变主意好几回,一样的,不是嘛。

在丹·艾瑞里的《怪诞行为学》里描述了一个实验,结论大致是,面对一个对个人而言具有意义的目标,如果努力的方式是体力活,比如跑得快举得重,大概率能有超常发挥。
但如果要动用分析,计算,决策等等一系列复杂的理性思维方式,多数人发挥还不如平时。
看来我们尚未进演出“大心脏”。
一想到“可能影响到未来生活质量”这件事,决策就很难了。
而为了缓解情绪,选贵的就好!

所以,装修一旦开启,大概率,大家还要不停歇地焦虑下去,不断地升级消费。

后记

一篇都扯到人类学去的文字,关于装修环节却几乎没有论述的文字有什么用?确实没有可见的用处。
装修的成果,当然必须包括可见的部分,典型如毕业时的效果实景,也是让人可以感慨为人生一段经历的几个

滚叔那里有不少装修故事,主人公都可以通过一次装修,认识自我。
从弗洛伊德的角度而言,听说一个东西好,很想要,产生冲动,叫本我;条件欠缺,理性与智慧回归,试图采取迂回的方式满足,叫自我;心中有个悬在那里的月亮,绝不屈就于六便士,叫超我。

你看,装修一次,bobo帮您把三种都经历过了。

编辑留言:

我是马拉拉多,在这里等候大家多时啦!
能够看到这里这里的读者,都是波波的真爱粉!
我相信大家一定已经被我们的波秀才说晕乎了,要不,来波波群里唠唠吧!
加小编zxqba123哦~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