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修这事儿就完美了(装修行家读者领域这事)

责编:@雄大评装修

我轻松装修的办法,其实就在下面这个表格里。

▲可以随时私信编辑申请入群

装修这事儿就完美了(装修行家读者领域这事) 建筑知识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许多人正在为装修而烦恼,担心被坑,担心环保,担心超支,担心质量,担心效果-------焦虑成为装修中一种最普遍的情绪,[关于撰写装修焦虑,可以看看这篇文章:装修焦虑人人有,放心,有我在!
——设计师孙克仁专栏] ,相比而言,我、我《装修情报》的同事、我的亲朋好友,我们的装修却比较轻松放心,因为在装修的各个细分领域里,由于工作关系我认识了许多行家,他们是在我有所需要时,第一想到的人。

  比如我装修时,只要清楚地告诉他们我的需求与预算,他们就会提供专业的建议与配置方案给我,或者直接与我的设计师沟通细节。
我知道他们未必是装修细分领域中最精通的,但是他们在自己领域里的专业水准肯定比我高出许多;他们偶尔也犯错,但是他们认真负责地纠正,简单说,他们是一群靠谱的行家,正是有了他们我才装修无忧,而绝不是因为我什么都懂,所有事情都亲力亲为。

  事实上要精通装修是极其困难的事情,装修的细分领域我统计下来共有170多个,更困难的是这些细分领域每年都在变化,它们并非独立存在,而是以系统的形式组合在一起,彼此影响互相制约。
一个普通的装修者是绝无可能通过一次装修就精通装修的,就连基本搞懂装修这件事情,也需要付出大量时间与专研。
吃一只鸡蛋,你是不必搞懂鸡蛋是如何生出来的,老母鸡长得怎么样,装修一次,全得自己搞懂,这实在太为难消费者了,装修行业真是一个有悖常理的行业。

  \"找到靠谱行家,装修从此轻松起来\",在上图的表格中,我把自己的装修行业资源,陆续分享给我的读者们,让大家的装修也变得轻松起来。
为这些行家们建立读者社群,工作量极其巨大,大家容我一个个建立起来,估计在春节之前,我会完成130个细分领域的读者社群。
找到这种办法,花了我大约十五年时间:有兴趣的读者可以从下文中,了解到我所经历过的几个认知阶段。

▲已经成立的专家群里专家们热情解答读者们的问题

我曾被装修困扰过

  我第一次被装修这件事困扰,是在2003年。
当时我在编辑《上海楼市》杂志,当年许多上海人拿着这本非常不精美的杂志,买到了自己第一套房子,我也是其中的一个。
房子终于拿到手,怎么装修找谁装修买什么东西哪里买都是烦人的问题。
当年的装修公司,喜欢在各种报纸上做广告,整版、半版、通栏的,大家对于装修公司认知,大抵停留在谁家的广告版面越大,这家装修公司就越有实力,可是真的是这样的吗?

  对于广告版面越大越有实力,我是完全不信的,在创办《上海楼市》之前,我曾在一家中央级大报工作过,对于广告这种事情我是比较了解的。
普通老百姓几乎无法通过广告而获得有价值的信息,为何不为装修者办一本《装修情报》呢?就像为读者解决购房问题的《上海楼市》、《租售情报》那样。
当我决定做这件事情的时候,我才发现困难重重:自己完全不懂装修,也很难找到懂行的人。
当年的家装公司也就是一家广告营销公司,出钱做广告,拉来客户签约之后,发包给工头,质量好坏,听天由命吧。
顺便说一句,前两年我反对互联网装修也是出于同样原因:我发现那些互联网人士完全不懂装修,就是花钱买流量,然后签约之后发包。
这种做法是十几年玩剩下的,只不过加个互联网的头衔,怎么就会有那么多人信呢?我们为什么老是上当受骗呢,恐怕是因为我们很少能从自己教训中吸取教训。

▲读者收藏者的《装修情报》创刊号

  每次看,每次都觉得丑得要死。
不过真实的东西,未必都是美的。
你看孩子是从血淋淋里诞生的,都是丑丑的,哭哭闹闹的,唯有小天使,才是从大神的咯吱窝里,干净清爽地崩出来的。
哈哈哈

起初,我觉得只要\"坚持以读者的视角看问题\"就足够了

▲当时的媒体对于装修公司、材料设备的介绍,几乎都是广告与软文,是从厂家的利益出发的,而《装修情报》站在普通装修者的角度,为读者提供\"善意、真实、实用\"的内容,我们觉得一旦信息对称了,那么装修也就不难了。
我们跑工地,拍案例,去卖场,全靠两条腿收集信息。
那时候的《装修情报》受到读者强烈欢迎,也是许多装修公司的教科书。
书报亭里最畅销的杂志之一。

\"你多懂一点,行业进步一点\"

▲\"尽管《装修情报》提供越来越详细的信息,编辑们尽可能地写得通俗易懂,但是许多装修者还是不懂,装修投诉也并未减少,不得不承认装修困扰并未真正的得到解决,当时我归咎于装修者,他们为什么不愿意去搞懂装修呢?装修有什么难的呢?

\"让别人的经验成为你的经验,让别人的教训别再教训你\"

▲既然大家不肯下点功夫搞懂装修,那我就强调学习装修的重要性吧。
当年我并没有意识到,对于别人的经验,我们即便有借鉴的强烈愿望,其实是很难变成自己经验的,更何况只有一次机会。
要从别人的教训里规避错误,亦然。

\"坚持读者的视角看问题,帮助读者顺利地完成装修\"

▲“坚持读者的视角看问题,帮助读者顺利地完成装修”,写下这句话时,我意识到绝大多数普通装修者无法通过自己学习装修知识,来解决自家装修问题,随着人们对于舒适与个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设计与装修已经变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专业化了。

  《装修情报》仅仅为读者提供内容是远远不够的,作为一家专业媒体应该帮助读者落地,内容不是目的,帮助读者找到合适的设计师、装修公司、产品才是目的。
我们开始为读者做推荐,一年多实践下来,由编辑做推荐,匹配的最终满意度实在不够高。

\"找到靠谱行家,装修从此轻松起来\"

▲在欧洲骑行时,和当地人聊起,他们装修时也通常先找熟人,相信口碑这一点,好像全世界都差不多[装修万里行:简单的家,简单的幸福、干净漂亮的雅典民宿:请别在意那些细节!
]。

  我突然意识到自己装修比较顺利,不是因为我懂得很多装修知识,而是身边有一批靠谱的行家,真是他们帮助我解决了装修问题。
我为什么不把他们分享给我读者呢?回到上海之后,我就开始一个个寻找行家,试图说服他们,为《装修情报》的读者开设读者社群,请他们真实客观地回答读者问题,为读者提供建议与配置方案,在读者群里尽可能帮助读者完成装修购买。
因为我知道每完成一次合适的购买选择,意味着你的装修完成了一小部分。
设计师孙克仁说,一次装修业主最起码要做出3百多次购买选择,想要百分百完美,这种几率微乎极微,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但是通过行家们的帮助,减少选择困扰,提高一些装修满意度还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装修细分领域很多,光靠自己学习想要精通每个领域,简直是天方夜谭。
比如说行家群里的顺妈,她是瓷砖方面的专家,正在装修自家新别墅,她家装修公司是找我推荐的,许多材料、厨电、设备好像也是我推荐的,这些行家离开了自己熟悉的领域,其实比一个普通消费者好不到哪里去,即便是一个行家,也需要得到其它领域行家的分享与帮助,才能搞定自家装修。
让专业的工作,交给靠谱的专业人士去完成,这是我目前解决装修问题的办法,我相信这种方法也同样适用于其他人。

编辑留言:

上周自从高中毕业就再也没见面过的老同学和他先生在工作时间特意跑来我的办公室来向我咨询装修的事情。
由于装修编辑的身份,我俨然已经成为\"朋友圈\"里大家的身边的装修专家。
大家觉得找我推荐装修公司、买产品,除了价格优惠点,最主要的是靠谱。
即使发生问题,我也会帮他们顺利解决。
就像河畔小城在文中说的\"装修找熟人,相信口碑,这一点好像全世界都差不多\"。

河畔小城开专家社群的工作已经开始了4个星期了,目前已经有32个社群,几千位读者粉丝在群里每天和专家们积极互动。
河畔为了给社群加人,磨破了三根手指,专家们为了解答问题,在繁忙的工作之余,经常回答问题到凌晨。
我们希望用这样的方式让大家的装修慢慢变得轻松起来。

装修时别忘了买本装修情报,点击文末[了解更多]进入官方店铺购买,让别人的经验成为你的经验,让别人的教训别再教训你!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