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虽坚硬耐磨,可持久使用,可紫砂壶的致命弱点是易碎,一把心爱的紫砂壶不小心打破碎后,心痛不已,留着无用,弃之可惜..
碎壶重生,便是锔匠的绝活,无论破得多厉害的壶,只要有一丝可能,在锔匠手中都能“ 破镜重圆”。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这一行当一经出现,就成为老百姓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器皿摔成几片也没关系,锔匠先把碎片拼接后用绳子反复扎紧,再用弓子和金刚钻沿着裂缝两边钻出小孔。接下来是钉锔子,锔子横跨裂缝,一路排过去,把碎片咬得牢牢的,使之严丝合缝,滴水不漏。
锔活起初于何时已无从考证,但是从它出现在宋代张择端的巨型手卷《清明上河图》中一处锔匠做活的一幕可以看出,这项技艺至少已经走过了一千多年的历程。
山东省尚氏锔艺第五代传人73岁高龄的尚乾坤
人们对锔艺的特殊爱好使然,很多玩家特意在紫砂壶中装满豌豆,注水浸泡,利用豌豆遇水膨胀之力将壶壁撑裂,自然的胀力让紫砂壶身裂成几块甚至十几块,再请锔匠用金、银钉锔成画纹,甚至连壶口、壶嘴、壶柄都加以纹式包嵌,锔活已经上升为一种锔嵌的手工艺术了。
从清代起,锔活脱离了简单的修补破损,让残缺修补之美成为一门赏心悦目的艺术。尤其是体现在紫砂壶的修补上面,锔活将紫砂壶从其他器物的锔补中分离出来,成为一种可欣赏的手艺,除了以锔钉锔合裂纹,壶身更有了镶嵌、贴花等各种工艺。
当你将一把新锯的紫砂壶,养到锯子和茶壶融为一体的时候,看到壶上的锯子,不再是独立多余的时候,而就是壶本身一部分的时候,那时的锯钉给紫砂壶所平添的几分古朴,在心中的感觉,别有一番韵味。就如一位藏友所说:“残不失其真,残不失其美,残不失其珍,残不失其值。 ”
有奖征文,欢迎大家积极投稿!
活动详情: 汲古斋 | 862期 汲古道真情 且尽手中杯 ——汲古斋有奖征文活动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