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走进普兰店区沙包街道群山环抱的隋沟村,首先看到村中心地带立起一座两米高的花岗岩石牌,上面的红漆字“隋沟村集体经济冷棚区”,格外显眼醒目。石牌周围,建有8座百米长的钢结构大冷棚,花卉大棚开满了朵朵的白菊花,蔬菜大棚结满了一串串的西红柿,不少外地客商来购买白菊花鲜枝朵和西红柿。村第一书记高林介绍,这是驻军辽宁某部投入150万元扶贫款,去年4月帮助建起的大棚区,村集体年收入9.2万元,一下子摘掉了“空壳村”帽子。
隋沟村是个位于群山起伏中的小山村,全村8个屯540户1650人,居住在18条大山沟里,2018年前,全村人以种粮维持生计,人均收入不到万元,是大连市最贫困的村之一。
高林从中山区葵英街道来到沙包街道担任第一副书记兼隋沟村第一书记,刚来时,他在沟沟岔岔走访中强烈感受到,隋沟村只有5800亩耕地,家家户户“啃”那点“一亩三分地”,不改变这种传统经农习惯,还会继续贫困下去。高林召开了村座谈会,征求村两委班子、党员和群众意见建议,做出三年精准脱贫规划。

隋沟村沟多,饲草资源丰盛,适合村民发展畜牧养殖。如今,全村年养牛800头,羊4000只,猪600头,年总收入2000万元。隋沟村地少劳动力多,为解决劳动力过剩,高林和村干部想方设法为他们找出路,使350多名青壮劳动力走出大山,人均年收入达到3万多元。
高林告诉,隋沟村没有设施农业,刚来时没有一座果菜和其他种植大棚,全是露天作物,村民科技种田意识差。为解决这个问题,他请来农业专家到村给村民上科技课,组织村民到设施农业发展好的村参观学习,提高科技种田认识。对老果树进行改造,进行矮化管理,提高了产量和质量。同时调整种植结构,因山制宜增加果树发展面积和新的品种引进,使全村种植结构趋于合理,与现代化农业发展路子合拍了。今年,粮食种植面积4000多亩,果树1500多亩,苹果6万株,桃子两万多株,年产量在180万公斤和60万公斤,总收入达到500多万元。
2019年4月,在驻军某部的帮扶下,隋沟村建起了第一个设施农业区,解决了村级“钱袋子”问题。高林向展示2019年全村总收入账本:隋沟村发展果树、养殖、打工、大棚四个产业,全村人均收入近1.5万元,村级收入9.2万元,实现了双摘帽。
如今,村民脱贫致富,村级收入也有了,全村落后面貌也得到改观,油路修进山沟通到屯,大客车通到村,出山进山更加便利。村民享受新型合作医疗比率100%,安全饮水率100%,安全住房比率100%。村中也有了文化娱乐和健身活动的文化室和广场,屯里有垃圾回收点,村有回收车,日产日清,村民居住环境更加干净整洁。
来源: 大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