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开设了哪些专业

院系设置所有专业 信息媒体学院 司法信息安全 计算机应用技术 数字媒体艺术设计 影视多媒体技术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 计算机网络技术 计算机网络技术 安防科技学院 建筑消防技术 民航安全技术管理 民航空中安全保卫 空中乘务 智能安防运营管理 安全防范技术 现代管理学院 商务管理 电子商务 传播与策划 商务英语 社区管理与服务 劳动与社会保障 应用法律学院 法律事务 法律事务 行政执行 法律文秘 刑事执行 院校介绍

校情概况北京政法职业学院是经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

学院前身为1982年建校的北京市政法干部学校,1985年更名为北京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1993年、2000年原北京市法律业余大学、北京市司法学校先后并入。

2003年8月,北京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与第三人民警察学校合并组建北京政法职业学院。

2024年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开设了哪些专业 学类资讯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学院行政主管部门是中共北京市委政法委员会,教育业务主管部门是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现为北京市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北京市职业院校特色高水平项目建设单位、北京市级示范性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书记员培养基地、北京市民政局指定招录退役士兵首批试点单位、北师大现代远程教育优秀校外学习中心、北京市退役军人职教集团牵头单位等。

办学条件学院现有两个校区。

大兴校区(校本部)坐落于大兴国际机场交通圈北翼、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西侧、大兴工业园区(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内,占地约480亩。

杨闸校区位于朝阳区常营商圈、CBD东扩重点发展区域内,占地约70亩。

设有应用法律学院、安防科技学院、现代管理学院、信息媒体学院、基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等6个二级学院,以及北京一带一路法律研究会等知名研究机构。

内设机构24个。

有正式在编教职工近350人,专任教师180余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4人,副高级81人。

“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比重为94.6%。

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负责人1人,北京市教学名师、专业带头人10余人,北京市职教名师、职业院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30余人。

有图书馆数字资源总量807.68T,数据库52个,电子期刊61.7万册,电子图书140万册,音视频27.8万小时,学位论文752万册。

2012—2022年,共完成各级各类科研课题193项,学术论文1349篇,著作(含译著、教材)266部,软件及专利8项。

获得全国民族研究优秀成果奖、首都法学优秀成果奖、北京市法学会应用法学研究成果奖等多项奖励。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位列全国职校法律类学报影响力第一,被评为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全国高职成高学报核心期刊、北京市属社科一级期刊。

“北京政法论坛”年度讲座已成为首都政法领域的高品质学术交流平台。

专业建设学院开设有法律文秘、安全保卫管理、计算机网络技术、社区管理与服务、法律事务、民航安全技术管理等24个专业。

安全保卫管理、安全防范技术、建筑消防技术为教育部创新发展行动计划认定骨干专业。

安保专业群、智慧司法专业群为北京市职业院校特色高水平骨干专业群项目。

学院在全国79家法律实务类高职院校专业竞争力排行榜中名列第一,在全国32家政法类高职院校排行榜和全国101家公安与司法大类高职院校排行榜中名列第二。

国家级职业教育法律文秘专业教学资源库由全国司法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和学院牵头,联合15所职业院校、行业协会以及北京市26家政法单位开发,经过七年建设,共建成标准化课程19门,培训课程18门,资源总量32660余条,培训近86800人次,推广应用效果良好,注册用户数超过65000,分布在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总访问590余万次,完成应用法律研究与服务140余项,即将迁移至国家智慧教育平台。

人才培养学院秉承“明德、崇法、求是、为公”校训,坚持“立足北京、服务政法、服务社会、服务基层”办学宗旨,突出“立德明法、重能强技”人才培养特色,以培养服务首都社会经济的法律辅助人才、基层法律服务人才、中高层次安保人才、社会管理及信息技术服务等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坚持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全面推进十大育人体系建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009年至今,学院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获司法部教学成果奖4项,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获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奖10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9项。

学院与北京市法院检察院系统,首都机场航空安保有限公司、百度、海康威视等185家政法单位、行业领军企业广泛开展合作。

建有校内外实训基地180余个,其中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3个,北京市高职示范性实训基地1个,北京市职业院校特色高水平实训基地1个。

建有26个“1+X”证书试点和考核站点。

建校以来,累计为政法系统培训干部17000余名,为政法行业和社会输送合格毕业生30000余名,涉及书记员、法务人才、法务助理、速录师、安全员、民航安检员、涉外安保人才、消防工程技术员、专职消防员等行业领域。

学院是北京市招录退役士兵最多、拨付经费数额最大的高职院校。

退役士兵就业率达99%,深受用人单位好评。

2022年毕业生最终就业率为98.10%。

北京市教委、北京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中心发布的用人单位调查报告显示,2022年用人单位对学院毕业生总体满意度100%。

学院就业率和用人单位满意度均高于北京地区高校平均水平。

截至2023年5月12日,2023届毕业生就业落实率为44.77%,较去年同期增长27.42个百分点。

社会服务学院坚持服务首都、服务社会,形成了以市委政法委党校干部教育培训、北京政法网信息平台、应用法律研究、行业企业职业培训、法律与社会服务等五种模式并举的社会服务新格局。

承接PES3英语考试、司法考试等社会化考试,服务考生上万人次。

广泛开展国际安保培训、民政系统社工培训、法院书记员培训、社区应急响应(CERT)导师培训等。

学院坚持开放办学,为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外国留学生工作研究会会员。

连续三年开办“法律事务专业(国际商务法律方向)学历班”,连续五年开办“在华汉语培训班”。

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TAFE北悉尼学院合作举办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是澳大利亚TAFE集团海外合作中国区域北京市唯一项目。

发展愿景“十四五”以来,学院改革发展成绩喜人,连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北京市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金砖国家职业技能大赛、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师教学能力比赛、北京市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北京高校第十二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等多个大奖。

先后立项国家“5G+智慧教育”应用试点项目、北京市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北京市在线精品课项目、北京市专业教学资源库项目、北京市优秀毕业生职场体验基地等教改项目近20项。

并在第六届平安中国“三微”比赛中获奖。

展望未来,学院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践行高等职业院校育人担当,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不断提升高技能高素质人才培养质量,以更加坚定的姿态,奋力推进特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推动政法特色鲜明的新时代高职院校建设迈上新台阶,为把学院建设成为高水平、有特色政法职业学院而努力奋斗,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贡献学院智慧和学院力量。

(数据更新至2023年5月)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