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天锤炼 喀什农村小伙变身产业工人开启新人生(扶贫就业产业工人开启变身)

不久前,他还拿着锄头,面朝黄土背朝天地耕种小麦,如今,因顺利通过一家国有企业和政府、学校联合定向举办的“扶贫就业基地”技能考核,他和同伴们一起,变身产业工人,走上就业岗位。

大型企业村里招工燃起致富希望

阿力木·艾萨是喀什地区巴楚县色力布亚镇12村村民,以前从未走出过县城,春天,他用锄头开垦土地播种小麦,等到秋天再把粮食收回来,这种靠天吃饭的生活,在他有记忆以来,从未发生过改变。

45天锤炼 喀什农村小伙变身产业工人开启新人生(扶贫就业产业工人开启变身) 汽修知识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家里条件不好,一家三口主要靠8亩地维持生计,除去开支,一年到头只能攒下两三千元。
”阿力木·艾萨说,村里每年会发放扶贫物资到家里,但只能缓解一家三口的经济压力。
父母也为阿力木·艾萨的婚姻大事操碎了心,“但是相了几次亲,都因为家庭原因被婉拒了。

直到今年3月,村干部挨家挨户走访,告知大家有一家国有大型企业将打造扶贫就业基地,招募工人,和父母商量好后,阿力木·艾萨到村委会报了名。
“父母都很支持我的决定,现在我还年轻,有机会就要多出去闯一闯。

“这次报名的人很多,我们只挑选了部分符合条件的青年。
”巴楚县委常委、人社局党组书记杨志江说,为激发内生动力,变“输血”扶贫为“造血”扶贫,此前,巴楚县通过多次走访研究,在鼓励爱心人士和集团公益扶贫的同时,开展产业帮扶对接,为村民脱贫“牵线搭桥”。

45天技校学习傍身之技

今年,新疆制定出台一系列措施,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对有转移就业意愿的贫困劳动力,开展订单、定岗就业技能培训和基本劳动素质培训。
3月下旬,巴楚县开启“政校企”办学新模式。
爱心企业资助10万余元,为学校购买钢管、加气块、切砖机等材料和器具,并借调4名钢筋工、木工、砌筑工和1名施工员走进学校当老师,开启为期45天的“手把手”教学。
阿力木·艾萨得益于这一模式,通过45天的学习,开始向产业化工人转变。

在技工学校2000平方米的实训车间里,每天白天,阿力木·艾萨和同伴们学习砌砖、抹灰、绑扎钢筋等技能,晚上,大家进行建筑基本知识等学习。

“从根本上解决大家就业问题,就得让他们掌握就业技能。
”技工学校校长徐兆魁说道。

变身产业工人开启新生活

5月12日,结束学业并顺利通过技能考核,阿力木·艾萨和同伴们经过1300公里的长途跋涉,乘坐大巴车从巴楚县来到位于乌鲁木齐市的这家国有公司。

公司提前为大家安排好了6至8人间的宿舍,以及全新的生活日用品。

“在这里吃穿不愁,还能赚钱,我真的很开心,我想好好学习技能,日后,通过努力,改善家里的生活条件。
”阿力木·艾萨憧憬着今后的生活。

“我想成为一名专业的电工!
”27岁的学员艾合买提·买买提此前在巴楚县是一名电工,但由于技术不熟练,遇到很多专业问题也时常一知半解。
此次,来到乌鲁木齐,四处耸立的高楼大厦给了艾合买提·买买提新的向往,“美好的生活就在眼前,我相信我一定能拼出属于自己的天地。

这家公司的党委副书记李峰涛说:“新同事到达并集中在乌鲁木齐国际机场改扩建工程项目工地进行培训后,将分配到公司多个项目工地中去,根据各自情况进行定岗。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