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置区临时办公室活动板房外,27岁的宋扬正忙着给搬迁入住的移民群众挨个发放慰问品。大米、食用油,垃圾桶、马桶刷、洗洁精……甚至是一筒筒卷纸,巧家县委政府都给移民们准备好了。面对眼前这些丰富的生活用品,宋扬仔细清点、认真记录。这是他作为党员志愿者在北门安置区工作的第22天。从一开始摸不着头脑,到现在应对移民群众的各种需求,宋扬已经轻车熟路,做啥都是胸有成竹。
白天,甚至是深夜,宋扬都会接到无数移民群众的电话,他都会热情周到为群众答疑解惑,协调解决。遇到情绪激动、言语过激的群众,他会心平气和地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安置区里从50平方米到120平方米户型的房屋验收,水电是否通畅,墙体有没有瑕疵,需要找到哪个部门维修,宋扬都能及时协调,轻松搞定。虽然工作辛苦,但是他没有任何怨言。宋扬说,比起其他移民干部,他这工作算不了什么,苦、累、委屈,那是常有的事,常有的事,就应该习以为常。有时候,一天光是电话都要接几百个。烦不烦?累不累?这用问,想想都够呛。但他却说:“能够为电站移民群众出一份力,是我的荣幸,非常有成就感。”包保干部为了让搬迁群众过上好日子,使出了十八般武艺。动脑不说,更得动手。操心不说,还得操劳。帮助群众把家具搬下搬上、修水龙头、换锁、送春联、秩序维护等等工作,细致繁琐,但他们跑前跑后,乐此不疲。无论发生多少吵嚷、纠纷,市县乡各级党员干部、包保干部、志愿者们都以极大的热情和耐心做好移民工作,只为搬迁群众能更快地适应新生活。对于故乡千年文化和生活习惯的割断,再加上对新生活环境的陌生,让移民对搬迁充满深深的担忧和不安。无论是移民还是移民工作者,都承受了巨大的压力,经历了太多的艰难困苦。然而,面对诸多的迷茫,巧家人民懂得顾全大局,想得开。在白鹤滩镇移民片区临时党工委,我们见到了临时党工委副书记黄功堡。人如其名,面对一个个艰难的堡垒,他总是率先站出来。黄功堡神色疲惫,那是日夜辛苦的原因。为了提神,他不停地抽着烟,在缭绕的烟雾里思考工作,似乎是他一直的习惯。从溪洛渡水电站尾水移民搬迁到现在的白鹤滩水电站移民工作,黄功堡整整干了14年,当年的溪洛渡水电站涉及东坪镇1100多移民,要搬迁到玉溪市化念镇安置,黄功堡为此操碎了心,不是对接工作组,就是协调移民工作站,每天忙得像个陀螺一样。东坪7年,在移民工作上,黄功堡摸爬滚打,吃尽苦头,也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白鹤滩水电站建设启动后,他又扛起责任,到大寨镇负责移民工作,一干又是7年。“痛苦背在个人身上,不给国家和组织添负担!
”说起移民工作,黄功堡的眼里像是有光。“为了让搬迁群众过上安全、和谐、舒适的生活,我们以‘五张保障网’服务移民群众,设立了动员搬迁保障网、道路保障网、秩序保障网、入户保障网、物业管理服务保障网,确保移民群众住进去以后舒适舒心,无论他们遇到任何困难及问题,工作组都会及时协调解决,现在安置区的各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黄功堡说。
移民在哪里,党组织就在哪里。北门安置区成立了8个临时党总支,28个党支部,组建党员先锋队、志愿服务队、应急维修突击队,225栋房屋设置了225个楼栋长,推行网格化管理,建立便民服务中心、后续发展服务中心、警务便民服务中心协调解决搬迁安置过程中移民碰到的各种难题。离乡离土进入城镇,靠什么来生活?这正是当地政府为搬迁群众解决的头等大事。巧家立足移民群众就业需求,有针对性地实施分类,以加强培训、转移外出就业为主要抓手,以鼓励自主创业、招商引资为有效措施,针对性地解决不同年龄段的就业需求。对因照顾家庭、超龄等原因难以适应企业化管理的群众,提供公益性岗位,就业车间“卫星”工厂等实现群众家门口就能赚到钱。“县里为移民设计的搬迁安置补偿,移民群众每月都可以领到409元补偿金,加上其他的政策性保障收入,一家人的基本生活没有什么问题。下一步,县里和镇上要大力发展旅游、种植等产业,移民群众不用出家门就能够在附近找到工作、获得收入。”黄功堡对移民搬迁工作信心十足。28岁的张玉,是白鹤滩镇可福村人。不久前,她搬了新家找了新工作,孩子在安置区小学上学,有了更好的学习环境。新生活新起点,一切都让张玉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希望。半个月前,她通过招聘会,成功应聘到了移投物业管理公司,负责北门安置区4地块900户业主的物业管理工作。“招聘会主要针对我们移民群众,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岗位,以前在超市打工每月就1000多元的工资,又累又辛苦。现在不仅离家近还能照顾家里面的老人和小孩,工资待遇也比以前好,感谢国家给我们的好政策。”张玉难掩喜悦之情。把移民工作重担扛在肩上,把服务送到移民需要的地方,让移民身安心更安。在库区,尽管每一位移民干部都在经受着来自工作的考验,他们身心俱疲,但他们却笑对压力、积极为移民排忧解难的乐观精神却让人为之感动、敬佩!
一个凝聚现代科技的世界级巨型水电站,能给一个地方带去的不仅是电能还有发展机遇。在特色旅游城镇规划中,北门安置区作为巧家旅游型城市综合体,将重点配置休闲商业街、度假酒店、精品演艺、美食街、高端休闲娱乐场所等,打造白鹤滩旅游城镇城市旅游品牌。一个风光秀美、配套完备、交通便利、舒适宜居的湖畔小区正在逐渐成型……“金沙自古不通舟,水急天高一望愁。何日天人开一线,联樯衔尾往来游。”这首镌刻在白鹤滩绝壁上的古诗,寄托着巧家多少代人开发金沙江的夙愿。如今,这样的历史正在被改写,这一美好的夙愿正在变成现实。3月1日,在北门安置小学校门口,孩子们错峰报名,陆陆续续前来报到。 新学期新学校,家长和孩子们都显得特别兴奋。他们对一切都充满好奇与满足,你一言我一语夸赞漂亮的新校园。 “以前想都没想过能来到县城读书。我喜欢这里的塑胶跑道、篮球场、实验室,新学校很大很漂亮,离新家又近。”上学期还在可福小学读六年级的陈代华,这个学期转入了北门安置区小学,进入新学校,他异常的兴奋,一双大眼睛不停地眨巴。 对于新学期,陈代华给自己定了明确的目标,一定要考上巧家三中。分班后,他将和以前的好朋友分开,虽然有些许的失落,但想到都是在新学校读书还会经常见面,他马上又喜笑颜开:“分班了,我们还会认识更多的新朋友,大家相互学习鼓励,朋友会越来越多的。”憧憬新的学习生活,这个活泼开朗的孩子脸上都是灿烂的阳光。 刘莎是陈代华的同班同学,说起自己的老家时,她特别留恋老家门前的那棵枇杷树。2月16日,她们一家从可福村搬入了北门安置区3地块17栋,住进了高楼。再过一段时间老家的房子将被淹没,她再也看不到从小一起陪她长大的枇杷树了,心里空落落的。刘莎让妈妈给她和枇杷树合影,还把老家的每个角落都拍了一遍,她希望老家的这些记忆都能够定格在相片里。刘莎说,新学校环境好,教学质量高,搬了新学校,自己会更加地努力学习。“这里生活很方便,交通便利,社区所有生活设施一应俱全,学校环境好,孩子有活动空间,大人也有地方上班,生活比在农村好太多了。”对于现在的生活,来自可福村4组的学生家长潘林感慨很深。 夕阳西下,经过阵阵喧闹,新学期的报名工作结束,北门安置小学校长贺孝彬又回到了他曾经任职的巧家县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时代的车轮,不停地向前滚动,发展才是硬道理,所有的村落和公益场所都将成为历史。随着电站清库工作的推进,现今的巧家县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已完全变样,一片沧桑。库底清理完成后,这里终将淹没。贺孝彬心里酸酸的,心里默默地念叨着:别了!
附小,亲爱的附小,这一次是真的!
白鹤滩巨型水电站建设,大国重器落地之时,就意味着825水位线以下不会有任何建设。巧家县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虽然是县直属小学,狭小、陈旧、破烂曾是它的代名词。但是,学校师生克服重重困难,齐心协力提高教学质量。现在的北门安置区小学位于滨江大道旁,占地40多亩,建筑面积1.49万平方米,四面环路,背向玉屏,面朝平湖。布局合理,环境优美。学校由原巧家县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白鹤滩镇鱼坝小学、可福小学合并,学生结缘于此,教师优化组合,这学期计划招收22个班;学校集教学楼、综合楼、办公楼、食堂、足球场和篮球场为一体。3所学校的师生们将在这里开启全新的生活。“我们从校园文化建设入手,狠抓教研教改,把立德树人作为教学的根本任务,细化措施,强化管理,把北门安置区小学打造成全县最好的亮点学校,力争把学校办成家长满意、社会放心的金沙江畔名校。”贺孝彬如是说。金沙江浩浩荡荡奔走在高山峡谷中,逝水东流,如今,随着白鹤滩水电站下闸蓄水,往事将沉入湖底。但是曾经发生和存在的一切,绝不会在岁月的苍烟落照中消亡:坚强乐观的蒙姑移民、留守老人朱天云;“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大寨镇移民许朝海;放弃会泽县优越条件、留在巧家的“上门老女婿”王绍华;搬进黎明安置区,从此走向了真正“黎明”的棉沙村民……他们满含不舍地离开家园,他们为了电站建设牺牲小我,顾全大局,团结拼搏的精神,将会永远地镌刻在英雄而美丽的堂琅大地,并成为一股坚不可摧的磅礴伟力激励着堂琅儿女继续为确保一库清水永续东送,建设美丽幸福新家园而奋斗!
◆严查!
动真格!
昭阳700余户公租房被清退!
◆昭通这场婚礼,看哭很多人……
◆幼儿园学费过万快上不起了,昭通家长注意,民办涨价需征求你意见
◆不做则已要做就做到极致,昭通市委书记对“洋芋帝国”建设再提新要求
◆最低0 ℃!
昭通降温+降雪+降雨,但有一个让朋友圈欢腾的好消息
◆昭通市长2021考卷,请考官现场亮分!
◆3月,昭通11县市区停电预告,赶紧相互告知!
◆这样的除夕很昭通,谢谢你们!
来源丨@昭通日报 微信(ID:ztrbwx)丨《昭通日报》全媒体 吕翼 刘建忠 莫娟 张永刚 丨部分图片由宋大明 提供
审核丨曹阜金 马燕
运营总监丨@俺是大笨蛋
责任编辑丨尹婕
校对丨雷明娟
投稿邮箱丨519045426@qq.com
广告咨询丨0870—3191937
@昭通日报 微信团队